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种重要的体育学习方式
2018-04-24刘春荣
刘春荣
摘 要:体育教学中的分享式学习遵循学习金字塔理论,并能对其进行优化。分享式学习包括互助式分享、展示式分享、后续式分享三种类型。
关键词:分享;体育学习;互助式;展示式;后续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2-0066-02
体育分享式学习遵循学习金字塔理论。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和美国缅因州的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贝瑟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认为,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立即应用”,两周之后的留存率可以達到90%;其次是“实践演练或者做中学”,可以达到75%;再其次是“小组讨论”,可以达到50%。体育学习中的分享不仅要教别人,要反复做,还可以与别人讨论,是把这三种学习方式融合在了一起,因此体育分享式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把分享式学习归为三种类型:一是互助式分享,二是展示式分享,三是后续式分享。
一、互助式分享
“互助式分享”就是通过分享者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促进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分享”不是独自讲,它要有倾听的对象,它是在与受享者的互动中进行。互助式分享主要存在于小组之间,小组成员可以是2个人、3个人、4个人,可以根据学习需要灵活机动地安排。互助式分享最大的优势在于小组成员可以共享到每一位成员的学习成果,互相启发,在分享中探究动作方法,共同提高。互助式分享变传统课堂单纯的师生互动为生生互动,变教师启发为学生互相启发,这样的启发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实际情况,防止教师的启发过高或者过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方法。
1.明确分享话题
小组学习中分享的内容不能漫无边际,分享的话题应该与正在学习的动作方法有关,体现的是学习的重点,话题表述要清楚、简洁、明了。这样的话题老师课前需要进行精心地预设,才能有好的分享效果。
如在教学一年级“后退跑”这个内容时,老师先组织学生进行30米快速跑练习,练习后小组分享的话题是:在进行快速跑时,感觉自己的上身是直的,是向前倾的,还是后仰的?你觉得哪种方式跑得最快?然后再进行后退跑练习,练习后小组再分享刚才讨论的话题。经过小组成员的交流分享,学生发现后退跑时身体稍前倾跑得最快、最稳。
2.规范分享过程
分享是一种交际行为,不只是分享者的事情,还与小组每一个成员有关,所以互助式分享不能只对分享者有要求,还应该对受享者有要求,对小组分享的过程有要求,这样才能确保每一名学生的分享被小组其他成员所接受,真正发挥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作用。
首先,要有小组分享的规范。如教学“后退跑”,组长把组员集中到自己的身边,要求小组成员按照组号顺序依次发言。一位分享者发言结束,受享者才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质疑、补充等。讨论结束,小组推选出一位“最佳组员”,课后到老师那里去领取一枚“大拇指”贴纸。
对于分享者来说,不能只关注自己的“讲”,还要关注同伴的倾听情况,注意看同伴的反应,根据小组成员的听讲情况调整自己,或者提出一些要求,或者提醒一些同学,使自己的分享有好的效果。比如J同学在分享自己“后退跑”的体会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身体要向前“弯”点,还说如果身体后仰则跑不快,还看不见路。因为他讲得形象生动,所以小组成员听得都很认真。
对于受享者来说,要会听、会看、会想。会听就是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听清楚分享者所表达的意思;会看就是能认真观察分享者的动作方法,能看出对与不对的地方;会想就是能把听到的和自己体会到的对照起来思考,能发现不一样的地方,或者能发现谁的更正确,或者能把两者结合起来等。比如听了J同学的分享,其他学生都很赞同,也表达了自己的体会,有的说不能“弯”太多,有的说后仰了很容易摔倒。最后组长在大家地启发下,竟然说出了“身体前倾”的动作方法及术语。
一个学习小组就是一个微型朋友圈,互助式分享能够使这个朋友圈变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能够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再是学习的旁观者。
二、展示式分享
“展示式分享”是在全班范围内进行的分享学习。经过初步的练习,老师掌握了学生的学情,然后请一部分优秀学生面向全班同学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为其他同学提供学习的榜样,进一步明确动作方法的要领。
1.把握分享难点
此时的分享不仅是为了展示优秀,还是为了给没有掌握动作方法的同学以启发,帮助他们正确掌握动作方法,所以此时的分享应该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进行,此时分享的话题具有生成性,与课前预设不一定一致,需要老师根据课堂观察,准确把握学生学情后即时提出分享的话题。
如教学“手膝着地爬行”,我发现在“小乌龟比爬行花样”这个环节,有的学生爬行方式很单一,没有变化。我就组织了一次展示式分享,请了几名学生展示前后爬、横着爬、转圈爬等,请其他学生边看边想:还可以怎样爬?有了优秀学生的分享,其他学生的创意也越来越多,爬的花样层出不穷。有了这样的分享,接下去继续进行“小乌龟比爬花样”,学生热情更高了,效果更好了。
总之,此时的分享话题不是为了全面展示。只有根据学情、针对难点的分享话题,才能以少胜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方法。展示式分享体现的是依学而教,顺学而导。
2.引导分享互动
分享是分享者和受享者共同成长的过程。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展示式分享的时候,不仅要给分享者以充分的鼓励,还要关注受享者是否分享到了优秀同学的学习成果,特别要关注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后进学生与分享者进行互动,可以让后进学生提问,并让他们对分享者的表现和动作方法进行评议,也可以让优秀学生手把手地教后进学生。不管用什么方式,只要能让后进学生得到启发,正确掌握动作方法就行。
一节跳高课上,B学生不得要领,总是失败。看到这个情况,我就请她组中跳得最好的M同学帮助她。这样,在其他学生继续练习的时候,她们小组的分享互动也在悄悄进行。只见M同学把B学生拉到一条线后让B学生看她的动作,耳边不时传来她的轻言细语。经过M同学的细心指导,B学生经过几次练习,终于成功了。
虽然展示式分享是以一部分优秀学生的分享为主,但是分享不仅是为了表扬优秀学生,更是为了后进学生;不仅是为了表扬激励,更是为了学习动作方法。牢记这样的意图,展示式分享才会不走样,不走过场。
三、后续式分享
后续式分享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进行分享之后,还要继续在课后分享,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现出来,分享给更多的人,既为了复习巩固,也为了获取更多的学习动力。后续式分享可以在家里分享,表现给爸爸妈妈看,表现给亲戚朋友看;也可以在课间分享,表现给其他同学看。这样的学习分享,还可以和健身活动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1.立足分享清楚
后续式分享的重点是要能讲清楚动作怎么做的,讲得清楚了,才能说明是真的会了。为了确保后续式分享的效果,老师在课的结尾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提出分享的要求或者方法。
如教学“平衡木上不同形式的走”,下课前,我布置了课外练习的要求:“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散步,也可以去公园或野外踏青,在非常安全的地方,可以把花坛台或者路边的条石当平衡木,教会爸妈‘平衡木上不同形式的走。教的时候,要跟爸妈讲清楚过独木桥的方法、要注意的问题,还有两人在独木桥中间相遇如何安全通过等。最后,再跟爸妈比一比,看谁过独木桥的本领强。”
2.力求分享透彻
讲得清楚,不是最高境界,还要能把动作方法讲透彻。知其然还要能知其所以然。比如分享者在进行分享时,还要能讲得出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先这样后那样?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如果分享者在分享后,还能与分享对象进行对话,接受质疑或者提问,展开讨论,那就更好了。
教一年级小学生学跳绳,需要课内外结合,效果才更好。每个班都会有一部分协调性不是很理想的孩子,这部分孩子除了课上指导,还需要课外指导。每个跳绳后进的孩子,我都为他们配了一名跳绳好的学生当小老师,课间两人一起练跳绳。我要求跳绳好的孩子要仔细观察跳绳不好的孩子手上和脚上的动作,还要做示范跳给跳绳不好的孩子看;不仅要讲清楚正确的动作,还要能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跳绳不好的孩子不仅要看、要跳,还要问,问方法、问原因。这样的安排,给了跳绳好的孩子更多表现的机会,他们会越跳越好。这样的安排,也给了跳绳不好的孩子继续学习和练习的机会,他们的进步也会加快。一个课间,H同学兴冲冲地跑到操场告诉我,他发现和他配对的C同学跳不好绳的原因是C同学只用左手甩绳,右手不甩。在他的指导下,C同学现在能连续跳6个了。
动作技能的掌握,不仅需要课堂上学习,还需要课后练习。后续式分享是体育分享式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与互助式分享、展示式分享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分享式学习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作方法,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能结构,符合学习规律,教学效果好。分享式学习变教師讲授为学生互动学习,改变了课堂教学的过程,让学习生动活泼起来,满足了学生身心需要。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石梅小学 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