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物质观的哲学阐释
2018-04-23王泳力
摘 要:物质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矛盾;物质观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8-0248-01
作者简介:王泳力(1992-),男,内蒙古鄂尔多斯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级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依据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从全局上谋划党和国家发展的工作重点,正是唯物史观方法论的生动体现。精准脱贫也是一个攻坚战。我们世间万物都是由物质变出的一切,这一切都要复归于它,美好生活的提升要抓住主要根本任务,我们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本原的本指的是根本。”[1]也就可以理解为人民生活的根是物质,美好生活的实现是要有物质作为基础的,从根本上说,正是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物质基础是推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客观依据。因此,正是由于我党注重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我国社会才基本摆脱了原来落后的社会生产状况。
尤其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我国各项领域都取得了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的发展轨迹从贫困时代到温饱时代、小康时代,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过长期努力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建成小康是理论的传承,是有基础上的创新,我们需要坚定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我国更进一步的目标的提升,很大程度来说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的现实基本达到了原来制定的目标,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个新的目标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十九大主题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如果没有这个初心。那就是没有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客观实在性,这也就有可能会导致唯心主义,实在的反义是虚在,人民生活提高需要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这个的根本指的不是外在的形式,我们要克服机械的唯物主义,美好生活是需要和人民的未来人民自己想要美好生活比的,因此,小康水平的提升的根本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
十九大指出:“现在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2]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注重物质文明既也是注重综合水平的提升。物质独立于我们的意识,但我们可以去认识和努力得到它。在现实的世界多种多样的事物中,在这些形态差别里面本原就是物质,物质贯穿于一切里面之中。物质根本屬性是客观实在性,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社会主要矛盾中何为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的本质,是人民需求与社会供给不匹配,满足不了各类人群的需求。美好生活的物质观是从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民生各种具体领域中得出来的,其实这个高度抽象的物质观就是我们期盼的每个人所拥有的美好生活,我们相信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具有的,我们是可以从众多事物中通过做减法,把万事万物所有的特性减到只剩下一个的时候就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我们可以理解为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因此发展的不平衡必须要注重每个人的发展。发展的问题最终要靠发展来解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作为我们青年更是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因为只有我们有了先进意识,才能更快更好的把意识的本质力量对象化。马克思主义将其所有理论、实践活动的最高目标确定为谋求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明确提出未来社会应该是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形式。也就是人要自我实现的愿望,因此,社会的本质就是物质,作为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本领才会更有出息,只有实践活动才能让我们更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为人是与动物不同的,人是有意识的,人的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性,要实现目的就需要我们来认识实践的规律,通过认识的规律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奋斗是需要人们想好后去做的,实践不能盲目,导向不能出现偏差。我们导向既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广大人民要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要坚守和践行,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来进一步深化我们的认识。
[ 参 考 文 献 ]
[1]孙正聿.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2.
[2]习近平.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