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脱贫有了“金钥匙”
2018-04-23赵蕾
文|赵蕾
冬日的四川省盐源县前所上村,沉静地躺在群山环抱中;民居屋顶上,缕缕炊烟袅袅升起;屋旁的永宁河静静地讲述着小村庄的巨变传奇。
2016年5月14日,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部际联系会议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召开,会议提出,用好用活国土资源政策,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片区脱贫攻坚。时隔一年半以后,盐源县首批增减挂钩项目通过验收,25.2公顷指标将为盐源脱贫攻坚带来至少5000多万元的助力资金。更为重要的是,这批指标从立项、实施到验收仅用了半年时间,创造了难以想象的“盐源速度”。
打消顾虑破解“不敢干”难题
白色的瓷砖、青灰色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温暖。“能住上这样漂亮、安全的新房子,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64岁的上村村民沈阿史笑着说。他家旁边是村里的文化院坝,左边是篮球场,右边是跳锅庄广场;广场中央一块巨石上写着“感恩”两个大红字。
远处,深黄色的土地在拉开、延展。曾任冕宁县国土资源局局长的盐源县常务副县长朱国政此刻蹲在田地边上,他用手拈了拈地里的泥土,显得特别满足:“不容易呀!”
盐源县地处大凉山深处,是凉山州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有贫困村122个、绝对贫困人口46892人。绵延1000多平方千米的盐源坝子,是仅次于成都平原的四川第二大平坝,但农村建设用地分布散乱。“当时,一户用地面积一般都在1亩左右,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很大。”盐源县国土资源局耕保股股长汪卫东介绍。
如何让资源变资产,让老百姓早日过上幸福安乐的生活?盐源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探索。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跃入了全县发展蓝图。为此,盐源县专门召开了由各个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统一思想。“不得行哦。”“不好干哦。”谁也不曾料到,国土资源脱贫攻坚中含金量最高的支持政策在这里却碰了壁。
朱国政回忆:“其实关键在于不敢干。增减挂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土资源、农业、规建、财政等部门和乡镇的通力合作;同时增减挂钩又是一项技术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群众工作怎么做?复垦资金从哪里来?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贫困地区基础薄弱,连去哪里找适合的拆旧区都不知道。”
“盐源面对的难题也是整个凉山州的共性问题。”凉山州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7年初,盐源县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增减挂钩领导小组,出台了实施意见,踏上了州委、州政府统一安排的“取经之路”。在考察了巴中市、邛崃市后,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同志提出建议:“选择农民觉悟较高、意愿较强的地区,先行开展增减挂钩项目,同时积极获取经验,根据实际再后续开展。”
为保证项目资金按时投入,盐源县决定由县国有全资公司城投公司作为项目业主强力推进项目实施,并要求公司项目准备金必须达到2000万元以上。
“项目中每一项工作都涉及农户切身利益,只有广大农户主动参与才能顺利推进。”盐源局局长陈兴国说。为打消群众疑虑,盐源县针对农户质疑的拆除旧房后给不给补助、宅基地复垦后是不是还交原户主耕种、新建房屋怎样建等,进一步出台文件明确,采取统一规划农户自建的模式,由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同时,协调县农商银行为困难户提供扶贫贴息贷款5万~10万元,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厅州支持、院县合作创造“盐源速度”
“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成败关键在于前期调查评估。我们将土地调查数据、遥感影像、三维地形叠加,采取3S技术对全州以行政村为单位,以耕地面积、村庄面积、边界吻合度、宅基地占图斑比例、遗漏图斑比例、空图斑占比为评价因子进行评估分析,优选出初步项目区并深入项目区实地踏勘、走访,最终选择了双河乡、沃底乡、前所乡作为第一批项目。”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凉山项目部负责人陈龙华说。
2016年9月,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的支持下,四川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通过全面技术服务,助力凉山州盐源、德昌、布拖、木里等10个县的增减挂钩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院抽调了骨干技术力量组建成凉山项目部,项目部实行分片负责制和驻点联络制。
“凉山州幅员面积达6万多平方千米,除安宁河流域外,其余地区均是地广人稀,居民点呈现散状分布,面积小且遗漏较多,非常不利于外业调查。凉山项目部工作人员不畏艰辛艰险,长期奋战,足迹踏遍了大凉山的山山水水。”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院长廖平说,“我们项目组在开展野外调查时就多次遇到滑坡、泥石流。一些高海拔区域的入户调查更是考验外业人员体力和毅力。”
据了解,一年多以来,规划院投入人力近8000人,投入工作用车达1287辆。其中,仅在盐源县的外业调查中就投入了1569人次,车辆158辆次,帮助该县完成了全县8000多平方千米的全覆盖调查。
通过调查摸底,盐源县拟订了双河乡潘家坝村项目区实施方案,以“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模式规划农民集中安置区,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通过增减挂钩平台抓手,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2017年7月6日,盐源县委书记宣布盐源县首个增减挂钩项目开工。与此同时,前所乡上村挂钩项目、沃底乡大湾子村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彝家新寨挂钩项目同步推进。
“有了四川厅的支持,规划院的技术指导,原本需要两年才能完成增减挂钩项目,在盐源只用了半年,创造了难以想象的‘盐源速度’。”在2018年1月9日召开的凉山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助推脱贫攻坚的现场会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朱明仓将四川省2018年第1号、2号、3号验收证合格证书共计378.26亩指标颁发给了盐源县县长尹江涛。
“增减挂钩+”让幸福触手可及
“现在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地方养猪了。”69岁的彝族村民沈怎母说。他所在的前所上村是2012年6月24日宁蒗—盐源发生5.7级地震的重灾区。灾后重建中,沈怎母和村里的64户269人一起搬迁到了离原宅基地500米远相对安全的地方居住。“新房子没有畜圈,对于我来说太不方便了。所以虽然已经搬迁3年多了,但是老房子一直没有拆。”沈怎母说。
在这一次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中,盐源县国土资源局为每一户规划了30平方米畜圈进行集中建设,并且对旧宅基地进行统一复垦,新增土地3.348公顷。过去只能种土豆的地,现在也可以发展规模化农业了。为此村里还专门成立了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种植油牡丹,3年后,每亩地的产值将达到上万元。
“现在我们家养了5头牛、20多头羊、10多头猪,比地震前还多。”沈怎母质朴的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容。
“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就必须扩展它的外延,与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地灾搬迁等政策结合起来,发挥其在脱贫攻坚中的最大效用。”朱国政说。
在梅雨镇,17幢白墙青瓦、宽敞明亮的民居巍然矗立,广场、花园、太阳能路灯等初见雏形。项目经理告诉记者,这是盐源县3个易地扶贫安置点之一,2017年4月3日开工建设,整体工程完工后,房子水电将一步到位、厨房设施齐全,易地搬迁户不需要花费一分钱就可以拎包入住。
汪卫东更关心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土地复垦。他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纳入增减挂钩项目区,预计可以产生挂钩指标1267.33公顷。指标流转又将给脱贫攻坚带来巨大的资金支持,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同样高兴的还有双河乡乡长范仪清,他正和同事一起规划着潘家坝的未来:“这里还将实施一个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建成后,乡里准备发展苹果、花椒、辣椒等产业200余公顷,将实现整村产值1200万以上。”
盐源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上已经踏出了坚实一步,随着土地整治和增减挂钩项目的进一步实施,到2020年,盐源大地上一个个幸福新农村将陆续崛起,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将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