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窗外的景色

2018-04-25撰文蒋蓝

厦门航空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学青年乌鸦人会

撰文_蒋蓝

处在一个欲望勃兴的时期,扔石头的人会越来越多。利润就好比是巨大的啤酒桶,它必须被砸得千疮百孔、合理分流,才符合游戏规则。

我有一个同事的儿子,不断跳槽,十分忙碌。二十六七岁,一脸临战神情,荤素都来。他往往博得小女子的好感,认为天下并不全是乌鸦黑,至少也有白乌鸦。

认识白乌鸦好几年了,我认为他是生意人,或者叫“窜窜”。商场上的事也许就这样,什么行道出现了较大的管理漏洞或政策倾斜,生意人就蜂拥而至。有一阵,他对写作出版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感情,三天两头往我家跑。我估计他是误信了谗言,把写作出版的利润弄错了小数点,就像以前科学家搞错了菠菜的维生素含量一般,使得人们唯菠菜是瞻。我就直接告诉他,隔行如隔山,比出版利润丰厚的行道多的是,比如开茶坊,比如开网络心理咨询,比如开洗脚房……他老练地微笑着,老练地颔首,手指在沙发扶手上有节奏地敲击,像倾听工作汇报的公仆,并不多言。闲聊几句,就礼貌地告辞了。

没过两天他又来了,甚至拿出几包好烟,说是参加会议发的,好让我在烟雾中进一步文采飞扬。下次来又送上一盒名茶,他显得很随意,送得很写意。白乌鸦并不讨厌,一来二去,大家就更熟悉了。我全当这是一种休息,也没往深处想。我正在赶写一本书,估计再过几天就可以完成了。我甚至想,等交卷了,还可以请他喝顿酒。

那天下午,他又来看望我。坐定,一派祥和。我的思维仍卡在停笔时的情节,就用嘴演绎给他听。他老练地微笑、颔首,风度翩翩,手指在沙发扶手上敲击,间或还在扶手上击节叫好。我说完,我估计他该走了,他眼睛一直盯住窗户外的绿叶,缓缓地说,“ 需要我帮忙吗?比如校对一下稿件。”我说好啊,就把书稿给了他。

几天后,他来了,神色凝重:“对不起老师,你的稿件连同我的皮包一起掉了……”我差点晕过去,电子版我有,但纸稿上有我用笔添加的一万多字新内容,算是失踪了。他显得羞愧而坦诚:“我请个人来帮助你重新整理……”好啦,也只好这样了。我转念一想,这事也不全怪他,这主要是自己贪图便利所致。

他请来一位标准的文学青年,听我口授,手指如飞,几天就把全部稿件整理出来了。我修改了两遍,算是了却一桩心病。我付了文学青年2000元酬劳,还为他推荐一些作品给报刊。

自此以后,文学青年隔三岔五地往我处拜访。有一天文学青年被我灌醉了,酒后吐真言:我的那部书稿其实一直在白乌鸦抽屉里。文学青年偶然认识了他,希望他引见几个发表渠道。为此,文学青年还给了他一笔钱,而我给他的2000元劳务费白乌鸦竟然分走了一半!白乌鸦现在又在代人办理驾驶执照扣分和贷款……

我听得冷汗与热汗交替而下,猛觉得我的所谓文学所谓阅世比起白乌鸦的技巧来,差得真是不可以道里计。这种给别人制造困难并从中获得利益的技术,我估计在人际交往中是广泛存在的,蚀财免灾的信念就是它存在的土壤。但其经济模式及其效应,我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予以命名。

不久前我从国外经济动态里找到了理论根据,这就是“破窗理论”,也称“破窗谬论”。就是说,一个流浪汉用石块砸破了一家商店的窗户,这个“破坏”带动一连串新需求——玻璃生产厂家为此要多生产一块玻璃;安装工人为此要多花一个小时的劳动去安装;商店为此要偿付一切本可以无须支付的费用……于是,经济活动出现了一片繁荣昌盛之景色。这样看来,“破窗理论”就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把这样的“妙论”放之于洪灾,放之于地震,放之于战争,好像都很合适。

如此看来,如果不以个人得失而是以全局来考虑问题,我们似乎就应该给这些扔石头者颁发奖章,他们似乎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支手(另一只手是经济规律,却是“看不见的手”)。

看看破窗外的风景,那些为利益而忧心忡忡的掮客、西服笔挺的贷款发放人员、散发小广告的信息员、瑜伽教练、皮包经理、售楼小姐正在宽阔的通道里狼奔豕突。一当他们在市场中屡攻不克,扔石头的天性必然会膨大,而破坏所带来的效应,他们未必是第一个受益者,这种可以归结为“打富济贫”的运动,正在各个领域有条不紊地进行。再对比一下白乌鸦,就进一步发现,他实际上比这些人还要棋高一着。比如,一个电脑公司的职员被解雇,他为报复公司而在电脑里施放病毒、造成电脑瘫痪等等,都可以视为一种自卫式的破坏行动,因果是连续性的。但白乌鸦却是没有条件破坏、创造条件也要破一把!类似于在马路上撒铁钉的自行车修理匠。

处在一个欲望勃兴的时期,扔石头的人会越来越多。利润就好比是巨大的啤酒桶,它必须被砸得千疮百孔、合理分流,才符合游戏规则。它如果仅仅是比尔·盖茨个人的饮品,那世界真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子。在这个时候,我不能不怀念白乌鸦。可叹的是,这些人已破字上头,大步穿行在生活的激流中。

猜你喜欢

文学青年乌鸦人会
为什么人会喜欢喝酒
为什么人会抽筋?
为什么人会打哈欠
为什么人会掉头发?
小乌鸦
闫存林:晒太阳的“文学青年”
乌鸦喝水后传
乌鸦搬家
论《文学青年》的作家群体
让更多的文学青年成长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