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的临床观察
2018-04-25贾娜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科天津300202
贾娜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产科 (天津 300202)
第二产程为宫口全开至新生儿出生过程,若第二产程异常可导致产程延长或停滞,增加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风险,甚至增加母婴死亡风险,在出现异常情况时,一般以产钳助产作为解决方法。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临床对于第二产程异常的处理也往往会直接选择剖宫产,但其并发症风险也相应增多,可严重影响产妇和婴儿健康[1]。本研究分析了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80例第二产程异常产妇分组。产钳助产组初产妇26例,经产妇14例;年龄21~40岁,平均(27.21±2.70)岁。孕周33~45周,平均(38.24±0.29)周。剖宫产组初产妇27例,经产妇13例;年龄21~41岁,平均(27.27±2.67)岁。孕周33~45周,平均(38.32±0.32)周。两组基本情况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剖宫产组采用剖宫产解决第二产程异常,先给予硬膜联合全麻,在子宫下段作横切口,出头困难产妇从阴道对胎儿上推,协助胎儿娩出。
产钳助产组采用产钳助产解决第二产程异常。根据产妇情况进行低、中位产钳助产。其中,低位产钳:适合双顶于坐骨棘下、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出口后径上。中低位产钳:双顶平行于坐骨棘、先露骨质在+3下、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出口平面横径或斜径上[2]。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气道损伤发生率;新生儿肺炎、头皮血肿和新生儿窒息、颜面擦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娩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别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两组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气道损伤发生率相比较
产钳助产组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气道损伤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气道损伤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平均分娩时间相比较
产钳助产组平均分娩时间短于剖宫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平均分娩时间相比较(±s)
表2.两组平均分娩时间相比较(±s)
组别 例数 平均分娩时间(min)剖宫产组 40 14.24±4.70产钳助产组 40 32.24±12.70 t 7.854 P 0.000
2.3 两组新生儿肺炎、头皮血肿和新生儿窒息、颜面擦伤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
产钳助产组新生儿肺炎、头皮血肿和新生儿窒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但颜面擦伤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新生儿肺炎、头皮血肿和新生儿窒息、颜面擦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第二产程为产妇宫口全开至胎儿娩出整个过程,若第二产程出现异常,可导致第二产程出现异常停滞或延长,容易引起产妇产后出血,导致新生儿窒息,因此,需妥善处理第二产程异常问题,以确保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对于第二产程异常的处理有产钳助产和剖宫产,但受多因素影响,多数产妇选择剖宫产处理第二产程异常,因此临床剖宫产率也逐年提高[3]。
但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产钳助产可在产房直接分娩,分娩时间可缩短,可确保婴幼儿快速离开脱氧环境,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而剖宫产手术则需进行术前准备、麻醉准备、尿管留置和备血等,可延长分娩时间。研究显示[4,5],在选择剖宫产时,生产过程延长,可导致子宫下部受压时间延长而出现水肿,对子宫内平滑肌收缩产生不良影响,且在第二产程异常时,胎儿头部较低,容易深入骨盆而出现取头困难的现象而引起体内子宫下段部分撕裂切口,从而引起术中或术后出血,导致产妇产后抵抗力降低。而产钳助产可有效提高助产的安全性,缩短产程,保证母婴健康,解决胎头吸引失败、婴儿宫内窘迫、第二产程延长和胎儿头部低直后位等并发症[6,7]。
本研究中,剖宫产组采用剖宫产解决第二产程异常,产钳助产组采用产钳助产解决第二产程异常。结果显示,产钳助产组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气道损伤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P<0.05;产钳助产组新生儿肺炎、头皮血肿和新生儿窒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但颜面擦伤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产钳助产组平均分娩时间短于剖宫产组,P<0.05。
综上所述,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比较,产钳助产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缩短分娩时间,减少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但可增加新生儿颜面擦伤风险,需细心操作。
[1]徐凤.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2):190-191.
[2]包红梅.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的临床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2):2010.
[3]彭思苹,黄剑青,张兵,等.产钳助产技术在第二产程异常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6):197-198.
[4]张红梅.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助产和剖宫产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8):110.
[5]丁霞.第二产程异常时产钳肋产和剖宫产的临床分析[J].饮食保健,2017,4(8):238-239.
[6]唐桂娥,易良英.第二产程异常的产妇经产钳助产及急诊剖宫产的母婴效果对比[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0):52-54,58.
[7]赵瑞芬,范玲.新产程模式下不同高危孕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限与母儿结局[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6,19(11):836-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