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8-04-23吴同
吴同
摘 要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受高等教育大众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学校建立完整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就业指导效果;利用好大数据,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效率;学校、政府、学生和家长形成合力,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
关键词 新形势 大学生 就业指导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第一次扩招,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8年高达82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块重要基石,关系到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展。如何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甚至创业?除了就业环境、专业知识等影响因素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作用显得越发重要。
1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性
1.1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
在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大学生就业心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从众心理,学生自己在就业方向上没有主见,比如看到有同学去考研,他也跟着考研;别的同学去找工作,他也毫无目的地去找工作;别人去考公务员,他也去考;还有的同学看到很多人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找工作,他们也盲目跟从。这种不分析自己实际情况,盲目从众,降低了求职成功机率。其次是攀比心理,一般来说,人都具有一定的比较心理,但是过度比较,就会造成攀比心理。比如很多毕业生看到其他同学找了一份很好工作,自己一定要找一个更好的,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衡量而错失很多工作机会。再次是自卑焦虑心理。有的同学因为在毕业季忙于毕业课程或论文,对于就业,心理非常焦虑,情绪不稳定。还有的同学在就业过程中很自卑,感觉自己一事无成,不自信,这也会影响就业成功率。最后是依赖心理,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的指望父母、亲戚朋友给自己介绍甚至所谓的安排工作,不积极主动,错失很多就业机会。“就业指导通过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科学手段,对在求职中暂时遇到困难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咨询和辅导,消除他们在求职中以至步入社会后的恐惧、自卑、攀比和焦虑等不健康心理”。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这些心态,需要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系统梳理和引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合理就业,提高就业效率。
1.2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首先,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学生需要展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很好地制作简历的能力。如何培养这种能力?“通过传授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能力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规划职业,准备就业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保驾护航”。学校会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详细介绍,向学生传授简历材料收集、制作流程、投递方式、特别注意事项等知识,帮助学生做好求职过程中敲门砖工作。同时,在求职过程中一般需要面试,其中涉及到面试前的准备、面试礼仪、面试技巧等知识,这也需要专门指导才能有更好的效果。通过就业指导,能提高大学生就业知识和能力,能快速提高就业效率。其次,创业也是就业的一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非常好的就业形式。有部分大学生毕业时可能加入创业大军,创业涉及到创业知识、政策等方方面面,如何减少创业过程中的弯路?这也需要提前进行就业指导,比如创业方案的制定,基本财务知识学习、投融资相关方法和创业法律法规政策的熟悉都十分重要。通过系统的就业指导,能帮助创业的同学做好创业前的知识储备,提高成功率。
1.3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本质上说是大学生就业指导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有其理论依据和重要方法,大学生需要系统学习才能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短期规划期限一般1-2年,中期规划一般是3-5年,长期规划为5年以上。如何做好符合每一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可以通过职业能力测试,当前我国高校使用最广泛的测试软件为朗途职业能力测试系统。另一方面需要学校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传授,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相关重要理论和具体方法。比如帮助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中的SWOT分析法,S代表Strengths,优势;W代表Weaknesses,劣势;O代表 Opportunities,机会;T代表Threats,威脅。这一方法是把学生的职业规划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通过调查进行分析,以制定具体职业规划,是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一般都会运用到这一方法。除此之外,还有5W分析法,其是回答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一些具体问题的一种方法,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中运用也非常广泛。
2新形势下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原因分析
2.1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根据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高等教育分为精英化发展阶段、大众化发展阶段和普及化发展阶段。精英化发展阶段即适龄青年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整个适龄青年人数的15%;大众化发展阶段是指适龄青年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整个适龄青年人数的15%至50%之间;普及化发展阶段是指适龄青年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整个适龄青年人数的50%以上。目前从我国高等教育录取比例来看,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正向普及化阶段过渡。高等教育发展从精英化到大众化阶段,对于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大学生就业也从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在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大学毕业生数量少,就业压力很小。但到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快速增加,再加上以往未就业的大学生,在就业岗位增加有限的情况下,整个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严峻,就业指导工作难度加大。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影响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2高校开展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完善
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是大学生就业指导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设置上,当前,有的学校在学生低年级开设《大學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来代替就业指导课;有的学校则只在毕业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有的学校还没有把就业指导课程列为必修课,而是以选修课形式出现;还有的学校是以就业讲座、报告会等形式来替代就业指导课。课程形式单一,缺乏从新生到毕业年级就业指导的连贯性,没有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在师资上,就业指导课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现在很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是由辅导员或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兼任。无论是辅导员还是就业指导中心老师,他们平时都要大量的行政工作,一般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所以课堂教学效果很难达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而影响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效果。
2.3政府、学校、学生和家长就业指导工作没有形成合力
就业指导工作发挥作用,预期目标的实现,如前所述,除需要学校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和考核考评上进一步提升外。还需要政府部门在就业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比赛的组织、招聘会的举办等方面加大宣传、组织落实。借助政府部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优势,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一定的外部力量,推动政府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作用。学生及其家长也要转变观念,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从大学低年级就重视职业生涯规划,重视职业尝试,为未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同时要配合学校和政府就业指导相关工作。如果没有合力,大学生就业指导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3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效性提升分析
3.1学校建立完整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提高就业指导效果
首先,高校可以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变单一的课程设置。可以采用分层指导,在大学低年级,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探讨了解学生就业潜能取向,进行兴趣和价值引导,重点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在高年级阶段,协调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建立就业联系网络,进行未来就业选择体验。帮助学生参与各类企业实习,进行就业策略规划,决定就业定位,重点开设《就业指导课》等课程,开展讲座、分享会等。通过这种全程立体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其次,要对任课老师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就业指导任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鼓励任课老师参加职业指导相关资格考试,提高他们的待遇。对表现优秀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在课时费,课题申报,就业奖励等方面进行适当倾斜。最后,鼓励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增加一定的就业指导相关内容,增强就业指导和专业知识的融合度,提高指导效果。
3.2利用好大数据,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效率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学校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建立数据平台,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的效率。首先,建立就业指导信息收集平台。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家长、企业等相关就业数据,然后进行分类,提取有用信息。还可以通过信息收集平台,比较以往数据,对就业工作进行各方面改进。学校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发布就业信息、就业培训等资料,提高信息的实效性。其次,还需要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平台,让学校了解毕业生就业动态,对学生就业质量进行跟踪评估。以更好地与以往用人单位进行对接,为在校生提供宝贵数据资料,有利于提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和效果。
3.3学校、政府、学生和家长形成合力,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
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要充分利用学校、政府、社会和家长,形成合力。学校负责课程规划设计以及实施。政府负责就业政策制定、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创业比赛的举办等。学生及其家长要转变就业观念,很多学生及其家长就业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比如很多学生和家长不能接受先就业后择业等观念,有的学生为了找到所谓的好工作,宁愿暂时不找工作而在家啃老。殊不知,有的工作需要时间或经验的积累,不能一步到位。可以先积累工作经验,后面等条件成熟了,就业选择的余地就会更宽了。可以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校友就业、创业分享会、企业招聘会等形式,帮助培养家长正确的就业观念。所以学校、政府、学生及家长如不能形成合力,缺少其中一环,那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效果就会大大折扣。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浅议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28(04):133-135.
[2] 张畅,赵婷.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