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评价*
2018-04-23陈仁安
陈仁安
(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重庆 404000)
0 引言
直辖以来,重庆市区域经济年增长速度自2014年连续为全国第一[1]。重庆市不仅是我国最年轻和经济增长最快的直辖市,也是土地面积最广与农业比重最大的直辖市[2]。据《重庆统计年鉴2017》, 2016年重庆市农业总产值为1 151.77亿元,比2015年的1 033.68亿元增长了11.42%; 占重庆市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8.52%。维护好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解决好重庆市农业发展问题,对重庆市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掌握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及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情况,保证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协调状态。对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进行评价,有利于及时调整农业资源环境同区域经济协调性,并探索适合重庆市农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
关于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定量研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趋势的模拟及预测研究等几个方面。而有关经济与环境发展关系定量研究主要包含探讨并揭示经济与环境的内在关系; 评价具体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状况; 从系统的角度来仿真模拟及预测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等[3]。芦颖[4]对贵州省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协调发展度经历了“非常协调—略微失调—比较协调”的变化; 程潇雨等[5]对湖北省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研究,发现2000~2013年处于中级协调水平且有下降的趋势,其他进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的区域包括河南、甘肃、哈尔滨等省市,而涉及重庆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未见报道。目前国内外研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价方法为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系统方法,其指出环境经济属于一个大系统,人类生产生活必须以经济与环境协调为基础,保证整个系统良性循环[6]。基于此,文章从鲍尔丁系统学原理出发,通过区域协调理论中协调度模型的构建,对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评价,以期对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重庆市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地处四川盆地东部,东西幅度达470km左右。在气候方面,重庆市冬暖夏热,降雨丰富,雨、热、光同期的气候特点与资源,使重庆市农业复种指数相对同纬度地区较高; 在地形结构方面,重庆市以山地、丘陵为主,交错纵横的河谷为重庆市立体农业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土壤资源方面,重庆市土壤类型多样,并倡导从自然地理实际出发,对各地区农业发展进行规划[7-8]。由于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土壤类型多样且境内拥有众多国家级保护动物,因此在指导重庆市各地区农业发展规划时,必须根据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庆市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其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承受能力具有很大依赖性,但近年来由于受农业资源不合理利用的影响,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其中水资源短缺、植被覆盖率低下以及水土流失严重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其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对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进行研究,是推动其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照与保障[9]。
当前,重庆市常住人口3 048万,包含26个市辖区、8个县、4个自治县,人均耕地面积0.075hm2。该研究选取重庆市渝中区、巴南区、双桥区、大渡口区及酉阳县、石柱县、巫溪县、城口县8个典型区县为研究对象, 8个区县概况见表1。该研究所用数据资料均源于《重庆统计年鉴2017》。
表1 2016年重庆市典型区县概况
区域气候类型面积(km2)人均耕地面积(hm2)GDP(亿元)人均GDP(万元)渝中区亚热带季风气候237100010105021160743巴南区亚热带湿润气候183423000136353561775双桥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13300—90—大渡口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10282000201766652523酉阳县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517300000141294823370石柱县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301200000181454237776巫溪县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40300000016823721120城口县北亚热带山地气候32320000013451224308
表2 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指标与农业经济指标
农业资源环境指标农业经济指标人均耕地面积(hm2)人均农业总产值(元)有效灌溉面积比重(%)人均乡镇企业产值(元)农业气候资源生产力指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每公顷农田施肥量(kg)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率(%)受灾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重(%)人均粮食单产(kg)农业劳动生产率(元)
2 研究方法
2.1 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与描述
为确保指标独立性且可将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真实地反映出来,该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表2),其中反映重庆市农业资源现状的指标有5项,反映重庆市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6项。
2.2 测度模型构建
2.2.1 协调度
协调度是一种定量指标,可对系统或要素间彼此协调程度进行度量。可设正数X1,X2,…,Xm为反映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状况的m个指标; 设正数Y1,Y2,…,Yn为反映重庆市农业经济状况的n个指标。设:
(1)
(2)
(3)
(4)
其中,λmax与λmin分别为指标Xi、Yi的期望值。
C={(f(X)·g(Y))/[(f(X)·g(Y))/2]}K
(5)
其中,C即为协调度;K表示调节系数,K≥2。反映的是当农业资源环境和农业经济综合效益一定时,为确保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在复合效益上最大化,农业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这两项指标组合协调的数量程度。
2.2.2 协调发展度
协调发展度,是由协调度C这一定量指标来度量的。
D=(C·T)1/2
(6)
T=αf(X)+βg(Y)
(7)
其中,D即为协调发展度;T为农业资源环境同经济效益之间的综合评价指数;α、β表示待定权数,基于对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两者均比较重要的考虑,将其均设定为0.5。
2.2.3 协调发展分类体系与判断标准
在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上,可根据协调发展度将其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协调发展类; 第二类为过渡发展类; 第三类为失调衰退类。
在协调发展类中,根据协调度值不同又可分为优质(0.90~1.00)、良好(0.80~0.89)及中级(0.70~0.79)、初级(0.60~0.69)协调发展等4类。在优质协调发展类协调发展度评价标准上:当f(X)>g(Y)时,为经济滞后型; 当f(X)=g(Y)时,为资源环境经济同步型; 当f(X) 在过渡发展类中,根据协调度值不同又可分为勉强协调发展类(0.50~0.59)与濒临失调衰退类(0.40~0.59)等两类。在勉强协调发展类协调发展度评价标准上:当f(X)>g(Y)时,为经济滞后型; 当f(X)=g(Y)时,为资源环境经济同步型; 当f(X) 在失调衰退类中,根据协调度值不同又可分为轻度(0.30~0.39)、中度(0.20~0.29)、严重(0.10~0.19)及极度(0.00~0.09)失调衰退类等4类。在轻度失调衰退类协调发展度评价标准上:当f(X)>g(Y)时,为经济滞后型; 当f(X)=g(Y)时,为资源环境经济共损型; 当f(X) 根据《重庆统计年鉴》,对重庆市渝中区、巴南区、双桥区、大渡口区及酉阳县、石柱县、巫溪县、城口县8个典型农业区县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展开协调发展度评价,分别得到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表征判断结果(表3)和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类型结果(表4)。 表3 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表征判断结果 项目双桥区巴南区渝中区大渡口区巫溪县石柱县城口县酉阳县总体f(X)058048049048046046051041047g(Y)072061058051053049041048048D081073072070070069068067070 表4 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类型结果 区县类型双桥区良好协调发展类资源环境滞后型巴南区中级协调发展类资源环境滞后型渝中区中级协调发展类资源环境滞后型大渡口区中级协调发展类资源环境滞后型巫溪县中级协调发展类资源环境滞后型石柱县初级协调发展类资源环境滞后型城口县初级协调发展类经济滞后型酉阳县初级协调发展类资源环境滞后型总体中级协调发展类资源环境滞后型 由表3、表4可知,相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当前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方面比较滞后,两者协调性总体处在中级协调发展阶段。据表3,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表现出突出地域差异,其中双桥区协调发展度最高,达0.81,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 而石柱县、城口县、酉阳县则分别为0.69、0.68、0.67,还属于初级协调发展类。据表4,除城口县外,研究对象中其他地区均在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这些地区重经济轻资源环境保护的思想依然存在,资源环境旧账还未得到解决,区域经济活动对农业资源环境的超常规利用已经严重削弱了这些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功能,而城口县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由于多年来全力推进环保“五大行动(天蓝、地绿、水净、田美、家宁)”,致力于打造国家级生态县,其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 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整体上处于中级协调发展水平,且资源环境相对滞后,并表现出突出地域差异。重庆市应提高对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重视,积极推进两者协调发展。 (1)加强生态农业建设 重庆市拥有丰富的气候条件、水能资源等,但当前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性总体处在中级协调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重庆市农业资源的利用已经超出常规,除城口县为经济滞后型外,其他几个区域均为资源环境滞后型。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农业建设基础上,在农业资源环境利用过程中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加强重庆市生态农业建设,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对重庆市农业资源优势充分加以发挥,对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不断改善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使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能够形成协调发展与互相促进机制[10]。可学习城口县环保“五大行动”,将区域经济发展与环保深入结合,使重庆市实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农业资源环境景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服务。 (2)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通过对重庆市8个典型区县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整体上处于中级协调发展水平,且资源环境相对滞后,农业经济的发展只能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建立适应农业生态环境发展要求的、和谐的社会体系下,才能更好地发展,也只有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才能真正地让农业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重庆市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农业污染治理方面加大力度,对农业污染进行全过程控制,从源头上避免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污染[11]。重庆市还应加大在农业资源环境方面的保护力度,除了需要对重庆市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建设外,对于石柱县、酉阳县等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水平较低的地区,还应有计划地实施重点保护与治理,提升这些地区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度,进而提升重庆市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整体协调度。 [1] 董茜,魏徕.重庆新经济发展“正在路上”.今日重庆, 2016, 16(9): 34~39 [2] 冉优卓, 陈丹洁,黄庆华.基于协同理论的重庆市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6, 30(17): 66~68 [3] 塔娜, 宁小莉.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7, 1(31): 82~86 [4] 芦颖. 贵州省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度评价研究.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7, 6(36) :94~99 [5] 程潇雨, 渠丽萍.快速发展地区经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湖北农业科学, 2017, 16(56):3155~3159, 3165 [6] 刘北桦. 强化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工作 积极推动区域农业协调发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 35(3): 1~5 [7] 刘旭红. 刍议区域经济发展带动重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途径.知识经济, 2015, 16(9): 27 [8] 吴田. 新时期背景下重庆区域农田水利现状及发展趋势.南方农业, 2016, 15(26): 90 [9] 杨吉, 苏维词.重庆市地表起伏度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7): 140~149 [10]于宁宁. 日本农业转型:原因、特征与启示.世界农业, 2014, 35(1): 27~30 [11]茶娜, 邬建国,于润冰.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学科动向.生态学报, 2013, 33(9): 2637~26443 评价结果与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