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绍兴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与优化策略

2018-04-25周子又

记者观察 2018年36期
关键词:语种绍兴市外语

文/周子又

一、绍兴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意义

“一带一路”的生态圈逐步成熟,语言作为重要载体,在“一带一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管是国家之间还是地区之间要想实现互动,必须依托语言。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建设国际语言环境体现了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更是会间接影响城市经济及文化建设。从一定程度上看,城市国际语言环境也折射出了该地区的开放程度。

正处于发展与蜕变重要时间节点的绍兴市建设好国际语言环境,可以提升绍兴的城市国际竞争力、现代文明程度以及综合宜居水平。一方面为引进来奠定了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也为走出去提供了筹码,能够让绍兴市在“一带一路”的大框架中更具有话语权和主动权,从而为绍兴双向融入“一带一路”创造优越的氛围和环境,使世界听到绍兴的声音,为绍兴真正走向世界架设“桥梁”。

二、绍兴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现状

国际语言环境是从三个维度上分析地区市民使用外语交流的情况。这三个维度分别是指广度、深度和频度。其中,广度是指运用不同语种的外语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范围的大小;深度是指运用不同的外语语种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达到的纵深程度;频度是指单位时间运用不同的外语语种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量。国际语言环境的构成分为两大因素,分别是:人与物,人故名思议就是社会群体们,不同社会人对外语的掌握情况、了解情况、接受情况、应用情况均不同;物则是城市配套的设施设备,用以服务于外语交流的工具。

如:外语人口占比、外语刊物数量、外语传媒、相关标识等。本文拟从绍兴市公共设施语言环境,旅游语言环境,涉外部门和窗口服务业语言环境,网络及咨询服务的语言环境,教育语言环境的建设情况来阐述,以期能揭示绍兴市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的基本现状。

(一)公共设施语言环境

在城市道路标识方面,经实地考察发现绍兴市的很多街道、公交车站等标识设计上都是只有中文及拼音缩写,如:“中兴路”的道路标识上写到了中文“中兴路”与拼音“ZHONGXING LU”;再如解放大道上的道路标识写到了中文“解放大道” 与拼音缩写“ JIEFANG DA DAO”。

甚至部分公交车站牌、汽车站等标识上只有中文,并没有其他说明或标注;由上举例不难看出,公共设施标识未出现英语、韩语或日语等其他外文标识。公交车上的广播报站也只有中文报站。高铁站的标识和广播也仅有中文和英文,未出现其他外文。

(二)旅游语言环境

绍兴的著名景点非常多,我们对景区实地考察,对景区的各种路标指示牌、门票、导向图、景点介绍、广播等都进行了实地拍摄或实地录音,选取的景点主要如下:兰亭、沈园、鲁迅故居、柯岩风景区、吼山风景区、大禹陵、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周恩来祖居、诸暨西施殿、新昌大佛寺、上虞曹娥庙等。通过考察分析,发现以下问题:

1.大多数只有中英双语介绍,少部分出现日韩的译文,出现重英语,轻日韩的倾向性;2.即使有外文的译文,但译文的可读性欠佳。出现语法错误,单词拼写错误,用词不当,语气不当,甚至出现令外国人啼笑皆非的中文式外语,让外国人不知所云。

三、绍兴市国际语言环境优化策略建议

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项目,它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社会各行各业、以及国际上的相关合作支持,它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项目。针对上文提出的绍兴市在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大中城市在国际语言环境建设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同时从绍兴自身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坚持政府引导,做好顶层设计,部署战略规划,积极探索工作机制

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设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将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的工作框架内,探索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首先,发达国家和我国许多发达城市已经在如何建设国际化城市方面树立了榜样,他们的成功经验及方法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在借鉴其他城市或地区的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应该结合绍兴市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详实且操作性强的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工作规划,从政策层面上提供制度依据。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并完善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组建国际语言环境建设专项职能部门,并明确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和职责,以政府为主导,保障各项规划工作能确实有效落实。

(二)设立和规范公共场所和设施的英语标识及多语标识

一是政府部门应该深入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对于优秀的学生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并组建一支公示语翻译队伍,并参考国内外的国际化城市的成熟做法,制定、完善和推广公共场所标识的外文译法标准、指南以及审核标准。二是重新修正和规范公共场所的语言标识,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按照计划和部署,分别对重点区域、人流量较多的公众区域等设计多语言标识牌。如:主干道、学校、医院、汽车站、地铁站、商业设施、餐饮场所等的标识牌。可以借助旅游景点的成功做法,设计有中文、英文、韩文、日文等多种语种的标识牌。此外,公示语标识还应包括车站,地铁的双语播报,城市宣传的视频,音频等。三是应依托网络、杂志、电视等媒体,建立监督平台,利用绍兴市民众和社会公益组织的力量,开展监督管理,让更多标识标识更加规范。

(三)涉外服务机构或部门要积极学习并践行外语活动

需要说明的是涉外服务机构或部门主要有:公交站、汽车站、酒店、旅游景点、银行机构、医院等,这些服务机构需要积极参与到外语学习和践行活动中来。只有全面提高外语水平,才能为外籍人员提供全面无沟通障碍的服务。对于政府机关部门中一些涉外机构,也需要提高公共外语水平。可以组织编写有针对性的窗口工作人员的实用外语培训教材和读物,定期召开外语口语交流培训,提高服务人员及工作人员的交流能力,使其能够满足与外国友人的日常交流需求。

(四)加强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力度,尤其要强化对非通用语人才的培育

“一带一路”的发展离不开外语人才资源,它对这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极高,一方面既要能够懂得沿线国家的主体语言,同时还要了解当地风俗人情、经济文化等,掌握全面的国际知识及国际规范。另外一方面要具有足够强大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能够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贸易、洽谈等;此外,外语人才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一带一路”建设最缺乏的是通语言、懂文化、熟悉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在语种专业选择、市场需求、培养模式、人才定位上都必须考量全面,并结合绍兴市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各高校应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和绍兴市当前的实际情况,重新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根据“一带一路”人才需求,培育复合型外语人才。经调查显示,复合型人才一直是外语人才培养的瓶颈。外语专业应该通过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的设置(如旅游韩语、商务韩语等),建立学生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要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外语综合能力;传输相关国际规范知识,让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的外语理论知识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了解国际规范、地区民族风情等,使其能适应国际化与本土化共同发展的要求。

第二,坚持外语工具和人文价值并重的理念,改革高校外语教学机制,实施多语种外语教学,丰富外国语言文化课程种类。并将语言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增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文化类课程,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国际素养。

第三,适当提高实践课程的占比,调查中发现多数高校在外语教学中缺少实践教学。建议外语教学要走入实践生活,将更多学生投入到外语场景中,提高他们信息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能间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等。

第四,小语种专业规划需要务实,专业建设不能过于盲目,需要结合外语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一带一路”的发展需求创建相关的小语种专业。从外语教育规划的原则来说,需要把握好轻重缓急和取舍原则,比如,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某些国家,虽然对某种外语有一定需求,但是需求量不大,通过专业翻译设备或服务公司就能解决。对此类语种需求,地区一般不会招聘专门的小语种人才。因此在没有对市场需求调查、人才定位与培养模式以及绍兴市当前的实际情况等各方面充分开展需求论证和统筹规划的情况下,不能盲目增设小语种专业和扩大招生,否则会导致外语专业毕业生“大才难觅,小才拥挤”和就业困难的严重问题。

(五)开设多语种政府官方网站

应建立多语种市政府网站,网站功能设计应尽量多样化。一是网站展示内容丰富化,门户网站是绍兴对外宣传的窗口,除了常规展示内容外,还可以增加绍兴景点、地图、购物、娱乐等信息,并针对不同分类信息作出详细注解和实时更新;二是网站翻译语言多样化,除了中英文翻译外,还可以增加日文、韩文等其他语种,外文界面与中文界面的内容必须统一,而且外文界面的内容必须完整、规范、准确;三是网站管理规范化,要定期更新并实施检查。在政府部门引导下,要对网站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进行监督,健全管理规范和标准,让窗口成为真正的为民服务,对外展示的功能窗口;四是网站菜单设计个性化,在网站链接处可以设置公告、翻译、查询等个性化板块,使其能够满足外籍人群的不同需求。同时还要对本市市民与外籍人士设立开放性渠道,让他们更好地进行信息查询、献言献策。此外,还能进行语言学习、问卷调查等,为在绍的外籍人士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旅游和居住环境。

(六)培育并组建素质高、能力强、底子厚的外语服务志愿者队伍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多数外籍人士表示官方工作服务及社会公共服务上存在很大不足,而若是能够培育一支实力强、底子厚、素质高的外语服务志愿者队伍,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服务上的不足。高校是语言人才的大熔炉,更是志愿者队伍的重要力量,因此建议由绍兴团市委、市外办等组织协同高校,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的方式,创建一支志愿服务团队,强化对志愿者外语能力的培养,做好系列课程培训工作,通过多种途径让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更好地服务外籍人士,为创建绍兴市良好的国际外语环境增添活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社区群众的资源力量,由政府相关部门引导,在社区内开展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提高民众的外语水平和口语能力。通过培育志愿者队伍,让其辐射到社会的涉外服务窗口,让绍兴市外语服务的语言网络更优化,提高城市服务能力,为开展“一带一路”夯实基础。

(七)构建多功能多语种咨询服务平台

要在形成专业化、交互式的城市多语言服务平台上下功夫。依托发达的网络技术,借助电视、报纸、杂志以及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平台构建交互平台。比如,美国就推出了市长服务电话,在语音系统中植入了多种语种语音。这就是值得借鉴和效仿的。因此建议绍兴市的市长热线、医疗救助电话、信息查询、新闻等多种语言服务系统中可以增加多种语种翻译服务,为在绍的外籍人士提供相应的信息咨询、求救和翻译等语言服务。同时构建具有翻译功能的服务系统,搭建起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外资企业顺畅沟通交流的桥梁,从而为绍兴市建立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构建全面化的居住旅游环境,让绍兴发展更趋于国际化标准,提高城市的竞争实力。

综上所述,国际语言环境的建设尚无一成不变的模式可循,是一项需要结合绍兴自身需求和特点开展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通力合作,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尝试。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融入“一带一路”的大浪潮,向世界讲好绍兴故事,使绍兴真正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语种绍兴市外语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小语种的重要性分析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绍兴市上虞区夏丏尊小学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
小语种报考,你知道多少?
多一点等
“一个笑话可能要经过几秒钟才会听见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