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官方如何利用媒体助推伊拉克战争

2018-04-24王硕

国际公关 2018年1期
关键词:评论员美国国防部伊拉克

王硕

因为石油,伊拉克得以成为一个地方霸权,也同样是因为石油,伊拉克被世界最大的霸权所打击。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在回忆录中写道,任何人都清楚伊拉克战争是为了石油,但要承认这一点,在政治上却不大方便。毕竟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和战争中,美国军政人士并不公开承认石油是伊拉克战争的中心目标,他们更愿意谈的是打击萨达姆暴政、捍卫世界自由、铲除恐怖主义等冠冕堂皇的理由。当时的美国社会对于伊拉克战争的必要性,也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很多人认为无法证明伊拉克以及萨达姆与“9.11事件”有着明确的关系。不过,经过美国政府及社会的深度互动,伊拉克战争最终得到了大部分美国人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官方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美国国防部笼络军事评论员,与舆论喉舌利益相关、影响力共生

美国国防部为了达到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目标,需要从多个途径来进行社会动员,获得美国人的支持。在国防部助理部长、国防部女发言人维多利亚·克拉克看来,军事评论员的作用非常特殊,他们分散在各媒体中,有着突出的影响力,如果他们能够与美国国防部互通信息,节奏一致,肯定能够发挥可靠而关键的力量。实际上,这个设想并不是因为伊拉克战争才有,在“9.11事件”还没有发生时,美国国防部就已经有所考虑。“9.11事件”之后,美国国防部对一批以军队退役军官为主,在多家重量级媒体中经常抛头露面的军事评论员,加以详细的背景和倾向调查,认真进行了笼络。据维多利亚·克拉克的一名助手透露,2002年美国国防部已经决定,对军事评论员的重视程度,要比对记者的重视程度高。

不仅维多利亚·克拉克,就连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这样更高层次的官员也加入进来。据有些军事评论员的回忆,拉姆斯菲尔德请军方人员陪同有些军事评论员来到自己的办公室,进行亲切会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对他们相当尊重,甚至有军事评论员收到过拉姆斯菲尔德亲自写的就某事感谢自己的字条。

据后来人调查,几年之内美国国防部至少笼络了75位军事评论员。这些评论员分布在各大主流媒体,在福克斯新闻网的最多,其次,在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等媒体中也有一些。这种笼络深度密切了美国国防部和军事评论员之间的联系,既避免了花钱付费、请人发声的生硬,也加强了彼此之间介于谄媚和亲近之间的暧昧关系。由于很多军事评论员本就是军人出身,在与美国军方的感情上,也存在天然联盟的因素。

在具体的舆论引导方面,如何确保这些军事评论家能够听从美国国防部的号召,也是相当有难度的问题。毕竟这些军事评论员,本身就特点不一,不乏难以控制之人,而且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影响力,也注意与政府保持一定距离。虽然如此,美国国防部在一个问题上考虑得很到位,就是这些军事评论家并不满足于每次500美元或1000美元的电视台评论的不菲报酬,他们还有更大的目标。他们中有的人有着自己的咨询类公司,有的人是一些军火商的说客,有的还直接参与新闻媒体的运作,他们对于美国国防部的巨额订单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对于和美国国家、军方高级领导人的关系,以及内部商业情报的获取,包括独家新闻的获得,都是异常敏感的。以与美国军火商关系密切的军事评论员为例,如果他们能够帮助军火商获得美国千百亿美元军事订单中的一份,就有可能获得百万美元以上的巨额报酬。美国国防部因此常常考虑到他们所关注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诱导,促使军事评论员时刻紧跟美国国防部的号召。

这些军事评论员不仅在美国国内评论战争,有的还随军前往伊拉克访问和解读战争。2003年9月,包括4位福克斯新闻网、1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位美国广播公司的评论员,以及一些美国研究机构智囊成员,参加了美军组织的访问伊拉克之旅。虽然伊拉克已经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反抗者,美国重建的伊拉克军队也软弱无力,导致美军出现远超与萨达姆时期伊拉克军队作战伤亡的情况。但在这些军事评论员的介绍中,美军在伊拉克的存在,表现为成功的军事占领和受伊拉克人民的热烈欢迎,以及对当地的重建。一位美国国防部高官在写给时任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的电子邮件中写道:“我们用这次考察打出了一记全垒打。”

邀请记者深度嵌入,引导世界报道有益于美军的内容

长期以来,美军确实相当重视对新闻媒体的管制。在伊拉克战争前后,美军的“随军采访规则”曾规定了14条允许报道和28条禁止报道的内容,这样的内容,使得很多记者不能到想进入的地区进行采访,有些记者即使来到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也因为无法获得有效信息而不得不离开。还有些记者,因为报道了与规定不一致的内容,而被美军扫地出门。

为了防止一些记者散布对美军的不满,也为了深度扩大美军的影响力,展现美国的强大力量,美军采取了一个令全世界新闻界都感到新鲜的随军采访计划。2002年11月17日,维多利亚·克拉克介绍道,美国国防部将邀请一批记者与美军一起,全程跟踪报道伊拉克战争。最终,500多名各国记者被邀请参加,被称为“全程嵌入”记者,后来一直跟着美军持续到大规模战争结束后。这些记者来自美国国内外,甚至包括曾经给本·拉登——美国的敌人提供发言论坛,经常令美国政府心生厌恶的半岛电视台的记者。

“大度”的美军也邀请了中国新华社记者胡晓明。1999年3月开始,胡晓明就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担任新华社驻外记者,长期在美国报道。被美军选为中国大陆首位嵌入美军的记者后,他在小鹰号航母上生活了35天,这个经历开创了中国新闻史和中美交流史的先河,也令胡晓明印象特别深刻。在前往小鹰号的路途上,胡晓明感觉有点像做梦。后来,他回忆乘坐美国海军的运输机上舰时,被拦阻装置紧急降落的感覺,在多年后他还清晰记得。在小鹰号上,胡晓明每天交10美元伙食费,和美国水兵一样住在狭窄的舱室中,吃住在航母上,基本上每天都在采访。他先后采访过美国海军第五舰队的司令、航母战斗群的司令、舰长、舰载机联队队长、飞行员、普通士兵、文职人员等不同人物。

跟随他的报道,中国国内从官方到民间,亿万人关注了这场伊拉克战争,也关注了美军以及美国。中国记者的报道,通过了小鹰号上相关的纪律规定,以及美军稿件检查、核发机制,使得胡晓明报道了美军的胜利,带领中国媒体展示了美军的风貌。这对于美军来说,当然是一场公关的成绩。不过,胡晓明也在小鹰号上看到了一些美军不想让别人了解的事情。比如,他认识了舰上一位反战的士兵,这名士兵非常明确反对这场战争,他认为伊拉克战争不是为了名义上的自由正义,而是为了抢夺石油和布什家族的利益,最终还会带来伊拉克人民和美国的矛盾。胡晓明的这段经历,后来还被他汇编为一本书《我在“小鹰号”上的亲历战争》,一度在中国国内畅销。

从以上来说,美军以及美国政府的确通过“帮助”记者,强化了与记者们的友谊,而且充分释放了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这种策略甚至可以简略称为,既然不能使媒体闭嘴或听话,干脆邀请他们加入自己,引导他们听自己的话。当然这个加入自己,实际上并不是自由地加入到美军的行动之中。维多利亚·克拉克声称欢迎记者们到前线去,他们将有做事的自由,但所有记者的活动都受到美军的监控。这些监控有以上所说的军队的及新闻报道的规定,还有一些其他刻意的限制。胡晓明这样的记者,以及半岛电视台的记者,肯定不会被美军如同福克斯新闻网等媒体的记者一样对待,不会让他们同美军信任的记者一样到第一线战场,只能在美军放心的地方采访到一些不算核心的新闻,不可能接触到美军的误杀、虐囚等爆料性新聞。

不断创造新闻源并释放新闻点,促使媒体宣传美国观点

邀请众多记者报道伊拉克战争,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记者们的介入,美国政府可以布局好地点、空间、议题,更为迅速、多途径地释放自己重视的新闻点。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在战争时期创造新闻、控制新闻、释放新闻,在伊拉克战争之前就长期这样做了。在战争这一特殊时期,由于战时信息控制的原因,媒体更多地需要依赖官方资讯。同时,也考虑成本因素,从官方获取的资讯,一是廉价、稳定,二是不需要考虑审核的安全问题,媒体也欢迎官方资讯,尤其是那些有料可爆的新闻。

为了吸引媒体采纳更多新闻,美国政府机构开足马力,彼此呼应发布资讯。以美国总统府的白宫发言人这一体系为例,每天美国白宫都要例行召开新闻发布会,提供媒体感兴趣的资讯,积极发布政府的想法,传达总统府的声音。私下里,美国白宫等政府机构还会密切关注媒体报道,一旦发现不利报道,就会立刻主动沟通,做好应对。2003年3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转播了半岛电视台播出的战死美国士兵和5名被俘美国士兵的画面,就及时受到了美国国防部的明确警告,随后美国主要的电视台都没有再播放这些画面。

美国政府的新闻源非常重要。根据一项统计,2002年9月14日到2003年2月7日期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和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有关伊拉克的414篇新闻报道中,绝大多数的消息都来源于美国白宫、国防部和国务院,只有34篇来自其他地方。这一大规模使用的背后,也有着战时新闻审查和保密制度的制约。从建国以来战争不断的美国,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与战时相一致的法律制度,如《反间谍法》、《对敌贸易法》、《煽动罪法》、《第一战争权利法》、《美国爱国者法案》等,这些法律条款强化了美国政府的权力,限定了媒体的新闻自由,扩大了美国政府新闻源的应用。

除了以上公开的新闻源,还有一些美国政府提供的其他渠道的私密新闻源。有证据显示,布什政府的一些军政高级官员,甚至包括副总统切尼、司法部长冈萨雷斯、国家安全顾问斯蒂芬·哈德利等在内的要员,都曾在不同场合私下释放过伊拉克战争的消息。得到这些消息的就有上文所谈的那些军事评论员们。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前,有些军事评论员们就获得过美国国防部“谈话要点”一类的资料。资料中对于发动伊拉克战争是否会分散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这一问题,美国国防部提供了解答:解除伊拉克的武器威胁是赢得反恐战争的关键部分,如果我们解除和打败巴格达的恐怖主义政体,那么对全球的恐怖主义分子来说都将是致命一击。军事评论员们按照这些“谈话要点”,不断发布一些重磅新闻,做出重要评论,同时也积极回报美国国防部的设想。

不过,从之后的事实看来,这些“谈话要点”的一些内容,甚至关键因素就是错误的,因为后来美军在伊拉克核查时没有发现化学武器,而美军对伊拉克的破坏,反而在原本没什么恐怖主义的伊拉克提供了恐怖主义发展的温床。不过,如果不考虑恐怖主义这一潘多拉魔盒被美国进一步打开的后果,仅从毁灭萨达姆政权和占领伊拉克的目的来说,美国官方是成功的。他们逐渐得到了媒体更多的支持,实现了美国社会的高度团结。根据一项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在伊拉克战争开战前的3月中旬,已经有59%的人支持这场战争,而到了战争爆发后的3月22日,支持率就达到了72%。

猜你喜欢

评论员美国国防部伊拉克
2020年《美国国防部数据战略》浅析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美国国防部RDT&E预算拨款结构研究及其启示
2020,化工跃上风口
“十四五”财政改革 更多关注支出划分
改革创新谋发展奋发有为谱新篇
激战正酣
伊拉克战争关键人物今何在
美国国防部继续推进超级计算能力建设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