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应当携手建立“中美共同市场”

2018-04-24刘志勤

祖国 2018年7期
关键词:道理全球化总统

文/刘志勤

解决贸易争端“讲法还要讲理”

美国人深夜排队抢购中国商品

美国政府为了惩罚中国的出口企业,对钢材和铝材制品要征收25%和10%的关税,引起市场轩然大波。被特朗普总统一阵乱棒打晕的国家不少,主要是欧洲和美洲的发达国家也被列入关税名单。各国纷纷表示不满和愤怒是理所当然的反映。美国政府解释这个行为的原因就是遵照美国国内法而采取的行动。表面上看,美国在以(自己的)法律处理国际争端,但这个“法”却是一个“不讲理”的法律,自然会遭到国际社会的一致抨击和严厉批评。在刚刚结束的G20各国财长会议上,IMF总裁拉加德对某些国家采取的保护主义色彩严重的措施表示关注,大会呼吁国际社会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保证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转与流动。

要解决国家间贸易争端,不仅仅要讲法,也要讲理。一个现代化社会的主要标志就是:治理既要用法律,也要用道理。一个好的法律,一定有一个好的“道理”作为它的基础和支柱。“法律和道理”是组成现代社会的两个翅膀,没有“法律和道理”的有效组合的社会一定是没有生命力和活力的机构,无法给社会变革和进步提供最有益的“法理”社会必须的内容。

特朗普总统应该懂得一个基本道理: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国虽然是礼仪之邦,却视自己的老百姓利益为生命。凡事适可而止,不可胡乱造次。特朗普总统应该感谢中国:他靠骂中国骗取不少选票而坐进白宫,或许也会因为与中国结仇而失去美国民众的信任,把他请出白宫也未必不可能。

中国是个讲道理的国家,中国人是讲道理的。中国政治家有句名言:大道理管小道理。中美之间矛盾不少,究竟哪个是大道理,哪些是小道理,特朗普总统应该心知肚明。中美关系大局,中美两国人民的福祉,中美之间的“共同市场”是“大道理”,至于那些贸易逆差也好,顺差也好,都是“小道理”,交给市场机制去调配完全可以。既然美国总是自诩为“自由市场经济”国家,那就不妨给中国市场和世界各国再做一次“路演”,展示美国式的自信,“让市场决定市场”岂不更具说服力?中美之间不要总是陷在“顺差”和“逆差”之中,而是要集中精力寻找相互之间的“公差”,一个双方都可接受的贸易平衡状态,造福于中美企业界和世界经济。

中美之间建立的四个级别的对话机制,就是双方共同“讲理”的场所,在这里双方畅所欲言,可以争论,可以讨价还价,已经证明是除了“法律”以外的最佳解决纷争的平台。可惜特朗普总统太缺乏耐性,向中国等发起了“征税攻势”。看来特朗普总统特别陶醉于在白宫签署文件时的“潇洒”感觉,完全不顾市场可能掀起的惊涛骇浪。特朗普的莽撞,肯定会直接伤害美国市场的稳定和民众的生活质量。

一个成熟的现代化社会,之所以“成熟”,是它不仅有完善的“法制”而且有充足的“道理”基础。因为任何国家的法律都不可能实现“面面俱到”的“全覆盖”,一定会存在阳光照不到的黑暗角落,这时就有“无处不在”的“道理”作为法律的补充,让社会达成新的和谐与默契,所以只有一个“讲道理”的社会,其“法制”的效率才会得以充分发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中国处理“法律”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最常用的方法,被无数事实证明是有效的,总能获得“皆大欢喜”的结果。

这次中美贸易争端中的“道理”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主要是美国产业结构不合理,供给侧存在短板,美国的经济机制存在不平衡和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借此机会推动改革和开放。明白这个“道理”了,知道病因,处方就不难找到了。可惜美国政府中缺乏这样的高明“医生”,为自己诊断开药,而只是迷信于“开刀手术”,结果大伤元气,真是得不偿失。

这次由美国挑起的贸易纷争已经逐步向全球蔓延,其可能产生的各种后果需要认真研究和关注。无非有两个后果:一是各自退一步,找到共同利益的“公差”并提出各自满意的“补差”措施。二是贸易争端未能妥善解决,并波及到经济领域,导致经济发展停滞或衰退,或通货膨胀,直至导致“突发”事件(战争)。因贸易争端引发战端的事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也是屡有发生的。

我们对未来的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性要有充足的认识,做好最坏的准备。我们必须想到,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最终目的绝不是仅仅是征税那么简单,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主战场是在经济领域上让中国的发展止步或进入衰退,因为他时刻想办法让中国的经济“硬着陆”,最好出现经济崩盘,以便能够确保“美国第一”的地位永远不变。对美国特朗普政府还会做出什么“意外举动”,我们必须做出准确判断,并做好相应的准备。我们还要明白,虽然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但是有一点却是始终没有变的:那就是西方从骨子眼里存在着的对中国人民的歧视和不信任。他们并不像自己媒体渲染的那么“害怕”中国,这些都是假装的。试想,如果是真的害怕中国,还会如此接二连三的挑战中国利益痛点吗?有些西方国家在处理中美贸易争端中“拉偏架”,以图蹭些便宜。这些已是司马昭之心,人人皆知。

总之,美国特朗普政府不会让中国舒舒服服,顺顺利利地实现“民族复兴”和“中国梦”,尤其不会让中国轻而易举地超过美国,他会用尽一切合法和非法的手段制止中国的稳定发展。现在看来特朗普政府已经没有耐心,不再等待,而是要利用目前尚存的一点点余力做一次“赌博”,这是特朗普失算之处。

尽管存在各种困难,我们依然要坚持“先礼后兵”的传统,“对话,协商,讨论,谈判”等“讲道理”的方式和美国交流,轻易不诉诸法律,以免真的伤了“和气”,而“和气”恰恰又是中国经商文化的“精髓”,因为“和气生财”是成功商人的法则:“和气”是手段,“生财”是目的。包括特朗普总统在内,不会不知道这些“道理”。

当然有的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可能与中国人不大相同,但是“依法尊道”应当成为一个国际行为规范,尤其是在处理各种争端的时候,用好“法律”和“道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仅仅依靠美国的法律来处理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则可能发生规模不测的“贸易战”,但是如果同时引进中国式的“道理”制约,双方的意见分歧肯定可以缩小,最终得以“化干戈为玉帛”,何乐不为?

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上的“权重股”,任何一方的伤害对对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不可承受的损失。正所谓:本是同舟人,相逼何太急?美国政府当三思而后行。美国挑起的这场贸易战或许将改变美国的现代史,因为它改变了美国经济的发展走向。或许二十年后的人们会如此评价今天的“贸易战”:这是一场美国为自己挖掘坟墓的“战争”!

中国的铝材厂

美国的根本目的是想用此手段阻止中国的崛起,阻止中国的复兴,但是这反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加强与世界其它国家的合作,坚定不移的发展经济,最终实现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当前,中国的外贸形势遇到了一个非常时期:美国坚持采用“压服”的方式处理贸易纠纷。美国近期提出的针对钢铁和铝材的惩罚性措施,破坏了世界贸易的秩序公平和相互尊重的气氛。这个态度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一个深思的机会:如何让美国对世界贸易的冲击减少到最低程度呢?昨日,恰逢中国的传统节气“龙抬头 ”,预示新的开始于春天,充满希望的季节。中国的两会选举出习近平为国家主席,新的国家领导班子组成,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因为世界为有一个稳定持续发展的中国对未来满怀信心。

中国制造业技术含量提升

近几天美国也发生了许多新鲜事儿,让各国的观众大饱眼福。先是白宫的经济顾问柯恩辞职,接着国务卿蒂勒森被辞职;美国总统安全顾问也被弃用,除了白宫高官轮流走马灯之外,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对钢铁和铝箔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的文件,激怒了世界上不少国家。尤其是特朗普总统不顾中国的一再反对,签署了危害中美合作基石的“台湾旅行法”, 给中美间的矛盾“火上浇油”.......短短几天,人们再次领教了特朗普特色的“治政风格”:我行我素,到处放炮!“惩罚,制裁,对抗,修墙”一系列组合拳表面显得来势汹汹,但是究竟会带给美国何种回报,尚不得而知。

美国不顾为商之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了弥补所谓的贸易逆差,有点迫不及待,要直接从中国人兜里“抢钱”了。我们可以肯定,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势必成为未来的经济学经典教材,是新与旧的经济体,改革和保守经济体之间的磨合碰撞。

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并不单纯是中国方面的原因,有买才有卖,有需求,就有供给。上个世纪开创的全球化,创新了新的国际合作和国际分工新模式。当时的全球化也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设计好的,他们精打细算,认为符合西方国家的发展利益和发展趋势,国际贸易的主要利润留在了西方国家,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只是西方倡导的全球化和“农民工”和 “廉价劳工”。用中国民间人的话来说,发达国家吃肉,发展中国家喝汤。西方国家为此兴奋了好一阵子。可是当西方国家吃完了肉,却发现那些喝汤的国家过得有滋有味,心理又不平衡了,非要从汤里挑出几块骨头,就大喊大叫,说中国等发展国家“偷吃”骨头,现在得吐出来。这就是当前美国政府要采取的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真实内涵。

其实美国对中美两国的贸易逆差根本原因,心里肯定有数。在商言商,在官言官。特朗普当了总统,就改变了原来的认知,换了个腔调,假装糊涂,拿“ 贸易逆差”大作文章。因为包括西方政府突然发现“贸易逆差” 真是个“宝贝”:既可以用作竞选工具,又可以用作执政不力的“借口”,而且是屡试不爽,常常可以取到意想不到的结果。特朗普总统大概是最大程度的享受了“贸易逆差”带给他的政治收获,除了用它获得美国不少企业主的选票外,还为他的“排他性”经济政策找到政策支点。为他获得一时的情绪满足感,然而当这些措施显示强弩之末的状态时,他甚至不惜采用商界最为不齿的手段 ,把 “贸易逆差” 当成 “敲诈”对手的手段,不敲诈足够的利益绝不松口。这就是目前美国和西方国家处理“贸易逆差”的内在动力:用所谓“惩罚”措施代替协商以获取最大利益,这就是明火执仗,是赤裸掠夺。而这大概就是所谓“特朗普法则 ”的精髓了。

中国出口钢材

美国的做法在实质上是“新贸易帝国主义 ”的体现:粗暴而蛮狠,完全不顾事实原委,一意孤行。美国现在如此强烈的反对当年由美国等设计的“全球化”,倒是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应当认真关注当年的美国 “全球化”究竟包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设计”。美国今天如此反感那个“全球化”,显然是因为它们没有从那场“全球化”中获得他们预想要的东西。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全球化”要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另有图谋。正是这个失算,让特朗普为代表的西方“政治财团 ”恼羞成怒,干脆抛弃他们自己曾引以为豪的“全球化” ,转向“反全球化 ”, “逆全球化”的“特朗普法则”:新贸易帝国主义:保护 + 报复 。但是时代已经变了, 这种“新贸易帝国主义” 是绝对行不通的。因为真理和正义不在美国这一边。

正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设计了这样一个“局”:让发展国家承担低端,低价,低质的产品,而让西方国家生产高端,高附加值,高销售的产品,以便能够长期占领市场控制权。后来发现市场和消费者根本离不开那些最不起眼,最不被西方看重的产品,还有那些污染严重,耗能耗时的产业被“聪明”的挤出西方国家,而被推进发展国家中。现在发现一切必需品都不能自己生产了,于是只能“恼羞成怒”,反咬一口,把责任推给那些辛苦为西方国家做农民工的国家。这正应着中国一句古话:聪明反被聪明误,美国的损人做法将直接伤害自身的利益。美国市场和美国民众会给特朗普总统的表现“判分”。

中国和美国在处理涉及贸易争端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美国以自己的利益画了一个圆,我们称之为:美国半径圈,以美国利益为核心。而中国则是用“一带一路 ”画了一条“康庄大道”,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包含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世界人民看得很清楚,谁是谁非,一目了然。这是为什么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充满期待的根本原因。

中美之间不能只局限于“贸易逆差”这个枝节性问题上,而是应当努力研究如何建立起符合两国利益和国际社会利益的“中美合作市场机制”,在这个机制内讨论解决有关经贸关系的矛盾,造福于人类的未来发展。

中美之间建立“共同市场”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双方的产业和商品的互补性和互嵌性,避免对立和无谓竞争,保证商品流通的顺畅。这样可以进一步推动世界贸易的公平和透明。

中美“合作市场”可以分层次,分产品,分阶段建立,首先要在制造业,然后在食品,制药,包括在金融领域的“共同市场”也并非是“禁区” 。中美之间的“共同市场 ”的建立将有别于现行的“自由贸易市场”,而是包含各种形式的贸易,产业合作,突出包容性和兼容性。

应当劝告美国,一定还要记住中国的另一句古话: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从短时看,他的政策会获得一点掌声,但是绝不会持久。美国的贸易市场很可能出现“倒灌”现象,大批替代商品涌入市场,从而搅乱市场秩序,造成新的混乱,结果是“竹篮打水”,空喜欢一场。

我们应当尽最大努力,去争取最好结果,避免发生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最坏后果。“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 ,依法依律处置争端,或者暂时冷处理,把矛盾“冷冻”起来,待冷静下来或许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和解局面。在争取最佳结果的过程中,我们还真得做好应对出现“最坏结果”, 这个“最坏结果 ”远不是“罚钱” ,“降差”、“补差”可以轻易过关的,或是“贸易战 ”之类的事件, 而是美国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拿我们放在他们“篮子”里的“鸡蛋”充饥,那才是对整个世界最危险和最大的挑战。我们对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特朗普法则” 要有充分的精神和政策准备。做到有备无患,确保国家资产万无一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商界为商之人的潜规则,对指导现在的全球化和解决贸易争端都有现实意义,我们努力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把中美“共同市场” 建设好,维护好,为两国人民和世界经济做出应有贡献。

特朗普总统还会继续“换将” ,也还会继续签署类似限制中国经贸发展的文件。看谁瞪眼先眨眼,比的就是耐力和智力,特朗普总统肯定是先眨眼的那位“山姆大叔”,不信我们走着瞧吧!

猜你喜欢

道理全球化总统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斯总统确认明日辞职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恶搞”总统成追捧
总统害羞了
喜欢你,有道理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总统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