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之培养
2018-04-23李嘉伟
李嘉伟
摘 要:培育法律思维方式和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点,以现阶段大学生成长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培育法律思维方式的方向,明确培育大学生法律思维的重要性,并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和新时代发展背景的特点,分析培育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形式。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2.0;D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8)08-0220-02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工作的不断增强,现阶段大学生不能再像传统意义一样,学生只了解某些基础法律常识,也不能再满足培育一点基础法律意识,而是要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和新时代发展特点,指导学生培育法律思维方式。与之相对的,大学生法律基础课教学也要从以往的学习法律基础知识转变为关注法律思维方式的培育。
一、培育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一)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需求
在十九大中,就有人提出“让法治信仰植根于灵魂深处”的观点。党在发展过程中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其主要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基础。这也表明国家的一切活动都是要融入法治轨道上的。我国是否可以进入到法治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重要的在于法律思维方式是否落实在每一个人心中。因为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促使我国传统文化沉淀出来的理念,促使人们更愿意应用以往的思维形式去研究和解决问题,这样会制约法律思维方式的引用。就算国家提出相关的法律规定,人们也认识到国家法律的优势,但若是人们不结合法律思维方式来研究和分析,那么构建法治社会的想法也就只是个想法。只有引用法律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和探索问题,才能引导我国构建更好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由此,在这一要求的引导下,现阶段大学生也要培育法律思维方式。
(二)现代社会公民都要具备基本的综合素养
现代化社会是一个依法治理的发展环境,具备了高度的法律化。法律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现阶段,一定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中组织活动,了解相应的法律规定、遵守法律要求,并可以正确引用法律的工具来保护自身权益。由此,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一定要具备法律思维方式。因为不具备法律思维方式,就没有较高的法律素养,这样在法律社会下难以前进。大学生只有学习法律、懂得法律、正确应用法律,并依据法律来优化自己的言行举止,结合法律规定来操作,才能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更好进行工作,有效实现自己设定的人生价值。
(三)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
大学生因为社会的经验不多,再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若是缺少法律思维方式,在冲动之下做出后悔的事,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不但会影响自己未来的发展,而且会对他们构成一定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会让学生产生道德清高、思想不成熟以及理念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再受到高校招生范围的逐渐拓展,促使高校环境中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多。由此,高校构建培育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课程至关重要。不仅可以让学生正确判断犯罪现象,全面分析和研究犯罪行为,还可以引导大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以此為高校校园生活的和谐性奠定基础[1]。
二、培育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方案
(一)大学生学习上要主动
大学生可以在学习相应法律知识、了解法律方法、参与法律活动等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多从法律观点分析和研究问题,以此构建法律意识和思维习惯。实际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其一,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和了解基础的法律知识,是培育学生思维方式的基础内容。一个对法律知识没有了解的大学生,是难以构建法律思维方式的。法律知识一般情况下包含了法律规定、法律原理等内容,这两方面的内容对培育学生法律思维方式至关重要;其二,了解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让大学生以法律角度去研究和分析、解决问题。法律方法是构成法律思维的基础内容,在思考法律的过程就是应用法律方法进行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其三,参与法律实践活动。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法律实践活动中培训、教育以及应用的思维形式。远离生活实践的法律生活和实践内容,是难以让大学生构建法律思维方式的。只有依据参与各项法律活动,在法律实践当中正确应用法律知识和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才能让大学生逐渐构建法律思维意识和习惯[2]。
(二)学校的教育培训
大学生的法律思维形式培育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还要通过学校的培训进行学习。而学校的培训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一,设计法律课程,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以此引导大学生构建法律思维意识、理念并不是从人出生那一刻就存在的,一个人的法律意识要在相应的环境下、文化氛围中逐渐影响。高校教学工作要将培育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加大对其的关注,以此确保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理念;其二,设计多样化的法律制度教学活动。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形式,将法律制度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才是培育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重要工作。例如,组织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赛以及模拟法庭等,多引导学生自主或者是一起观看《今日说法》、《普法栏目》等视频,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视频观看更好的深化相关理念;其三,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具备优质的心理素养[3]。现阶段,高校学生在接受高考压力的影响后,在大学生活中也要面对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等方面的压力,这样导致很多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心理压力。通过研究生活中大量案例可知,大学生的违法行为与大学生不健康的心理有一定关系,所以高校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优质的心理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其四,要依据法律的理念来管理学校,在发展中提出“重制度、重程序、重平等以及重自由”等理念。一个优质的制度环境对于优化大学生法律观念非常重要。俗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校通过法律的观念管理学校,提出相关的法律规定为标准进行活动,在优化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过程中,也可以让高校文化更为优质,以此为大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环境。
(三)与社会构建合作关系
大学生要想构建优质的法律思维方案,除了要进行个人和学校方面的工作外,还要通过社会这一外界因素进行影响。在构建法治社会时,树立法律权威对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有一定的作用。法律权威是对国家和社会管理工作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来说的,具备不能违背的特点。
以国家的观点分析问题,要提出各项有效的方案降低影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各项因素。如,要在发展中,提升立法的质量,确保法律工作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整改法律工作实施的工作效率,确保工作发展具备一定的法律依据;加大对违纪情况的查处,全面引用案件处理的法律影响力,结合案件的预防和教育特点进行法律制度的宣传工作,以此优化全社会的法律观念,以此促使人们在了解工程中构建法律思维方式。这样有助于构建优质的法律社会环境,预防其中出现更多的违法意识,促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将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放在内心深处,从而具备法律思维方式[4]。
三、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模式
专业人员都知道,知识的作用是非常广泛的,是思维所运用到的基础和材料,因此我们实际运作中,要合理的利用第一课程的时间,将法律知识传授的淋漓尽致,在法律内容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的思维方式需要很好的基础与前提条件,那么首先就要学习和掌握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它的内容是非常复杂与逻辑性的,包含的有法律程序和法律概念,其中还涉及到条文的一系列内容,以及法律最原始的知识,这些都需要我们牢牢掌握到。法律条文规定需要我们详细了解到位,才能弄清具体的法律思维内容,进而明确法律领域中的是非标准;只有了解法律的一般原理,才能正确理解国家法律的基本精神,从而为正确地遵守法律提供保障。教师在第一课堂即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对概念的解释和程序的规定介绍要准确到位,对法律条文的源起条件、发展历程及根植的法律原则方面分析论证要完整透彻,通过法律条文的内容来进一步深入探索隐藏在其背后的法律精神、法律原则、论证体系和社会目的,真正明确现行法律规则所选择的社会价值。这样不但可使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接受法律规则,而且可使学生学会探索法律知识的重要方法,形成一套独特的法律思维模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重视教堂内容的要点部分,要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考虑现实的问题与需要,要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到劳动法,婚姻法,民法,以及消费者权益法之间的关联,这些内容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都是至关重要的,并且在教堂方式上,我们还要推陈出新,在方式上多引进新媒体技术,通过课堂讨论与实际案例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思维,因此,法律思維绝不是止是单纯的形式学习,它需要融合太多的基础知识与实践经验。
四、结语
在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前进,所以也要引导大学生具备现代化的思维方式。由此,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教育改革需求,相关部门要及时提出整改教学方案,以此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孙虹.高职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之培养探析[J].学园(教育科研),2014(19):53-54.
[2]王毓南.培养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08):110-112.
[3]周辉.试论当代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J].法制与社会,2014(32):227-228.
[4]魏汉琴,李立刚.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的培养[J].当代青年研究,2016(09):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