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东的油画世界
2018-04-25李楠
李楠
阳光(水粉画)
每五年一届,由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全国美展是我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是全国各地画家们比拼实力、展现才华的舞台。因其评选标准严谨、竞争强度大、入选率低而为画界推崇。王卫东曾连续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多次入选全国油画专业展。
1994年,王卫东的油画《永存的记忆》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这是一幅革命题材画作,黑白格调,一台老相机,一张五十年代国家领导人接见大同矿务局劳模的老照片,一块铺在桌上、褶皱里闪烁着黄色光茫的白色绸缎,一下子把人们带到了那个遥远的年代,先辈们为了新中国而浴血奋战,我们的父辈又为新中国的建设呕心沥血,画作将我们心中的记忆定格。1994年是新中国建立45周年,而且那一年大家都在为庆祝来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做准备,原本想在历史博物馆里寻找代表战争特点的武器为素材的王卫东却被那些老照片吸引住了,王卫东说:“我似乎在瞬间被历史召回了,那些留存在记忆里好像已不再清晰的画面一个个又鲜活起来。”于是,王卫东在老照片里选了若干镜头做了速写和素描,又几易其稿才完成《永远的记忆》。创作中变化最大的是绸缎的色彩,初稿时他用的是红色,后又改成白色,王卫东介绍这样的改变一是为了寄托哀思,二是警醒人们永远不要忘记那血色岁月。
1999年王卫东的红绸革命系列之《灯》再次入选第九届美展。靠墙而立的、木质斑驳的长条机上漫卷着红绸,几盏或铜或铁或瓷的老油灯,或摆放在桌上或压在红绸上,墙上贴着泛黄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简洁的构图,熟悉的事物,却将一个深刻的寓意嵌在里面。我们的党在那漫漫的岁月里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着大众,而今天中国经济的繁荣、人民的富足,日子正像那红绸一样红火。
2003年8月,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和中国油画学会联合主办的“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中国油画展被誉为是对当前中国油画总体水平的大检阅,它不仅是中国美术馆整修后的第一个全国性的专业美展,也是中国油画史上规模最大的油画展。300余件获奖作品是从2000余件作品中遴选出的,王卫东的红绸静物油画《涛声远去》展列其中,该画以其唯美的色彩、精湛的构图、深邃的寓意而大获好评,为山西赢得了荣誉。藏蓝色的背景如大海一样空旷幽谧,重重叠叠的红绸凭空而立,一只晶莹剔透的海螺静静地卧在红绸上,万籁俱寂,只有海潮声迭起,那是内心的呼唤,那是海的声音,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著名油画家韩植墨先生说:“王卫东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蝉联各种全国美展,就是由于他的红绸系列画作是有思想,有灵魂,活生生的,能够与观者进行交流的作品。决定一幅油画成功与否,不仅是功力,更重要的是作品的内涵。王卫东正是这样用生命、思想和情感作画的画家,他以扎实的油画功底和强烈的思辨性,让他的红绸系列油画一次又一次地开启全国美展的大门。”
1996年,兼职为山西大学美术系授课的王卫东出乎意料地在学院门前接待了一位来自北京的陌生客人——北京音乐厅画廊的负责人,他是在两年前的第八届全国美展上欣赏到王卫东的画作而专程前来拜访的。参观了王卫东的画室,再次欣赏到王卫东的画作后,北京音乐厅画廊决定正式邀请王卫东到北京去举办个人画展。当时该画廊是中国最早且最有影响力的画廊,就这样,王卫东的第一次个展成功开展,画展上观者如织,好评如潮,中央电视台还为王卫东画展做了专题报道。数学家华罗庚说,机会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当很多人在感叹王卫东的幸运时,王卫东却又开始了静静地思考,默默地创作。
令王卫东想不到的是这次画展引起了马来西亚一家知名画廊的兴趣,正当该画廊为联系他而大费心思时,王卫东参加了1996年在马来西亚举办的“十五位中国青年油画家作品展”。画展上王卫东的两幅风景油画以其深厚的功底和独特的视角再次打动了画廊经理的心,于是和他签下了三年经纪合约,就这样王卫东的油画真正走出了国门。
五年后,加拿大著名的欧顿·瓦格纳画廊与王卫东正式签约,开始了延续至今的合作。欧顿先生说:“王卫东的红绸静物所独有的魅力吸引了我,他一反欧式静物画的华丽浮夸,以中国家庭最常见的瓷器和文房四宝入画,在帷幕这一静物画中展示出了悠久博大的中国文化。中国红这种很炫丽的色彩,在王卫东出色的绘画技巧下表现得惟美而灵动。”经过一年的筹备,2001年6月王卫东应欧顿画廊邀请赴加拿大举办“王卫东油画展”。18幅红绸中国瓷系列静物油画为加拿大的夏日送去清新的中国风,著名的油画评论家达芬·戈登这样撰文评价:“在王卫东细致的帆布油画中,他把欧洲静物画法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只有认真研习过欧洲静物大师们的作品,并熟练地掌握其技巧,才可能创作出如此完美、令西方油画家倾倒的作品。”
1985年24岁的王卫东终于考上山西大学美术系,在第八次高考后圆了他的大学梦,这期间他曾七次考上各类艺术院校,但都因二十年前一场高烧引发的小儿麻痹致残而被无情拒绝。八年来王卫东从不言放弃,他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身残志坚,用坚韧的毅力敲开了科学的大门,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我比不上霍金,但我从不把自己当作残疾人,我要坚持用手中的画笔绘制心中最美的希望世界。”四年大学期间,王卫东几乎翻遍了学校图书馆里所有的油画书籍杂志,那时中国油画教学是单一的马克西莫夫式教学,而王卫东认为油画的根在欧洲,要想把油画画好,就必须从根上学起。王卫东的大学毕业创作是两幅描绘晋北农民生活场景的《古老的土地》和《村庄》,这是他通过一次次的远涉采风、研读资料、自制材料,采用油画最早的丹培拉画法绘制而成的。他将古老的透明画法糅进现代色彩的风景中,画中的光丰厚而灿烂,色彩明丽而深远,用光来表现黄土地的苍茫,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更被太原画院选中做了专职画家。
从制作油画布、研究欧洲油画家半成品开始,王卫东继承了欧洲传统油画的写实手法,并熟练地掌握了色调组合和用笔塑造形体的精湛技巧。王卫东正是在不断汲取营养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审美情趣、观察方法和绘画技法。他的红绸静物系列油画正是脱胎于此。王卫东说:“作画要纯粹,越纯粹就越完美,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赋予了静物以更深的内涵,用静物这一古老的画种作载体更能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我要将红绸静物进行到底。”
红艳艳的中国结流苏飘摆,身穿丝质睡袍的女孩娴静悠雅,一颗绿莹莹的翡翠佛坠儿细腻圆润,美丽的她端坐在搭着红绸的红木椅上,把玩着一只青花瓷壶;似隐似现的篆字,飘忽着的墨色背景,朴素的花布格子农家女正在用绷子绣花,整幅画面淡淡的光影浮动,好像阳光透过窗户的筛子映出这份恬淡;大片大片的土黄色勾勒着黄土高原的沧桑,红黄渐变的纱巾在风中卷着角,红色的绿色的大团花布贴身旗袍,时尚和现代、雅与俗、粗犷和曼妙和谐糅合在一起……这就是太原画院王卫东先生新近要完成创作的10幅人物系列油画《纯粹·韵》。这组油画每幅高1.5米,宽1米,美轮美奂,惊艳而震撼,将再次充分地展现王卫东先生对写实油画语言和东方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这只是王卫东先生目前着力创作的系列组画《纯粹》中的人物画部分,该系列画作还包括风景画和静物画。其实早在两年前,正当王卫东的红绸静物油画蜚声海内外时,他就悄然开始攻克中国人物油画。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不断地煎熬自己,而且每次都是达到一定高度时进行着转变。王卫东到底是在完善自己呢,还是另有所谋?
中国油画的独立、油画的东方之路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当代油画的重大课题,著名油画家吴冠中先生曾说,从向西方学习到吃透西方再到吃透东方,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的东方之路。为了找到适合于黄土高原风景画的表现形式,王卫东在绘画技巧上曾研究过柯罗、库尔贝、列维坦等优秀风景画家的作品;为了掌握人物画创作,王卫东曾先后向贝里尼、达·芬奇、拉斐尔等大师学习;为了更好地表现静物画所承载的反映生活的特征,王卫东从最早出现于罗马庞贝时期的静物画开始探求,直到静物画大师夏尔丹、马奈、塞尚等。王卫东对油画技法的探索研究,对绘画风格的不断丰富完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更多的艺术手段来充分挖掘和表现作品和画家的精神世界。我们期盼着王卫东能够早日找到打开中国油画之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