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职毕业生就业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04-23岳丽娜
岳丽娜
摘 要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扩招以及受国内化解落后产能的影响,河南省高职毕业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就业障碍较为突出。文章主要分析了河南省高职毕业生就业障碍的成因,并且有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就业障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扩招以来,高职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问题成为了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受到去产能政策的影响,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没有快速增多,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很不乐观。国家针对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出台了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总体来说,河南省高职毕业生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针对河南省高职毕业生就业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河南省高职毕业生就业障碍分析
1.1高校的不断扩招加剧学生就业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必然趋势,教育的大众化就要求高校必须进行扩招,从而造成毕业生的大量增加。在去产能、调结构的背景下,社会对高职毕业生总体需求与往年基本持平,但是高校毕业生人数却大幅增加,有数据统计,2018年河南省高校毕业生超过53万,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加剧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
1.2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存在偏见
由于每年新增大量高校毕业生,一些企事业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而不是根据岗位需要进行招聘。由于人们对高职院校缺乏深入了解,片面认为高职院校就是最差的高校,高职毕业生也就是综合素质最差的,在这些思想的左右下,负责招聘的人员就会对高职毕业生产生偏见,从而造成一些单位明确指出不招聘高职毕业生,加剧了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
1.3学生自身因素造成就业困难
一些高职毕业生过于重视对薪资的要求,没有从职业平台、職业前景、职业发展等因素进行长远考虑,不利于职业道路的长远发展。一部分高职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认真学习,成绩不理想,职业技能较弱;社会实践能力较差;诚信意识不强;自身外在形象不佳等因素都影响着就业难度。
1.4高职教育自身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很多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多而全,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比较传统,脱离了企事业单位岗位需要,过分强调知识理论的学习,对素质、能力的培养还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很多高职院校还是采取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通过压缩普通本科课程教学内容方式来完成高职教学计划,从而造成高职学生毕业以后理论水平不如本科生,基本的专业技能没有掌握,从而造成学生就业率较低。
2针对河南省高职毕业生就业障碍应采取的对策
2.1优化人才教学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
在专业设置上,要以社会需求为依托,充分体现专业的适应性、针对性、发展性。在课程设置上,要重基础,突出创新能力的原则,构建职业特点的课程体系。在教学方法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是企业,也就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因此高职教育体系要有企业的参与,没有企业的参与就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特色。高职教育可以采取中外合作办学或者校企合作股份制办学模式。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证培养方式,以就业为导向,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河南省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周边企业实际情况,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按照“订单教育”共同培养人才。
2.2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要在工作方法、管理模式、思想观念等方面要进行改进,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他们认知社会、认知职业、认知自我,根据自己专业特点和个人特长,进行就业。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思想。
学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不是仅仅在毕业前进行就业指导,而是在大学期间全程进行指导,要有重点、分阶段进行。在学生入学时进行就业指导,有利于学生对就业情况的了解,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另外,学校要认真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强化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的配置功能。学校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向社会推荐毕业生,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3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增强毕业生的适用性和竞争力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服务一线的技术型人才,学生不但要掌握在生产中用到的一般原理,还要掌握熟练的技能。学校可以根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构建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验体系,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要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做,培养实践技能。另外,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学生就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机制,增强高职毕业的适用性和竞争力。
2.4提高创业意识,加强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教育
针对高职教育学生就业问题,国外高等教育已经探索由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路子,我国高职教育也应当积极尝试。但是很多学生对自主创业理解比较片面,认为不容易就业才去创业,是无奈选择。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时候要将创业教育纳入进去。创业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创业法律常识、创业理论、创业风险、创业能力、创业指导、创业心理、中外创业成功案例等。对愿意创业的学生,可以组织到创业机构、劳动保障部门接受创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服务等。还可以通过创业导航讲座、创业咖啡厅、创业沙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积极为学生创造创业氛围和环境,邀请成功创业进行经验交流,鼓励学生敢于创业,理性创业。随着对创业教育不断深入研究,创业教育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