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越国以鄙远”看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判断

2018-04-23

中学生天地(C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秦穆公越国郑国

1 “越国以鄙远”的“鄙”是什么用法

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中,《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讲述了郑国的烛之武为挽救国家危亡而进行的一场外交斗争。

文章的第3段,烛之武先是告诉秦穆公:“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说明亡郑只对晋有利,秦国将无利可图。但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然后引史为例:“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强调晋国忘恩负义、贪得无厌,一旦灭掉郑国,终将危及秦国。

烛之武的论述非常精彩。其中,“越国以鄙远”和“既东封郑”两句话的意思,课本中是这样注释的:

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东封郑: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鄙”和“封”都是名词活用作了动词。很明显,“封”是使动用法,因为“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即“使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但是“鄙”是什么用法呢?

2 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辨析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是文言文中两种典型的词类活用现象,同学们往往觉得难以区分。我们先来看二者的定义。

(1)意动用法

指谓语动词含有“认为”“以为”的意思,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比如《阿房宫赋》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矣”的“鉴”就是意动用法,表示“后人以之为鉴”。

(2)使动用法

指谓语动词含有“使”“令”的意思,表示“主语使/令宾语怎么样”。比如《鸿门宴》中“项伯杀人,臣活之”的“活”就是使动用法,表示“臣使之活”。

可见,使动用法是做出了某种动作、行为,并在客观上产生结果,而意动用法是存于主观意念里的想法、看法。比如,“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是在心中将“当年万户侯”视作了粪土,并没有真的在行动上使之成为粪土——否则也太没有人性了吧。

3 “鄙”应该是使动用法

那么“越国以鄙远”呢?秦与晋共同攻打郑国后,秦国若把郑国作为边邑管理,中间会隔着晋国。秦穆公如果只是心里这般想想,“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有何“难”呢?

“鄙远”唯有成为攻打郑国以后的结果,“使远地(郑国)成为边邑”,才可能对秦穆公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和晋国一起围郑。也唯有如此,“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才有其“难”——毕竟从地理上看,跨过另一个国家(晋)来管理自己的边邑(郑),是有点麻烦。

因此,“鄙远”应该和“封郑”一样,都属于使动用法,“越国以鄙远”最好是翻译为“使远地(郑国)成为边邑”。

或者,将“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里的“当作”改为“作为”,“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作为边邑”,这样就不容易让人误以为“鄙远”只是秦穆公的想法,以此判断“鄙”是意动用法。

由上可见,当需要判断一个词是意动用法还是使动用法时,我们一定要在落实其词义的基础上,根据文意分析判断这个动作究竟是存于意念中的想法、看法,还是具体的行为、动作产生的客观结果,切莫随意下定论。

猜你喜欢

秦穆公越国郑国
做别人家的父母
董楚平《越国金文综述》手稿
风雨同舟
爱马说
所长无用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夫差放虎归山并不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