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戏剧艺术中的文学魅力
2018-04-22吴雪
吴雪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戏剧的文学魅力值得探究,优秀的戏剧作品必然是文学性和剧场性的兼优。一部好的剧作可以分别从三方面探究:戏剧题材、戏剧冲突与戏剧语言,这也是戏剧能达到文学与艺术相统一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戏剧艺术;戏剧题材;戏剧语言;戏剧冲突;文学魅力
戏曲作为戏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特殊的魅力,其中存在的两个生命本体值得探究。一是剧本,另一个便是舞台艺术,戏剧呈现的是一种主体心灵的对话和交流。它是一种关于人的生命存在和生存经验的交流,是一种关于人类的终极和价值的对话。而戏剧的文学性不仅体现在这种艺术的内核上,还表现在它的外在的优美形态之中。戏剧语言、戏剧场景、戏剧形象乃至戏剧的艺术技巧都蕴含着文学性。其次,戏剧是否具有一种强劲的剧场性,是否预设了舞台演出的最佳效果,是否潜伏着恒久性的接受机制,是衡量戏剧文学成就高低的标杆,这也是成熟的戏剧家所热衷和期待的。
好的戏剧作品,必然是文学性与剧场性兼优的。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的矛盾冲突以及真实的场景写照让人记忆尤新,完美演绎了文人剧与艺人剧的完美交融。不仅追求戏剧文学性的复归,在叙事、语言、意境诸方面都摆脱了古典地方戏的稚拙,具有鲜明的文人色彩;同时又坚持戏剧本位,在戏剧性和剧场化方面作出了大量努力,在题材取舍和冲突设置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别具匠心,保证了剧场演出的整一性。一部好的剧作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深入推敲:
戏剧题材:故事性与意蕴性统一
因为戏剧表演场只能在剧场内的舞台上,这决定了剧作家不能像小说作者那样信笔由之。而不得不选择适合戏剧特点的生活题材。因此,选取戏剧题材时注意:一、切忌空泛,脱离社会生活。一定要有社会意义,尽可能发掘得深一点,选择那些能触及人们思想感情较深的题材。总之,要注意题材的社会意义和戏剧性。二、完整的故事性。戏剧必定有一个故事,有着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完整过程。三、选取的题材一定要有矛盾冲突。主人公和他对立面的矛盾斗争发生急剧变化,这才吸引观众。
如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冤》在故事性与意蕴性的统一方面充分注意了社会意义和戏剧性。他戏戏关注世上波澜,时时留心人的命运,力求让观众在艺术欣赏中引起深沉的思考,领悟某种人生的真谛。因此他的一些剧作,特别是后期的剧作,加强了思辨色彩和民族情怀。全剧为四折一楔子,其中前三者是最为精彩部分,写到窦娥被押赴刑场之时让人悲愤交加,这一切的悲剧结局都是当时腐败残酷的黑暗社会造成的,尤其窦娥指天的三个誓言把劇情推向了高潮,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显示了对社会的无力抗争。虽然结局其父为其平反,但这恰恰体现了时代的局限性,出人意料之外又恰在情理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戏剧冲突:情节曲折与人物丰满互生
戏剧冲突分为三类:一是剧种不同人物间的抵触和斗争。二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三是人物自身内心冲突。在剧本的创作中粘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结构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又是戏剧用以反映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因此,人们常以“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结论来说明戏剧冲突的作用。对戏剧冲突的组织和处理,直接关系到剧本创作的成败。
戏剧冲突是人物性格互相碰撞的结果。相反,人物性格又是在戏剧冲突中展现出来的,冲突越尖锐,情节越曲折,人物的性格就越鲜明。
无论是个人和社会的冲突、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还是情感和理性的冲突、主观和客观的冲突,如现代剧作家曹禺笔下的《雷雨》,激烈的戏剧冲突,丰满的人物性格,完整的故事情节,每一环节都具有极强的逻辑顺序即情节性。反过来情节变化推动人物行动,展现其内心冲突和性格特质,抒发人物感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丰满立体。
戏剧语言:文学性与舞台性相融
剧作语言尤其是唱词无不体现一种诗化才情,或浏亮或含蓄、或简约或繁丰、或凄婉或欢谑,处处流光溢彩,文学性浓郁,令当今许多剧作家无不心悦诚服。正因如此,这些唱词或有绘画的色彩,或有音乐的节奏,非常适合吟唱演出,也因其行动性适于舞台表现。所以,的剧作语言也兼备舞台性。无论是典雅的诗句还是质朴的民歌土语、民谣民谚,抑或机警的“江湖话”还是诙谐的歇后语,都能“为我所用”,取百家之长,加以提炼改造,熔成自己色彩瑰丽、变化多端、感情充沛、格调清新、韵律抑扬,节奏鲜明,尖锐泼辣、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让人读之听之都有回肠荡气之感,也通过激发受众的无限想象弥补舞台的有限,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戏剧语言使作品散发出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戏剧艺术中的文学魅力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感知、体味、探寻,深入社会生活、展现完整的故事情节、寻找其中的文学意味,让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学国粹保留下来,继承并长久发展,这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净芳,杨文英.文学欣赏.[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
[2]刘彦君,廖奔中外戏剧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