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像志

2018-04-25采访撰文罗元廷

厦门航空 2018年4期

采访& 撰文_ 罗元廷

所谓生活,不过是不断地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所谓90 后,其实和之前的70 后80 后、未来的00 后10 后也并无多大的区别。

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典型的90后,没染过头发,没追过星,没穿过带破洞的衣服,每天按时早起吃早饭,手机里的歌单都是上世纪的老歌,闲来无事也爱和70后80后的朋友谈天说地。人生最叛逆的时刻,就是初中那会儿开始流行mp3,看周围朋友都有,就和父母各种闹,死活要买一个。

上小学时我的学习特别好,每次考试都在班级前五名,年年拿奖状,因为家里对我一直管得很严,作业稍有不合格就被撕了,所以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认真学习。初中的我依靠自制力和一点小聪明依然能保持在班级前十名。结果一到高中我就没人管了,好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觉得原来的学习顺风顺水,偶尔放松一下也无所谓,导致考试成绩一落千丈,突然从年级一百名跌到了八百多名。我当时一下就慌了,感觉掉到了深渊,想要努力追赶上别人的进度,这才发现书太多,怎么看也追不上。有一次数学考试题目特别简单,全班平均分都一百多分,可是我只考了59分,然后我就转学了。换了新环境的我依旧没法静下心来学习,只能靠着高三最后一年,人家复习我重新学习,硬生生地考到了二本线。刚毕业那阵子也有过对未来的迷茫,我并不想回家,想留在上大学的地方,但是父母给了我两个选择,要么回家,要么去北京。我讨厌人多拥挤的大城市,所以就乖乖回家了。我常常开玩笑说我生活在十七线开外的小县城,和一线城市的精英们有着天壤之别。回家之后我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家里的帮助下买房,24岁结婚,25岁生孩子,一切都顺理成章,省略了大多数人打拼了许多年的过程。大家都说你怎么这么早就当爸爸了,其实我觉得不早。孩子比计划之中提早了半年到来,听媳妇说她怀孕的消息时,我刚开始是激动,完全不敢相信。说实话,那时候我的内心是稍微有一点点抗拒的,觉得自己还没玩够呢怎么Duang~,就蹦出来了个孩子呢?可是生活不会等你准备好才到来。每个人都是边走边学习。我只能慢慢接受现实,虽然这个过程依旧很忐忑,我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照顾孩子,教育孩子,只能自己默默看书做功课,试着把自己变成一个温和的人,学着适应父亲这个新的身份。

儿子出生后,我媳妇就不上班了,和老人一起在家带孩子。我觉得自己还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平时上班忙,只有周末才会带他出去玩,但是每次看到他歪着小脑袋瓜冲我笑,我觉得生活的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我希望他能无忧无虑地长大,成为一个品德正直的人,希望他能有很多的朋友,成为受人尊敬的人。其实回过头看,当爸爸好像也没那么难。

我出生在东北一个特别普通的家庭,从小在大连的农村长大,小学初中高中一路平平淡淡地过去了,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不会花太多时间做一些所谓的课外辅导,该玩就玩该闹就闹。上大学之前一直觉得自己很恋家,决心以后不要离家太远。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一本二本一共15个志愿,我只填了一所在省外的学校,可是造化弄人,我偏偏被这所离家十万八千里的南方学校录取了,还读了一个自己没有听说过的专业,懵懵懂懂地过了四年。毕业以后我又去了北京工作,成了千千万万北漂中的一员,渐渐地,和自己当初的目标背道而驰。

平心而论,北京除了房子太贵,别的一切都很好,生活便利,吃的地方多,玩的地方多,而且自己运气好,认识的朋友们也对我挺好,大家和和气气,每天都过得很快乐。可能每年最烦恼的事情就是房租到期要重新找房子的时候了吧。我在北京工作了两年半,一共搬了三次家,以前觉得搬家多麻烦啊,现在也习以为常了。其实我是一个特别随遇而安的人,上大学的时候觉得南方的气候我实在无法适应,但是时间长了好像也慢慢习惯了。当时年纪小,最大的困难就是想家,现在一个人在外面这么多年,遇上天大的事情也能不慌不忙地应付。

前阵子我刚刚把工作辞了,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直到我决定辞职的那天上午甚至中午,我还在想我才不会学别人裸辞呢,我得先给自己找好后路,毕竟不留余地的辞职风险太大。但是那天我突然觉得好累,这份工作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我想停下脚步,休息一下。那时候我脑袋里什么想法都没有,就觉得,这只是一份工作而已,跟工作比起来,人生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不如就辞了吧。于是那天下午,我就和领导提了辞职,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这么洒脱过。

每当别人问我对未来有什么规划或者目标啊,诶嘛,我想说我这么胸无大志的人哪有什么最想做的事情,船到桥头自然直,也没有什么目标,就希望自己过得开心快乐。从小到大,我爸妈就让我学会独立,他们尊重我的选择,只给意见,不干涉我做决定。从上大学到找工作,所有重大的决定都是我自己拍板的。我爸妈说,生活是自己的,决定要自己做,所以相应的后果也要自己承担。我一直牢牢记着这个道理。

人生只有一次,不管做什么,尽力去做,不浪费时间不浪费精力就好。对于那些过去的、已经成为定数的事情不去后悔,就算时光倒流,我的选择依然不会改变,我可能没有做得更好的毅力,但也不会允许自己变得更差。

在我看来90后就是一种伪概念,我们只是按照出生时间被划分的一个群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真实的90后都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色彩。如果说90后真的有什么共性,那可能就是都不太喜欢被贴标签了吧。也许和长辈们相比,我们更加注重自我感受,喜欢遵从内心的想法而不是盲目跟随潮流。我好像就是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从小认真学习,名列前茅,考上了人人称羡的大学和专业,因为大学期间成绩优异,还参加了学校的“2+2”交流项目,出国留学,现在在美国纽约的一所大学读书。

出国的准备阶段是很累人的,虽然这是学校的项目不需要SAT成绩(学术能力评估测试,俗称美国高考),但要求我在两个月之内考出雅思成绩。当时我还在正常上课,不得不承受双重压力,最纠结的是那时候我并没有想清楚是否要出国,所以心态仍然摇摆不定。不过后来我一想,还是要趁着自己学习新事物最快、思想最开放的年纪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往后的人生才不会有遗憾。庆幸的是家里人都十分支持我,无论是金钱上还是心理上,他们都是我坚强的后盾。因为保持着良好的沟通习惯,我和父母的关系一直很好,仿佛是无话不谈的老朋友,最叛逆的青春期也和平度过。目前为止我的人生虽然有点小丧,但是也没遇到过什么重大的挫折,算得上平平顺顺。除了学习,我还喜欢各种类型的戏剧,音乐剧、话剧、歌剧等等,到纽约后我看了超过50部百老汇和外百老汇的剧,我的选修科目也是戏剧。还有从小就练习钢琴的原因,我对古典音乐以及芭蕾也慢慢产生了兴趣。因为接触了许多不同的事物,未来我想从事的工作有很多,并不会因为所学专业限制选择空间。从当前美国的就业形势和政策来看,选择留在美国是非常困难的。其实中国的发展和市场潜力无限,全世界都看好中国的经济,所以我最终可能还是会选择回国发展。

出国后我感受到了和在国内截然不同的生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大家都习惯了独来独往,仿佛置身孤岛。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我从超市采购回来,提着一大袋很重的东西走在路上,当时正值盛夏酷热难耐,我忽然觉得有些中暑,头晕到没办法站稳。可是周围一个人都没有,我只好在路边的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然后继续拎着东西回家。在国外很多时候没有人可以依靠,我只能靠自己。也许出国并不会改变你的未来,但却可能改变你面对未来的心态。现在的我已经变得更加包容开放,学会尊重别人,也懂得面对真实的自己。我希望自己不管是30岁还是70岁,都能够坚持初心,可以更加成熟但不要变得世故。

我的小名叫皮皮,人如其名,从小到大我都是班里最调皮的那个人,总是让父母操心,让老师头疼,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我是家里的独子,所有的长辈都特别宠我,所以养成了我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吧。你说叛逆期?我的叛逆期好像就没有停过。

虽然我的成绩一直算不上很好,可是也不至于垫底。不过中考前我意外摔伤,让我没法好好完成考试。当时右手骨折,还打了钢板,从来没觉得这么疼过,牙都要被我咬碎了。临近六月的厦门,天气正热,我的伤口不慎感染发炎,好像有无数只小蚂蚁在啃着我的手臂,奇痒难忍。我不得不做手术提前取出钢板,再打一个外支架。听我小姨说,我在做手术的时候,我妈在外面偷偷抹眼泪。虽然我带伤坚持了考试,但是成绩出来后,果然和我预料的一样,羞于见人。

正当家里人对我的前途一筹莫展的时候,我爸妈的朋友介绍说,厦门地铁在招收定向委培学生,在岛外一所中专读书,毕业以后就从事和地铁行业相关的工作。家里人商量后都觉得不错,就让我去读了这所学校。从小到大我没受过什么挫折,就这次骨折,算是我摔得最惨的一次吧。经历了这些事情后,我觉得自己明显比以前成熟了,我的人生似乎发生了一些不一样的转变。来到新的学校,我学的专业是交通运输系的工程车司机,也许未来某一天,你在厦门坐的地铁,司机正是我本人!新班级里,老师让我当了班长,我似乎还成了班里的学霸,同学们在打打闹闹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在看书学习,每次考试我居然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中专毕业后,学校继续让我们去东北的铁路专修院校读书,算是上岗前的一个延读培训,在黑龙江的齐齐哈尔。从厦门到齐齐哈尔,可是跨越了大半个中国,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厦门人,来了东北,感觉简直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语言、饮食、生活习惯……差异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今年寒假我回家,觉得闲着也是闲着,就在家附近的一家耐克鞋店打工,因为我平时就很喜欢球鞋,有收藏鞋子的习惯,所以向客人推荐起来也得心应手,有时候能和他们滔滔不绝聊一两个小时。一个月打工下来,我赚了七千多块钱,真是让我相当有成就感。看着自己周围的朋友上高中、参加高考上大学,说不羡慕是假的,不过《论语》有句古话说“富贵在天”,未来的事情还不一定呢。我觉得自己也不比他们差。

我们所有人都是这大千世界的一粒渺小尘埃,在无垠宇宙、浩瀚星海之中,努力地寻求属于自己的一方生存之地,我们怀抱梦想、充满激情地活,我们也世俗苟且、鸡毛蒜皮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