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豆蚜虫及水稻稻曲病

2018-04-22张立波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稻曲病稻曲天敌

张立波

1 大豆蚜的识别及防治措施

大豆蚜是大豆的重要危害之一。

1.1 为害特点:大豆蚜是刺吸式口器,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处形成枯黄斑,严重时叶片卷缩,叶片早落,分枝、结荚数减少,百粒重下降,更有甚者造成大豆光杆。

1.2 形态特征:大豆蚜属同翅目,蚜科。有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0.96~1.52mm,复眼红褐色,头黑。无翅胎生雌蚜体卵圆形,黄色或黄绿色,体长0.95~1.29mm。若虫与成虫相似。

1.3 生活习性及消长规律。

1.3.1 大豆蚜一年发生十几代,主要营弧雌生殖,以卵在鼠李的芽腋或枝条的缝隙里越冬,第二年5月上旬产生有翅遷移蚜,5月末开始飞迁到大豆地,9月上中旬后产生人量有翅蚜,迁飞回越冬寄主,以两性生殖产生越冬卵。

1.3.2 大豆蚜属甲食性侨迁性害虫,以有翅蚜在田间扩散危害,产生明显的消长规律,即早期点片发生→全田漫延→最后蚜量消退。

①早期点片发生:大豆蚜从鼠李上向豆田迁飞,一般年份迁飞株率仅1%.从而形成

了早期点片发生特点。

②迁飞到豆田大豆蚜,经孤雌生殖后产生有翅蚜。由于有翅蚜具有趋嫩性、群集性,且繁殖力高,因此很快漫延全田,群集于植株顶叶及分枝的嫩茎叶上危害。

③7月末由于大豆生长点停止生长和不适应的高温,使大豆蚜在大豆的寄主部位由集中在上部转为分散在植株的中下部,逐渐出现体色淡,体型小的蚜虫,并且发育延缓,繁殖力j显著下降,且天敌数量增加,形成田间蚜量消退现象。

1.4 发生因素。

1.4.1 在鼠李上的越冬卵量。

1.4.2 气候因素:4月下午旬至5月中旬,雨水充足,鼠李生长旺盛,有利于蚜虫发生。6月下旬至7月上旬正是大豆蚜盛发前期,如旬平均气温20一24℃,相对湿度低于78%时,则蚜量增长快,花期危害重,而98年我市6月下旬至8月上旬旬平均气温分别为21.23℃、20.91℃、22.85℃、22.50℃、21.67℃,旬降雨量分别为9.2mm、73.4mm、0.8mm、0mm、9.1mm,致使相对湿度低于往年同期水平。这种有利于蚜量增长的。气候条件,导致大豆蚜虫大量繁殖、扩散,并且持续时间长。

1.4.3 天敌因素:大豆蚜虫有多种天敌,象食蚜瓢虫、寄生蜂、草蛉、食蚜蝇、步甲、蚜褥菌等,对蚜量有抑制作用。但是,由于跃期大量地使用刹虫剂,特别是拟除虫菌脂类刹虫剂的广泛使用,使大量量天敌同时被杀死,是导致大豆蚜发生、持续时间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1.5 防治措施:要求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天敌,尽量保持田间有优势的天敌种群,早期点片发生只需点片施药,控制扩散蔓延为害。

①选用抗蚜品种。

②消灭越冬寄生,有条件地区可灌溉。

③药剂防治。当田间有5~l0%植株卷叶,或有蚜株牢超过50%,百株蚜量达1500头以上,应立即进行防治,每公顷用40%乐果1500m1或30%桃小灵450ml,或40%乐果750~1000ml加2.5%敌杀死乳油150~225ml,或大功臣300g,正反面叶用药,防效达90%以上,同时可视田间大豆生长情况每公顷可加磷酸肿二氧钾2250~3000g加米醋1500ml。可一次做到防虫与施肥的效果。

2 水稻稻曲病及防治

2.1 稻曲病的危害

水稻稻曲病又名为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及丰收病,是水稻的穗部病害,为害单个谷粒,水稻感染上稻曲病菌后,造成的病穗率为0.6%~56%,一般单穗病粒为1~10粒,多者达30粒以上,同时,病穗上的千粒重下降空秕率增加,草穗重下降,造成稻米品质严重下降。稻曲病菌产生的毒素污染稻米人畜食用后,可造成中毒现象,严重危害人畜健康。

2.2 稻曲病的症状及流行

水稻稻曲病病原菌为了襄菌,麦角科,拟黑粉菌属,病菌在颖壳内生长,自内外颖合缝处外露,并逐渐向两侧膨大,形成直径1厘米左右近圆形的“稻曲球”,颜色由橙黄、转为黄绿,最后呈黑绿 色,外壳龟裂,最外面覆盖一层墨绿色的粉状物,并带有粘性,有的“稻曲球”上能形成1~4个菌 核,菌核成熟后,脱离“稻曲球”,落入田间。

水稻稻曲病以菌核落入田间和附着在种子上的厚坦孢子越冬,翌年,存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菌核萌发产生的了襄孢予或附着在种子上的厚坦孢了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不同品种之间稻曲病抗感反应差异明显,一股来说,散穗型,早熟品种发病较轻:密穗型,晚熟品种发病较重。N肥施用过多,水稻抽穗后生长过于繁茂嫩绿,稻曲病加重。水稻抽穗期间日雨量多,光照不足,气候温暖,昼夜温差小,稻曲病发生严重,反之,发病较轻。

2.3 稻曲病的防治措施

2.3.1 选用高产优质的抗病,耐病新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发病的田块,在水稻收获后深翻,以便菌核和曲球在土中腐烂,春季播种前,清理田间杂物,以减少菌源:合理施用氮肥,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氮肥的施用最好采取皋、蘖、穗肥各1/3,不要过多施用穗肥。

2.3.2 用生石灰或消石灰0.5公斤加水50公斤,浸种30~35公斤(可与恶苗病防治相结合),浸种时间一般为15~20°C条件下4~5天,石灰水应高于稻种,使稻种始终淹在水层下。

2.3.3 用50%多菌灵1∶1000倍液浸种,也可以消灭种了表面的厚垣孢子。

2.3.4 药剂防治:防治稻曲痫的主要药剂有多菌铜,DT杀菌剂,络氨铜、井岗霉素,曲纹灵等。一般在预计有可能发病的年份或上一年发病较重的田块,用10%络氨铜水剂每亩350~500克兑水50公斤,6%多菌钏可湿性粉剂600克兑水60公斤,或30%DT町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公斤,在水稻孕穗初期开始喷施1次,然后,隔7天防治1次,即可有效地防治此病,一般防治效果均在80%以上。

(作者单位:152400 黑龙江省庆安县欢胜乡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稻曲病稻曲天敌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敌
水稻稻曲病菌侵染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天敌昆虫
——管氏肿腿蜂的应用技术
稻曲病菌成灾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籼粳杂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
稻曲病气象风险评估及适宜度等级预测技术
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湖南省水稻新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