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治中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比较及对当代师范教育的启示

2018-04-25吴晓星

记者观察 2018年36期
关键词:张治中师范教育师范

文/吴晓星

张治中(1890—1969)和陶行知(1891—1946)都是安徽人,一位是爱国将领、“和平将军”,一位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张治中与同时代的安徽老乡陶行知相比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一生中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了教育上,可以说,他对教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

一、张治中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共同点

(一)都高度重视乡村师范教育

1933年,张治中受陶行知在南京创立晓庄师范的影响,在故里安徽巢县洪家疃村创办了黄麓乡村简易师范(简称黄麓师范),发展乡村教育,培养乡村教师,在穷乡僻壤中播下现代师范教育的种子。张治中特意请来曾任晓庄师范教育指导员的杨效春担任校长,还请来一批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任教。在上个世纪30年代,黄麓师范以乡村教育闻名遐迩,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前来学习。这些青年学成回乡之后,传播了新知识、新思想,致力于乡村教育事业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除此之外,在张治中主政湖南期间,他也曾多次深入基层乡村了解教育发展状况,提出要筹建乡村学校,发展乡村教育。

1927年,陶行知放弃了教授的优厚待遇,来到南京北郊的老山(后改名劳山)脚下,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晓庄试验乡村师范(简称晓庄师范),探索和试验乡村师范教育。陶行知希望将晓庄师范打造成为培养乡村教师和改造乡村社会的重要基地,并为此付出许多艰辛的努力。

(二)都高度重视生活教育

学生们秉承张治中“服务黄麓”的办学理念,践行学校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理论,利用节假日分散到附近的农村,在荒山植树造林,同村民们共同劳动,一方面在与农民共同劳作的同时宣传先进思想,提高农民素质;另一方面开展社会调查,锻炼自身素质,增强实践能力。

陶行知认为只有在生活中获得的教育才是有价值的真的教育、活的教育。“我们要想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他将老师杜威的“教育生活理论”进行了创新,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并将其在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等进行实践。陶行知特别强调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指出人的生活需要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他主张生活即教育,要把儿童从成人的世界里解放出来,还儿童教育以本来的面貌。他明确提倡教育与生活、社会、大众相结合的开放的教育,反对鸟笼式的封闭的教育。

(三)都高度重视德育教育

张治中秉持着“教训合一”的教育原则,主张教师不仅要拿渊博扎实的知识启迪学生,而且要用高尚的师德来感化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与学生打成一片,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教授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长期受到这样的熏陶,自然而然也就有了较高的修养和良好的品行,进而成长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材。

陶行知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认为“真教师”必须要有崇高的师德修养。“身负重担,自不得不修德养力以为之备。”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是一时一事,而是方方面面甚至一生。教师是通过教书育人塑造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师师德水平不仅影响着自身的形象,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面貌,更关系着民族的兴衰存亡。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不断完善自己,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二、张治中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的不同点

(一)发展教育的理论依据不同

张治中早年在家乡接受了十年私塾教育,科举落榜,戎马一生,从未像陶行知一样出国留学,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张治中教育思想的根源。因此,张治中的教育思想具有本土性。从他后来的教育实践也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张治中教育思想的影响之深。

陶行知虽然幼年也曾在私塾就读,但后来他考取公费留学,先后赴美国伊利诺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就读,成为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学生。他指出:造成中国国难、生死存亡的就是那“山穷水尽的传统教育”。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他提出必须要把教育和生活、社会和大众相联系,提倡生活教育、创造教育、平民教育。当然,对于他的老师杜威的学说,他也并非全盘接收,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的实际进行了改造。可以说,他立足于当时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将国外先进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优秀的部分相结合,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这一思想直到今天还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二)在师资引进路径上各有差异

张治中在师资上追求精英化,主张用优厚的物质待遇和崇高的荣誉吸引一流的人才成为教师,并认为“名师”才是优秀的教师。无论是在黄麓师范还是在湖南期间,他都竭尽全力或是自掏腰包或是利用税收解决教育经费问题,改善办学条件,引进优秀师资,保障教师待遇。

反观陶行知,在晓庄师范里没有教师或者老师的称呼,只有学识或经验稍多的两类指导员。第一种是当时的一些著名学者,如陈鹤琴、赵叔愚、姚文采、邵仲香等,他们中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教育名流,他们赴晓庄任教并非追求什么高额俸禄,而是因为与陶行知均为朋友,彼此教育理念相同或相近,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第二种是从附近村庄邀请而来的拥有实际乡村生活经验和技能的农民,如捕鱼的、种地的、打柴的等各式各样的人物。

三、张治中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当代师范教育的启示

(一)寓教育于社会生活。对于教师来说,不仅要对专业知识有较深的钻研,更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全面、清晰、准确的认识,充分把握党的教育路线和教育方针,既要认识到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把社会生活因素融入到教育各个环节之中去,让学生切身感受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要改变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自己发现、判断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张治中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具特色。比较两位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两人的思想精髓和真知灼见仍在启示当今的教师教育改革,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有本土观念;既要认真遵循教育发展自身规律,又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推动高水平师范教育发展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猜你喜欢

张治中师范教育师范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美育视域下的音乐师范教育教学价值重构”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物理师范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和平将军张治中 心系中共的国府重臣
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晚清师范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分析
让思维的花朵更绚烂
张治中“婢”而不“卑”
Comments 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y Younghee Sh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