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中的音乐传承与记忆
——日本北海道白老町阿依努民族博物馆公演剧目的田野考察
2018-04-25张雪辰
张雪辰
(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自明治时代以后,北海道被强制划入日本版图之日起,就正式开启了和族人对阿伊努人的“同化”时代。如今,阿依努人除在传统节庆时彰显自己独特的民族符号(着民族服饰,食民族料理,行民族仪式等),其余大部分时间,已与和族人全无区别——说日文、着西服、从事相同的社会工作,身份、国籍皆为日本人。因此,北海道特殊的历史变迁和社会文化形态,与日本“战后”对历史资料的重新重视与保护,催生了多家收藏内容与功能各异的国立、道(省)立、地方(町)立博物馆,分别保存着有关北海道变迁历史特别是阿伊努民族变迁的珍贵史料,及其民族文化相关的各类视听与学习资料。与此同时,在部分规模较大的民族博物馆内,还时常伴有诸如民族祭祀表演及音乐舞蹈活动等展示,这些活态的文化传承,将日本唯一的少数民族(阿伊努族)文化进行了尽可能的还原与保留,将其濒临遗失的历史文化特别是音乐文化进行了再次重构,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文化条件,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去体验与感受这支古老民族昔日的生活景象。
在日本北海道岛上,遍布着大小各异的民族博物馆20余家,这些博物馆开馆时间长,经营模式互补,且发展成熟。承担着日本北海道地区被其称作“有形文化财(物质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各家博物馆通过其固有的地区优势与各自的科研及工作人员,与日本全国乃至全世界进行着广泛交流与合作,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挖掘、整理、收录民族文化资料,进行大量的、极具特色的开拓性实践工作,以至取得今日之成果。这不仅促进了北海道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又丰富了其文化内涵,更在学术研究领域填补了大片空白,又获得了宝贵的研究方法与实践经验,供后来者学习与参考。阿依努民族博物馆作为诸多博物馆中的一家承载音乐活态记忆的文化机构,正将阿依努音乐的魅力传播向世界。
迄今为止,日本国内和世界范围内,有关阿依努艺能调查与采录的历史分为几个时期:①1、17世纪末日本江户时代文献中有少量记载阿依努舞蹈的记录。2、18世纪末《虾夷岛奇观》一书中对阿依努舞蹈与歌曲进行说明,并描绘了有关乐器的形制与舞蹈的样态。3、1987年法国一家公司在北海道录制了阿依努舞蹈的画面。4、1900年左右,波兰人在桦太地区(俄:萨哈林岛)用相当于唱片的蜡管对阿依努歌曲及传说故事进行了录制。5、1923年,音乐学家田边尚雄对桦太地区(俄:萨哈林岛)的阿依努音乐进行了录制,收录于《南洋·台湾·桦太诸民族的音乐》一书。同时,金田一京助等阿依努文化研究者,也对阿依努传说故事、歌曲及舞蹈进行了采录。6、日本NHK札幌放送局于1961-1963年间,对北海道各地300多名艺能传承者进行采录工作,后出版著作《阿依努传统音乐》,该书记录有白老地区阿依努音乐的相关谱例及分析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民族音乐学家谷本一之的《听阿依努的绘画》一书是现如今介绍阿依努音乐历史的权威著作,该书作者从阿依努古画中,捕捉阿依努民族音乐掠影,从不同时代及地区进行比较研究,勾勒出阿依努音乐的历史原貌。在日本北海道博物馆,民族音乐学研究者甲地利惠,是目前较为权威且全面的阿依努音乐研究专家,其发表的诸多论文及研究报告涉及阿依努古式舞蹈、歌曲等诸多音乐事项,时间跨度20余年,亦包括对白老地区的阿依努音乐研究与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国内已有较多关于日本阿依努民族历史及文化的相关论文与著作,有关音乐方面的研究多为与我国北方狩猎民族音乐的对比研究及阿依努音乐的概括性介绍,缺少对音乐本体及形态方面的阐释与论述,特别是对阿依努民族博物馆公演剧目的相关研究甚少。
一、阿依努民族及博物馆概说
(一)阿依努民族
“ainu”的意思是“人”,阿伊努人把“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或者“对自己所不能及的东西”都拜为神,在平日的生活中祈祷、进行各样的仪式。关于阿依努的人种所属,有很多传说,最终“蒙古人种”的传说一直发展至现在。该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分别分布于日本东北地区北部、北海道岛全境、桦太地区(俄:萨哈林岛)南部、千岛群岛(俄)。后经几次人口回迁,现基本居住于北海道岛。②
(二)存承阿依努文化的博物馆
北海道地区遍布的博物馆内,或分别陈列各式阿依努民族生活用具与工艺品,或收藏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供人们参观学习。这其中有三个较为著名的地区及场所,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向世人展示着阿依努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们分别是白老町阿依努民族博物馆、平取町二风谷阿依努文化博物馆与萱野茂资料馆以及以温泉旅游著称的阿寒湖阿依努村。这当中,在白老町阿依努民族博物馆和阿寒阿依努村的剧场内,能随时欣赏到阿依努传统舞蹈的现场表演。这类场馆,不仅为当地旅游带来巨大的游客量,同时也向世界传播着阿依努独特的文化传统,2020年东京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在白老町原阿依努民族博物馆旁,即将建立起国立阿依努民族博物馆,届时阿依努文化将作为日本国内一大文化与旅游亮点与世人见面,规模上升至国家级别。它将与“poroto”湖相互协调,交相辉映,作为日本“民族共生象征空间”将最新调查与研究成果作为主题进行各类展示。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在恢复阿依努民族文化、重构其时代意义等方面的高度重视。
图1. 阿依努民族博物馆外景
图2. 阿依努民族博物馆茅草建筑外观
(三)阿依努民族博物馆
阿依努民族博物馆坐落于日本阿伊努原住民曾经生活过的村落,在其毗邻的湖泊——poroto旁进行了复原重建,该馆成立于1976年,作为阿依努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象征,于1984年对外开放,是一座集物品展示、活动展演与调查研究为一体,由多个阿依努民居及公共设施组成的区域建筑群。(见图1⑩、图2⑪)
该馆同时又是一座肩负着阿依努文化传播、保存,以及开展综合性研究与普及教育事业的公益设施。因地缘因素(靠近北海道首府札幌及新千岁机场)成为世界游客至北海道旅游常去的一个景点。也是以“阿依努”展示为主题规模最大的一家博物馆。③馆内陈列与展示着阿依努民族各类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常设展品1500件,阿依努民族资料5000件,图书约6000册。③
在其外部设施中建有经过复原的住房、粮库、祭祀台、熊圈及北海道犬圈,依山傍湖、景色宜人。值得一提的是因阿依努最为著名的祭祀仪式——“熊祭”之缘,该馆特意作为象征饲养了四只幼熊,堪称一大观光特色。
作为日本北方少数民族文化重建、传播、保存的重要设施,阿依努民族博物馆所承担的重要职能之一当属对其非物质文化(日称“无形文化”)
的传承与景象还原,其中包括:“送熊仪式”“送物仪式”“放舟下水仪式”等传统礼仪祭祀。那么,纵观世界各民族祭祀与庆典活动,无不缺少音乐之衬托,甚至成为节庆活动之主干核心内容。据笔者调查了解和亲身经历,日本国内主体民族“和族”,由于对传统神社文化之信仰,在日本“都、道、府、县”四个行政单位之中,大大小小的“神社祭”遍布全国,祭神活动之多,据笔者粗略统计就有千余种,可见日本人对神灵敬仰之久、祭祀种类之丰富。每当传统节日到来,我们常见的以西服革履为“标配”的日本“上班族”们,则换上民族服饰,敲锣、打鼓、吹笛,在大街上举行热闹的游街活动。阿依努民族作为日本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也不例外。他们在长期的生产与祭祀活动中,传承与保留了本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古式舞蹈与歌谣。其中阿依努古式舞蹈中传唱的歌曲内容最为丰富,于1984年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在阿依努民族博物馆时常可以领略其独特风采。
二、阿依努民族博物馆公演剧目
(一)有关阿依努音乐
阿依努民族音乐,从曲种、节目和演奏形态上来看,桦太(俄:萨哈林岛)和北海道两个地区就有很大的不同。就说在北海道内(道央、道东北、道西南)也能发现地域差异,④可见其民族音乐种类之多样且丰富。
阿依努民族音乐多半为声乐,除了用手打拍子和用五弦琴作为衬托,基本上是无乐器伴奏的,其古式舞蹈也是一边歌唱一边进行动作表演。
表1. “阿依努古式舞蹈定时公演”剧目列表
(二)有关公演剧目
该公演剧目属于该博物馆最为特色且鲜活的一项展示,以“阿依努古式舞蹈定时公演”为名,每天上演八场,每整点的15分开始,每场约25分钟左右。昔日的阿依努歌曲多在生活与祭祀仪式时进行演唱,种类多样。在阿依努民族博物馆被传承、公演的音乐与舞蹈剧目形式每天都有所变换,常被公演的有:1.剑舞,2.“通过五弦琴伴奏的歌舞”,3.弓舞,4.“送熊”仪式的舞蹈,5.坐歌,6.姆库里演奏,7.五弦琴演奏等。
笔者此次记录的是2017年12月2日下午1时15分观看的“古式舞蹈定时公演”活动。活动顺次如表1。
该活动在一座名叫“手前(面前、跟前)的家”的阿依努传统民居(茅草建筑)内进行,该建筑的主要功用就是进行“古式舞蹈定时公演”和被誉为“poroto kotan”之夜的“定时公演”。该建筑面积155平方米,可容纳216人同时观看,座椅呈阶梯型。舞台中央,放置着阿依努传统的取暖设施,上面挂着熏制好的整条鲑鱼(三文鱼),屋顶亦悬挂布满了数条鲑鱼,舞台右侧摆放了一些传统生活用具。整体营造出一种传统阿依努民家的氛围,让每一位观众有身历其境般的“穿越”之感。(见图3⑫)
演出开始后,首先由一位阿依努族人装扮的成年男子对阿依努民族昔日的生活情况、民族风俗、年中活动等相关内容进行详尽地说明与讲解。之后演出活动开始,由一位阿依努族人装扮的女子贯穿演出始终进行曲目前的开场白,该女子亦是演员之一。
图3. 公演剧场(手前的家)内景
第一个节目是一支欢快的古式舞蹈——桦太地方(俄:萨哈林岛)伴有五弦琴伴奏的舞蹈形式,该舞蹈由五位阿依努女子和一位站立、手持五弦琴的阿依努女子组合而成,其舞蹈动作,是五人围绕一个中心进行挪步旋转,通过摆动上臂和拍手相结合,完成整个舞蹈动作,乐曲属于齐唱(无先后顺序)形式,用阿依努语演唱,并由五弦琴伴奏,在乐曲开始和即将结束时,演员齐声发出模仿动物(鸟类)鸣叫的声音。其旋律形态如谱例1。
该乐曲旋律欢快明朗,谱例上方为歌唱旋律,每小节正拍处为击掌处,下方谱例为五弦琴伴奏旋律。该乐曲为五声调式,构成音程以大二度加小三度为主。二拍子,以顺风型(前小附点)节奏为主要特征。
第二首曲目,是一首五弦琴独奏曲,表现对恋人的思念之情,音响效果仿佛湖面上鸟儿划过般的感觉。(见图4⑬)
谱例1.五弦琴与歌舞
图4. 五弦琴演奏现场
速度稍慢。五弦琴音色与我国的琵琶很相似,弹拨发声,流传于昔日桦太(俄:萨哈林岛)地区南部与北海道北部,现在作为阿依努代表乐器之一被广泛使用。定弦为开放性定弦(只通过固定音高进行演奏),弦与弦之间的度数可根据演奏需要进行任意调整,是该乐器之特殊所在。乐曲特征如谱例2。
图5. 口簧(姆库里)演奏现场
该乐曲为五声(B-#C-E-#F-#G)音阶,构成音程以大二度、小三度、纯四度、纯五度为主,以“大切分”节奏型为特征,自20小结后出现三音“扫弦”旋律,直至结束。
接下来,是阿依努传统乐器——口簧(亦称姆库里)演奏,竹制,长条形。该曲由一位阿依努老年女性演奏,多表现阿依努民族对大自然的美好畅想。(见图5⑭)
该乐器用左手固定于嘴边,右手通过线绳拉动竹片中心的簧片,发出悦耳的弹簧震动般的音色,速度较快,节奏型以八分音符为主,见谱例3。
图中“圆圈”处为用嘴发出的气声,伴随簧片处的声响共同构成口簧独特的音响效果及艺术魅力。
谱例2.恋歌
谱例3.口簧独奏
再接下来,是《子守歌》,演唱者反复吟唱出“ho-ho-”这样的伴奏歌词,不时发出舌头打转音色般的声音,一边哄孩子一边吟唱歌词,歌词大意是“不要哭了、再哭可怕的鸟就要把你抓走了,所以不要再哭赶紧睡觉吧”。⑤该曲亦是由一位老年女性,扮演一位哄孩子入睡的妇人,边吟唱边用手轻轻晃动一件木质吊于房梁之上的简易摇篮。(见图6⑮)
歌曲过半时,老人将孩子(仿制品)抱起,继续轻轻吟唱旋律,徐缓走向后台,演唱结束。该乐曲旋律略起伏,优美动听,见谱例4。
该乐曲的构成音程以纯四度加大二度为主,节奏型以二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节拍为4/4加5/4。
图6. 《子守歌》演唱及表演现场
再接下来,是一首名叫“pilika”的歌曲,该曲名为阿依努语,翻译为美丽、漂亮之意,歌词内容均为阿伊努语,在钏路和阿寒地区一直被传唱,在其他不同地区歌词亦有所不同,亦被广为传唱着。⑥演唱该曲的歌手为一位年轻女性,声音洪亮,旋律优美欢快且流畅,其身后有四位阿依努女性拍手伴奏。该乐曲有明显的半音化行进特征,极具日本民族特色。乐曲示例如谱例5。
该乐曲为典型的都节音阶(F-G-bA-C-bD),其特征是包含两个小二度音程,节奏型以四分音符加八分音符为主,乐句结尾处多为二分音符。
谱例4.子守歌
谱例5.PiLiKa(美丽)
谱例6.熊祭舞蹈
最后,是阿依努传统祭祀仪式中最为著名的“熊祭”舞蹈,该舞蹈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也是较为复杂的多声部音乐形式,且变化多样。构成音程以小三度加大二度为主,节奏型多为八分音符。局部谱例如谱例6。
该舞蹈由六位女性和两位男性共八人组成,两位男性腰挎短剑,舞蹈以舞台中心的火堆为圆心,顺时针旋转进行,拍手伴奏,由合唱开始,中间伴有独唱,以及人声模仿的鸟声鸣叫。乐曲中部开始,男子拔出短剑并举起、伴着节奏进行晃动,剑上的铃声代替了拍手声,后又于拍手声重合,此时的六位女性开始进行重复的舞蹈(通过胳膊的摆动和弯腰)等动作,整首乐曲及表演形式较之前更为复杂,需要表演者默契的配合和相互协调才可完成,且较有气势,从中可依稀看到“熊祭”时之盛大场面。(见图7⑯、图8⑰)
图7. 阿依努“送熊仪式”表演现场
图8. 笔者(右)与表演者八幡先生(左)合影
三、阿依努民族博物馆对阿依努音乐文化传承保护之影响
在《阿依努文化介绍小册子·艺能》⑦一册中列举了北海道内六家、道外14家保存有阿依努民族文化,可供游客及学习者参观、视听音像以及专门以乐器展示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与文化设施。并详细标明了各博物馆及文化设施的名称、地址、功能、电话号码。由此可见,在北海道地区以及日本国内、有关阿依努民族文化特别是音乐文化的展示、研究与传承机构数量之多、功能之齐全、种类之多样。
阿依努民族博物馆从70年代建馆,到80年代对外开放,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历程,其独特的建筑结构与经营理念为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与研究者,其丰富的陈列物品与独特的布局、可观的研究成果与活态的传承展演,存承与传播着多彩的文化记忆,更是其民族音乐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亦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它不再单是一座陈列物品的空间场域,而是进一步走向多元化、综合化与国际化。开始担当的社会角色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以阿依努民族博物馆为例,它在不断进行学术研究、更新史料的同时,还担负起中小学校的校外科普学习工作,为广大学生担当起学习阿依努文化、制作阿依努料理、乐器等教育功能,同时还在极力向外界宣传阿依努文化,这不仅带动了白老町旅游业发展,同时还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参观、了解、学习与传播阿依努文化。随着2020年东京奥运会来临,正在拔地而起的国立阿依努博物馆与国立民族共生公园的建立,⑧将阿依努文化提升为国家级文化面向世界,更加巩固了阿依努文化在日本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体系中的地位。用现在当地的一句广告语来说,“阿依努向世界发声”,邀请全世界的游客走进阿依努,了解阿依努,学习阿依努,传播阿依努。
阿依努民族一直没有放弃对其人权平等的呼吁与斗争,1992年12月10日联合国“世界原住民国际年会”上,时任北海道“utari”协会理事长的野村先生发表的纪念演说,是阿依努人权运动的一个里程碑。⑨之后,随着时代发展,濒临灭绝的阿依努民族文化开始渐渐走进公众的视野,与此同时,阿依努民族在经历了漫长许久的被压制、被“同化”的岁月后,渐渐找回了自己的民族归属感与认同感。所以,现在的阿依努民族虽改变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但其文化传统——“无形文化”没有完全丢失,一直被延续下来,这就为其文化传承与复兴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在北海道,除了和族的年中大小祭祀活动外,阿依努族也在进行着本民族的传统仪式活动,如阿依努族最为著名的送熊仪式——熊祭(如今已不再猎杀幼熊)、祭神以及祭物仪式等等,都尽可能地再现与保留了历史文化的原貌。但是,受季节与时间限制,节庆仪式只能在特定时期进行,错过即逝,来自海内外的诸如笔者这样的参观学习者,是无法将这些景象实时看到的,此时,博物馆就起到了不可替代之作用,因此,阿依努民族博物馆也因这一特殊功用成为了多数阿依努文化特别是音乐文化爱好者捕捉阿依努音乐记忆最便捷且最丰富的特定空间。
一方面,阿依努民族博物馆因地缘因素(阿依努原始村落上建成)是保存和恢复其文化记忆的固定载体。如其他博物馆一样,除珍藏、展示阿依努生活物品之外,更重要的是它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文化精髓进行了存承与再现,让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时间里,将北海道多地、多种、多样的民族“无形文化”尽收眼底,扩充了其文化空间区域及视野,且这种扩充是双向的。另一方面,在博物馆出口处的商品店内,不仅出售阿依努民族特色物品与生活仿制品,同时还出售口簧、五弦琴这样的文化物品,更重要的是其出售的出版物品,堪称权威,不仅有馆内研究人员定期发表的各类研究报告,也有关于民族历史、民族文化,特别是音乐文化的珍贵图书与资料,更对笔者此次调查走访的实际效果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这些资料亦与笔者在其他地区(札幌、东京、大阪)博物馆与书店查阅的资料内容相仿或一致,可见其保存资料之丰富、完整。在这些文献资料中,不乏对其公演剧目相关信息的介绍与参考,进一步填补了因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因素,所遗漏的展示部分。
但是,博物馆的空间毕竟是有限的,它所承载的文化内容又仅仅是一个缩影,历史的车轮无法倒退,想要将阿依努民族文化完全复原亦是不再可能。因此,当代的阿依努文化研究者,更应该尽可能地将其保存于特定的空间场域之内,让其不再面临流失与灭绝,为后人保留更多、更广泛的时代与文化记忆。
悠久的阿依努音乐文化,在历经沧桑后与世人谋面,在重启为国家文化战略后逐步开始兴盛。纵观历史,任何文化都或多或少要经历变迁与遗失,那么,阿依努民族在不断地探索中寻求出一条适应自己的文化保护与发展道路——博物馆存承。阿依努民族博物馆以其独特空间为载体,将“无形”的音乐记忆承载于“有形”之建筑空间之内,在长期的发掘、探索与科研实践中,将民族音乐文化与时代记忆合理嫁接,既保留了历史原貌,亦传承了音乐符号,更向世界发出了民族之心声。让更多的人了解阿依努,了解北海道,同时也让阿依努民族更好地了解了世界,增加相互的理解。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文化养分,值得世界各国去学习与汲取。(鸣谢:谨以此文献给为笔者此次调查提供巨大帮助的日本友人及陪伴笔者在雪中暴走数日的母亲)
注 释:
①北海道立阿依努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著,阿依努文化介绍小册子7.札幌(日):北海道立阿依努民族文化研究中心,2012年,第6-7页。
②财团法人AINU民族博物馆 著,AINU的历史和文化.白老町(日):财团法人AINU民族博物馆,1996年,第1页。
③财团法人AINU民族博物馆 著,AINU的历史和文化.白老町(日):财团法人AINU民族博物馆,1996年,第26页。
④音乐之友社 著,日本音乐基本用语词典.东京(日):株式会社音乐之友社,2007年,第159页。
⑤财团法人阿依努民族博物馆 著,阿依努文化的基础知识.千叶(日):株式会社草风馆,2015年,第219-220页。
⑥近藤镜二郎 著,阿依努的歌.东京(日):株式会社全音乐谱出版社,1960年,第6-7页。
⑦北海道立阿依努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著,阿依努文化介绍小册子7.札幌(日):北海道立阿依努民族文化研究中心,2012年,第28-30页。
⑧北海道文化厅 著,国立阿依努民族博物馆宣传页.札幌(日):北海道文化厅,2017年。
⑨公益社团法人北海道阿依努协会 著,阿依努民族概说.札幌(日):公益社团法人北海道阿依努协会,2016年,第10页。
⑩图1.拍摄者:张雪辰,拍摄时间:2017年12月2日12:57,拍摄地点:阿依努民族博物馆、阿依努民族博物馆外景。
⑪图2.拍摄者:张雪辰,拍摄时间:2017年12月2日13:05,拍摄地点:阿依努民族博物馆、阿依努民族博物馆茅草建筑外观。
⑫图3.拍摄者:张雪辰,拍摄时间:2017年12月2日13:10,拍摄地点:阿依努民族博物馆、公演剧场(手前的家)内景。
⑬图4.拍摄者:张雪辰,拍摄时间:2017年12月2日13:50,拍摄地点:阿依努民族博物馆、五弦琴演奏现场。
⑭图5.拍摄者:张雪辰,拍摄时间:2017年12月2日13:53,拍摄地点:阿依努民族博物馆、口簧(姆库里)演奏现场。
⑮图6.拍摄者:张雪辰,拍摄时间:2017年12月2日13:55,拍摄地点:阿依努民族博物馆、《子守歌》演唱及表演现场。
⑯图7.拍摄者:张雪辰,拍摄时间:2017年12月2日13:59,拍摄地点:阿依努民族博物馆、阿依努“送熊仪式”表演现场。
⑰图8.拍摄者:张雪辰,拍摄时间:2017年12月2日14:04,拍摄地点:阿依努民族博物馆、笔者与表演者——八幡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