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确保边疆巩固安全 切实振兴农村经济

2018-04-24郑杰川

祖国 2018年7期
关键词:攻坚发展

记者/郑杰川

吴英杰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孙金龙代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书记、政委)

张庆伟代表(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娄勤俭代表(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孙志刚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林铎代表(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尹力代表(四川省省长)

编者按: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书记兼政委孙金龙就守护神圣国土和安边固疆,黑龙江、江苏、贵州、甘肃4省省委书记和四川省省长就农业、经济、脱贫等话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守护神圣国土 建设幸福家园

吴英杰代表(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我们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群众回信中要求我们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这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为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

吴英杰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处理好农牧民城镇就业和就近就便、不离乡不离土、能干会干的关系,多做雪中送炭的事,用“绣花”功夫确保如期脱贫。

加快边境地区发展,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加快改善边境地区发展条件;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边境小康村,提高边民补贴,引导腹心地区群众向边境一线转移,使更多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推进美丽西藏建设,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正确处理保护生态与富民利民的关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消除“无树户”行动,切实保护好碧水蓝天。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教育引导信教群众理性对待宗教,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社会治理从“要我稳定”向“我要稳定”转变。

夯实基层基础,以建成听党话、跟党走,善团结、会发展,能致富、保稳定,遇事不糊涂、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抓手,全面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深化改革 安边固疆

孙金龙代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书记、政委)

我们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履行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三大功能”,发挥好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四大作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要求兵团履行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三大功能”,发挥好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四大作用”,对兵团深化改革作出了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顶层设计,为新时代做好兵团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兵团深化改革部署,保证党中央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落地生根。

孙金龙

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实现兵团事业新发展、展现维稳戍边新作为的必由之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自治区人大、政府已将2190项行政职能和行政执法权授予兵团;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国资国企改革正在大力推进,新的财政体制已正式施行,兵团“政”的职能更加健全、“军”的属性更加彰显、“兵”的能力更加强化。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扭住增强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这个根本,发挥主体作用、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切实推动各项改革落实到位、取得实效,以优异成绩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要全力打好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战,抓好行政职能和行政执法权的承接落实,精心做好财政管理工作,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把深化改革与推进向南发展结合起来,强化“棋眼”意识,壮大南疆兵团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推动南疆出现更有利于长治久安的结构性变化,更好发挥兵团特殊作用,更好服务新疆工作总目标。

蹚出农业现代化新路子

张庆伟代表(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是黑龙江新时代必须完成好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迈出新步伐、蹚出新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和期望,也是我省新时代必须完成好的重大历史使命。

张庆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点和短板在“三农”,大头和重头也在“三农”。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天地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将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建设农业强省,努力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迈出新步伐、蹚出新路子。

——力争在粮食综合产能上站排头,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良种、良机、良法、良田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水利化、农机化、科技化、标准化水平,确保粮食种植规模、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质量水平持续稳居全国之首,成为国家稳固可靠的大粮仓。

——力争在农业结构调整上站排头,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搞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巩固绿色食品第一大省地位,推动粮食大省向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转变。

——力争在农业生态保护上站排头,发挥整体生态化优势,加强黑土地保护,扩大农业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成果,严格防控农业面源污染,打造全国最优的农业生态环境。

——力争在农业综合改革上站排头,以深化“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为牵动,加快推进改革扩面、提速、集成,培育新动能,释放新活力,努力创造更多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

持续攻坚克难 走在发展前列

娄勤俭代表(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娄勤俭

准确把握新时代新方位新坐标,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迫切要求我们增强优势,补齐短板,拓展空间,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化的江苏拐点。

准确把握新时代江苏的新方位新坐标,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迫切要求我们增强优势,补齐短板,拓展空间,加快跨越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化的江苏拐点。重点要实现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

作为东部省份,这几年江苏通过不懈努力,实体经济依然在全国名列前茅,经济总量5年连跨3个万亿级台阶,2017年达到8.59万亿元,经济的“含金量”“含绿量”显著提高。

回望走过的路,每一步都镌刻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两次视察江苏、三次对江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三项任务”“强富美高”“五个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要求。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深入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经济发展有新要求。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目标任务,我们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打好江苏发展战略主动仗、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切实发力。要立足省情,狠抓落实,对已经启动的各项改革发展事项加快推进,对长期困扰的难题持续攻坚,对即将开展的工作超前谋划。比如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赋予市县更多自主权;充分发挥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作用,促进江苏更好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

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还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支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生活新变化。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强指引下,江苏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每一步都会走牢走好。

实行产业革命 振兴乡村经济

孙志刚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农村产业发展,不仅关系贵州280万贫困农民脱贫,而且关系2000万农民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小康路,是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举措。必须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舍此别无出路。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我们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去年开展了以农村公路“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12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以下。今年,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启动了脱贫攻坚“春风行动”,持续掀起决战脱贫攻坚的热潮。

孙志刚

“四场硬仗”老百姓非常欢迎,积极性很高。“四场硬仗”中,产业扶贫是最难、最重要的硬仗。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农村产业发展,不仅关系贵州280万贫困农民脱贫,而且关系2000万农民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小康路,是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举措。必须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舍此别无出路。

——要在转变思想观念上来一场革命。革除小农经济等落后观念,树立新时代意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让贵州的绿色优质农产品风行天下,让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要在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上来一场革命。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选准主导产业,大力培训农民,强化技术服务,用好脱贫攻坚产业基金,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进“三变”改革,让农民分享增值收益。

——要在转变作风上来一场革命。大力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抓实干之风、勤俭节约之风,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积极推行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监督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让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在贵州大地蔚然成风,以苦干实干业绩诠释对党的忠诚。

扭住目标发力 打好脱贫硬仗

林铎代表(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未来3年,甘肃将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产业扶贫行动,扭住目标发力、下足“绣花”功夫、各方联动攻坚,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甘肃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但目前还有188.7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9.6%,而且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已经到了决战决胜阶段。未来3年,我们将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举全省之力打好这场硬仗,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新胜利。

林铎

——扭住目标发力。把牢到2020年实现脱贫目标的时间要求和“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缺什么就补什么,什么弱就强什么。深入开展产业扶贫行动,加大财政和金融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脱贫持续性和稳定性,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下足“绣花”功夫。坚持精准方略,把“一户一策”作为“绣花”式扶贫的重中之重,搞清情况,精细算账,一户一套办法,明确致富路径、帮扶措施、脱贫时序,真正做到底数清、问题清、任务清、对策清、责任清,防止出现“缩小版的大水漫灌”。

——各方联动攻坚。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自力更生同干部推动、社会帮扶相结合,凝聚攻坚合力。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当务之急,改进帮扶方式,提倡多劳多得,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导向和氛围。抓好干部扶贫集中轮训,锻造落实扶贫政策、解决攻坚难题的能力。统筹推进东西协作、企业帮扶、社会支援等工作,为脱贫攻坚提供更多支撑。

——进入决战状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以敢打必胜的决心进入决战状态,向贫困发起全面冲锋。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督促提高担当本领,发扬真抓实干作风,高质量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 下足“绣花”功夫

尹力代表(四川省省长)

2017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叮嘱要在脱贫攻坚上下一番“绣花”功夫。今年春节前夕,总书记又深入四川大凉山腹地视察,在成都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瞄准深度贫困地区,牢牢把握精准要求,坚决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一是在提高脱贫质量上下足“绣花”功夫,坚持目标标准,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未来3年新增转移就业3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43万多人,新改建藏区新居、彝家新寨等20万户,抓好民族地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二是在强化要素投入上下足“绣花”功夫,创新财政金融、国土、人才等支持政策,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未来3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27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869亿元。

尹力

三是在激发内生动力上下足“绣花”功夫,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加强规划、政策、机制衔接,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在推动脱贫举措落实上下足“绣花”功夫,坚持问题导向整治扶贫领域作风问题,实打实、硬碰硬、盯住抓、抓到底,推动脱贫政策落地“变现”。

猜你喜欢

攻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画好脱贫攻坚图 决战脱贫奔小康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脱贫攻坚首当其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