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中职学生校园暴力及干预策略

2018-04-23陈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自媒体中职

陈羽

摘 要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论坛等众多网络工具的流行,将学生校园暴力事件更直观迅速的呈现在人们面前,在引起社会各界震惊的同时,也逼迫我们不得不问一句:这个社会的青少年怎么了?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校园暴力成因的分析,探讨如何运用自媒体工具实现有效干预策略。

关键词 自媒体 中职 校园暴力 有效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

新华社2016年5月25日电,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发布消息称,2013年至2015年,该省检察机关受理“校园暴力”案件510宗915人,其中已提起公诉748人、决定不起诉98人。广东“校园暴力”案件中实施犯罪的多系未成年人,约占该类犯罪总人数的70%。这些案件的不起诉率较高,达到18.6%。

1背景

全国各地频频发生的学生校园暴力事件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校园暴力事件的视频图片更迅速更直观更赤裸裸的呈现在人们面前,深深刺激着每个人的神经。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全国刑事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为青少年犯罪案件,而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50%以上为校园暴力犯罪案件,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机率已呈上升趋势。

虽然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二流的教育”,但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中职教育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无论是在校生数量还是学校培养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然而由于中职教育的生源大多是中考淘汰下来的“劣质品”,中职学校的校风、学风仍然深受垢病,研究数据表明中职学生校园暴力参与的比例为31.2%,校园暴力受害的比例为57.0%。因此中职学校应认真分析学生参与校园暴力的原因,加强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整治,尤其是在当今微博、微信、论坛等众多网络工具盛行的自媒体时代,学校应善用自媒体工具实施有效干预。

2原因

2.1学生因素

中职学校的生源相对比较特殊,学生普遍学习成绩一般,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大多是被忽视的弱势群体。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受到老师、家长的指责和同学的歧视,渐渐就形成了技不如人的自卑心理。同时他们对成功的渴望更强烈,但又极其害怕失败,心灵脆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很难乐观面对挫折,进而陷入一种悲观逃避的态度。当学生屡次受挫又无法排解苦闷时,就容易将受挫感通过暴力行为发泄。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危险年龄”时期,人格发展不健全,容易表现出固执偏执,情绪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容易过度的激动;也容易极端的悲观愤怒。有时头脑一冲动,便会不计后果、不顾一切。遇到内心不满之事或者他人挑衅时,很容易冲动,与之发生言语和肢体摩擦,难以自控而使用暴力。

2.2家庭因素

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启蒙学校。而父母和未成年人相处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关系最密切,可以称为第一任老师。因此,中职学生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与家庭的不良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诱发校园暴力的家庭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成员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和发泄不满导致家庭战争不断,使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攻击性人格”,一旦遇到问题和不满也容易采用暴力;二是家长的管教方式不当,要么就是一味的溺爱或放养,要么就是简单粗暴的“棍棒式”教育,这样的方式非常不利于养成孩子的良好性格;三是家庭结构不完整,通过调查发现,具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其父母大多外出务工或者离异、再婚,子女被留守在家,生活在单亲、重组家庭内的青少年,承受着心灵创伤,对他人冷漠甚至仇视。

2.3学校因素

招生难是现在中职学校的一个普遍难题。招生不仅关系一所学校的经济收入更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面对无法选择生源素质的这一处境,中职学校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吸引学生生源,几乎没有设置门槛对学生进行筛选,不但对报考的学生不论成绩照单全收,而且对于生活和教学管理中违规违纪的学生,只要后果不是特别严重,一般都简单地批评教育一番了事,怕管理过于严格了,留不住学生。这种靠学生吃饭的思想在客观上对学生的行为没有充分的约束力,滋长了学生违纪行为的发生,给校园暴力提供了环境。

高比例的学生就业是保证学生生源的基础。为此,任何一所中职学校都不得不把就业作为核心教学任务。在“一切为了就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部分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在处理问题时根本不知自己的行為是否可能触犯法律的规定,以及自己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2.4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90后00后的一代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存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暴力解决问题的现象屡屡发生。大众传播媒体扮演了“帮凶”角色,暴力血腥的动作片,黑社会称王称霸的镜头,通过电视和网络大范围的广泛传播。青少年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将实施暴力的行为人作为崇拜对象,模仿他们骂人的语气,打架的冷酷,花钱的派头,觉得通过拳头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虽然已经日益完善,但是有关对在校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特别是缺乏遏制校园暴力,保障校园安全方面的专门内容,还非常匮乏。如果要为校园暴力等安全事故的处理寻找法律依据,则必须在《宪法》、《民法通则》、《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义务教育法》当中寻找少量的相关条款,而这些条款既没有针对性、也不够具体,缺少对校园安全的专门立法,则不能建立校园安全长效机制。

3运用自媒体的干预策略

3.1善用自媒体平台,实现德育现代化

学校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认知和成长规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文明校园建设为抓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手机电脑网络的普及给德育的改革开辟了广阔空间,可以利用网络交流的主动性充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通过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网络工具利用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及时联络到老师,询问生活中的一些难题和困惑,教师也可以及时给学生排忧解难和情感指导,将他们的一些错误思想、校园暴力萌芽及时化解;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自媒体工具建立联络机制,及时全面的相互掌握学生在校和在家的情况,全方位的充分了解学生现状;通过学校与家长联动,让学生感受到关心与爱心,建立学生的信心与耐心。

3.2善用自媒体平台,传播正面价值观

虽然我国有关法律禁止未成年人接触暴力文化,但在现实中却基本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使得中职学生接触暴力文化的机率大大增加。首先,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条文,对电影电视作品进行分类,并推广至网络媒体、电子游戏等,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的精神食量。更有效的是,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正能量的宣传,让青少年们分清美丑对错,弘扬积极而正面的价值观,消除社会上暴力行为和不良文化对校园学生的影响。尤其是在开展升旗仪式、入学仪式、毕业仪式、校会、周会、班会、早会等主题教育活动时,将正能量的行为录制、展示,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秀面,从而固化学生规范的言行举止、培养文明礼貌,让优秀成为习惯的行为文化。

3.3善用自媒体平台,普及法律知识

我国中职教育中的法律课程非常欠缺,有些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致使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这除了是考虑教学任务的需要外,还跟很多学校本身就缺乏熟知相关法律的教师,以及法律知识本身的广泛性和枯燥性有关。现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是与手机电脑相伴的,学校可以寻找或拍摄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图片和视频短片,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这样,既不用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还能通过图片和视频增加学生的認知兴趣,让学生更直观更具体的了解相关知识,记忆更牢固传播面更广泛。在学习的同时,学生还能利用自媒体工具发表评论抒发内心的想法,易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动向。还可以设置一些法律知识竞赛环节,学生通过在网络答题获得奖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实施法律知识的自媒体传播时,尤其要突出学校、社会对暴力事情中参与人员的处罚力度,让学生在学法、知法、懂法的同时有所畏惧,明白法律的严肃性、强制性、约束性,真正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

3.4善用自媒体平台,开展心理辅导

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也是控制学生校园暴力的一个有效方法。有些学生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易成为校园暴力的主动者,通过辅导尽量教会他们如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使用什么途径发泄自己的愤怒和不满,用宽容和忍让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而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软弱,易成为校园暴力的被动者,通过辅导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许多学校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但是,因为涉及个人隐私,考虑到保密性的问题和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叛逆心理原因,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到心理辅导室来面对老师接受辅导。这个时候,利用自媒体平台是个不错的主意,和学生通过网络社区沟通,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处境。师生在比较放松的状态下,通过一些网络表情和聊天能极大的增近感情拉近距离,也可以不被其他学生知晓,有效保护学生隐私,更利于学生放松心态,勇敢表达内心的纠结,从而实现高效的心理辅导。

传统的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需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才能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善用自媒体平台,将极大程度上优化管理模式,实现普法、辅导、引导、管理便捷化。利用自媒体传播传统文化礼仪、传递优质教学资源、传承优秀文化思想,能更好实现校园暴力事件的有效干预,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罗书臻.预防校园暴力,心理建设和法律“利牙”要并重[N].人民法院报,2018-03-14(007).

[2] 李青藜.校园暴力报道的优秀范例——《费城问询者报》2012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评析[J].青年记者,2012(36):94-95.

[3] 刘旭.除了对校园欺凌说不,我们还能做什么[N].工人日报,2018-03-16 (005).

[4] 邵馨颖.论媒体报道对模仿效应的规避[J].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学报,2012(02):121-124.

[5] 李钰.如何避免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J].农家参谋,2017(16).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自媒体中职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