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2018-04-23冯富岭
冯富岭
做好典型报道,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恩施日报》作为湖北唯一、全国最年轻的民族自治州的主流媒体,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将镜头和笔端瞄准基层群众,全面反映他们的拼搏奋斗、喜怒哀乐,挖掘出一个个血肉丰满、可亲可敬、能学能做的典型人物,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升了舆论引导力和媒体影响力。
重大典型报道,各地都有成熟的经验。《恩施日报》在长期新闻实践中,注重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典型报道,形成了自己的集成报道特色。即在一版刊发长篇通讯、现场图片、评论员文章,再推出一系列典型故事,新媒体同步跟进并做好后续报道.在一定时段内形成强大报道规模和声势。在此基础上,对特别重大、契合中心工作的典型人物,不拘一格予以处理。
一、通讯挖掘特质,契合时代
时势造英雄。一个先进典型的诞生,离不开宏大的时代主题和火热的社会生活,必然反映人民群众的精气神。
恩施州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辖区8县市全部是国家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进入新世纪以来,恩施州涌现了“为民模范”周国知、“和谐使者”易满成、“信义渡工”万其珍、“愚公支书”王光国、“拐杖教师”谭定才、“信念老人”施星灿、“拐杖信使”张美冲、“造福书记”向家林、“三全医生”杨芳、“拼命书记”向勤仕……一大批在全国、全省产生重大影响的典型人物,展现了恩施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无私奉献、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和时代风貌。这些典型人物之所以能产生强大影响,与一篇篇契合时代要求、感人至深的通讯分不开。
《恩施日报》2018年1月18日刊发的长篇通讯《十年艰辛扶贫路》,报道了利川市毛坝镇楠木村党支部书记田云奇带领村民艰苦拼搏.将一个穷得“靠偷窃为生”的村子发展成为人均收入近万元的富裕村的故事。田云奇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亮点.也是推出这个典型报道的重大意义所在。记者抓住田云奇带领村民10年修通全村34.5公里循环公路、为贫困户送钱送物、带头发展产业等方面.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将该村昔日的贫穷和致富的不易娓娓道来。修路时的艰辛付出、“钉子户”的无端刁难,贫困户的感激、妻子的怨言,村民脱贫的喜悦、主人公对家庭的愧疚.一个个故事充满人性的光辉.用接地气、带土味的语言描画出一个“血性汉子”“铁骨汉子”“柔情汉子”“痴心汉子”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勇往直前的形象。
《恩施日报》打破以往重大典型报道在一版头条不超过1500字的惯例,将5500字的通讯在一版全文刊出。在报眼将习近平总书记“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等金句突出处理,和新闻报道相得益彰。
该报道刊发后,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网、荆楚网等各大新闻网站及时转发,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二、评论引领导向,画龙点睛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典型报道可能写得荡气回肠.让读者深受感染.但对典型人物展现的品质,人们的认识可能并不一致。恰如其分的评论可起到引导舆论、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的作用。
咸丰县清坪镇把界村卫生室村医杨芳.长期为邻近几个村的群众热情服务.被时任省委书记李鸿忠赞誉为“全心全意、全科、全天候”为村民服务的“三全医生”。采访前,有人认为这种典型在基层司空见惯,在恩施州太平凡了。作为基层医务人员,杨芳的确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本色中见光华、平凡中显非凡。《恩施日报》在评论中这样引导:“甘于平凡、在平凡中追求非凡,坚守平凡、在平凡中造就非凡,是她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正是她认真细致做好每件‘小事,才解决了村民关切的‘健康大事;正是她的艰苦跋涉.才让国家惠民医疗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家家户户;正是她的亲切问候,才在当地搭建起和谐医疗的良好环境。”
典型的事迹各有特点.但地域内的典型也往往具有共同的优秀品质。恩施市双河邮电所邮递员张美冲负责的是恩施州唯一不通车的邮路.他背着沉重的邮包跋涉在峡谷绝壁间,15年行程18万公里,送达百万邮件无一损毁、丢失。在评论中,《恩施日报》将谭定才、施星灿等扎根基层的模范“集合”在一起:“他们都有共同的品质:扎根大山,情系百姓,服务民生,安贫乐道,无私奉献。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艰苦的环境,没有湮灭他们的锐气,相反激发了他们战天斗地的豪情:长期的基层工作,沒有禁锢他们飞翔的心,却让他们的心和群众贴得更紧。评论由点到面,将典型的拼搏、奉献精神进一步升华。
三、故事讲出精彩,丰满形象
写典型就要讲故事,有故事才生动,有细节才鲜活,典型才能被人记住。
重大典型报道.篇幅一般在三四千字.采用的故事不超过10个,记者采写的许多故事限于篇幅不得不忍痛割爱。在通讯刊发后推出系列小故事.从不同侧面揭示典型的精神世界,使他们的个性更加鲜明、形象更加丰满。
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扎根山区60多年,始终保持对党的坚定信仰和军人本色,兢兢业业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无怨无悔奉献,被誉为“信念老人”。采访组深入现场分头采访4天.获得了多达6万字的素材.但发出的通讯不到4000字。采访组从施星灿的同事、女儿、受助对象等角度,整理出《抠门老爸》《特殊党费》《学而不倦》《还不了的人情》等10个故事,用细节再现了施星灿信念坚定跟党走、生活简朴却乐于助人、患有眼疾仍坚持学习等细节,让读者看后觉得可亲可敬。
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带领村民劈山修路,“愚公支书”的故事广为人知,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又成为新典型。《恩施日报》2016年6月27、28、30日推出王光国的3篇通讯报道.又将记者采访中搜集尚未见诸报端的故事精心整理,推出《来自贫困户的感激》《穷在深山有远亲》《电商进村来》《把老百姓房子修好了再说》等8个故事.介绍了王光国帮助困难户解决实际困难、高标准建设村幼儿园、引导农民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改造特色民居等故事,老典型与时俱进的新作为跃然纸上。
四、大力推广典型,维持热度
树起一个典型,影响一个地区。新闻实践中,典型宣传要想取得良好效果.不能做一锤子买卖.需要媒体连续挖掘与典型有关的新闻,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宣传热度。
施星灿的事迹见报后.恩施州委作出向施星灿同志学习的决定,在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響。施星灿的先进事迹还引起国家税务总局关注.总局领导专程赶往利川看望他.要求大力宣传。恩施州组建了先进事迹宣讲团,除在州内宣讲外,还在国家税务总局和全国税务系统巡回宣讲。《恩施日报》及时报道有关施星灿的新闻,宣传热度持续半年之久。
报社安排当地通讯员专门联系“信义渡工”万其珍,及时报道万其珍因年龄原因将渡船交给儿子继续为乡亲服务、不顾高龄救起落水少年、中国慈善博物馆征集万其珍曾用物品、入围“中国网事·感动2016”一季度人物、2018年1月赴京参加央视《欢乐中国人》节目录制等新闻,让典型不断出现在读者面前,形象“常新”。
五、做实典型报道。打造精品
《恩施日报》高度重视典型报道,按照深入采访“抓活鱼”、精细打磨做精品、全媒推广扩影响的思路宣传典型,让典型报道悦读者眼、动读者心。
每次采访,报社均整合《恩施日报》《恩施晚报》和新媒体精干力量,并由一名副总编辑带队。典型的发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以往的报道中屡屡出现,因符合中心工作需要而使事迹更加突出。采访前,根据已掌握的材料精心制订采访方案,明确重点并分工合作采访。采访中,贯彻“走、转、改”要求,循着典型人物工作、生活轨迹,尽量多地采访当事人挖掘感人细节,得到大量带露珠、冒热气的一手素材。
要想感动读者,必先感动自己。采访中的精彩故事记者最清楚,典型的品质记者感触最深,召开记者“群英会”,将新闻故事放在一起碰撞,共同拟定写作提纲,确定素材取舍,对典型报道写作有事半功倍之效。记者、编辑协同修改稿件,让故事细节更完善.让故事发展更符合实情.让人物形象更丰满,让典型经得起实践检验;值班副总编辑、总编辑指导稿件修改,提高政治站位,让典型更符合时代要求。层层把关严防事实、文字、观点差错,为典型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紧跟传播技术发展潮流.运用新媒体扩大典型人物影响。《恩施日报》与时俱进,运用新媒体不断扩大典型人物报道的广度和深度。恩施新闻网自2004年创办至今,坚持和报纸同步推出典型人物报道;报社整合“恩施发布”微信和州政府门户网站微博、恩施新闻网微信和微博、恩施晚报微信和微博成立新媒体部,利用采访的大量素材及时制作推送典型人物专题:恩施新闻网领衔整合州直71家政务网站形成集群,在各网站显著位置统一推出典型专题报道,形成强大宣传声势。
作为责任媒体,《恩施日报》在做好重大典型报道的同时,在日常报道中注重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工作、生活中的凡人俗事,从中发现催人奋进的力量。《恩施日报》本地新闻版均开辟有人物报道专栏,尤其是《社会民生》《社会周刊》版面,开辟了《身边正能量——践行核心价值观》《百姓百事》《社会能见度》《社会周刊·人物》《人世间·暖新闻》《特别关注》等栏目,2017年刊发人物新闻近500条,图文并茂反映基层群众的火热生活,全力传递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用“草根英雄”影响和带动全民素质提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由于较好地发挥了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恩施州正能量勃发。如,鹤峰县“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开展5年来,通过群众评、群众选,凡人善举汇聚成人间大爱,涌现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邓丽、“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王艳、“全国十大法治人物”易满成、“中国好人”周吉然、“全国最美家庭”朱永翠家庭等典型。·据统计,《恩施日报》近年报道的典型人物,有3人被推荐为“中国好人”,7人被推荐为“荆楚楷模”。
(恩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