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与解决

2018-04-22陈修宏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

陈修宏

为了从根本上落实水稻病虫害的防控工作,需要加强对于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创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手段,针对目前技术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与解决,从而推动水稻病虫的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的有机结合,保护安徽省六安市的水稻粮食安全。

1 水稻虫害的防治方法

1.1 虫害发生趋势

目前结合2016年及2017年的水稻病虫数据,得出我区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稻飞虱与稻纵卷叶螟为主要的水稻病虫,二化螟、稻蓟马都为中等发生。全区的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相对较广,在正确认识虫害发生趋势的基础之上,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技术与防治手段,进行虫害的防治。

1.2 虫害的绿色防控手段

为了保护农业的生态安全,以及贯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和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的基本方针,需利用多种防治手段以及科学创新技术,来进行绿色防治;既要保障农业水稻的生产安全,不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也要提升病虫的防治成果与防治效益,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1.2.1 要做好前期监测工作,利用远程全自动实时监测手段,配合自动虫情测报灯等工具的使用,加强虫量数据的统计与读取,掌握田间情况,实现自动监测。病虫害的监测预警一直是解决虫害危害的重要手段,需要与省级的植保系统相对接,以农作物病虫害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促进数据的规范性与一致性。

在虫害的防治处理手段应用中也可以采取稻鸭共育等形式,通过利用鸭子的取食活动等来控制害虫数量,实现水稻病虫害的绿色防治。

1.2.2 还可以引入性引诱剂、太阳能杀虫灯等多种病虫害绿色防治的基本设备,实现专业化的统防统治,事实上减少农药的使用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也可以避免农药对水稻质量造成影响。应注重应用生态工程的控害技术,在田埂周围保留禾本科杂草,为害虫的天敌提供过渡寄主,塑造一个适合生长的环境,寄生蜂等控害能力,并有效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降低害虫种群的增长速度。

例如二化螟的防治基本以化学防治为主,即合理应用了频振式杀虫灯来进行二化螟的捕杀,但因为成本等多种因素,在应用范围上来看相对有限。而性引诱剂则是利用诱杀二化螟雄虫的方式,来降低雌虫的交配率,从而降低实际产卵量,从源头上降低害虫数量,并且整体防效率可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1.2.3 在病虫的防治方面,也需要相关部门大力扶持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下拨专门的病虫害统防统治资金,来进行相关药剂、设备的采购,提升培训与指导工作的普及性与专业程度,真正从根本上实现水稻的绿色增产,加强虫害防治指导工作,切实将指导工作落实到位。

2 水稻病害的绿色防治措施

裕安区的水稻栽培因为处于南北的过渡地带,病害发生较为频繁,主要常见病害有稻瘟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等,这些病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稻的种植质量与种植产量,所以要加强对于水稻病害的防治,针对病害易发阶段,如易感病的破口抽穗期等,预防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田间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也有利于病害的延伸与扩张,所以也要从抗病品种的选育、药剂防治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实现对于水稻病害的防治。

2.1 稻瘟病的防治

从化学防治方面上进行分析,往往化学防治具有经济、方便以及高效的优势,是病害流行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稻瘟病一旦病发,化学防治将是唯一的手段。所以病发时需要观察水稻是否出现急性病斑,如果有急性病斑产生,就应该立即进行药剂的防治,可通过三环唑、施保克、热必斯、春雷霉素、加收必热等多种药剂的良性配比进行施用与治疗。

因为稻瘟病的病原是半知菌亚门,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稻草和种子上进行越冬,并且存活的时间比较长,一旦降雨,就会产生分生孢子,从而借助气流进行传播。为了消灭菌源,病稻草也要尽量避免再次使用,也不要用于堵水盖房等途径;所以在防治上应该注重浸种消毒的环节,对于病稻草要彻底处理,种子消毒可以选择使用百分之五十的多菌灵WP1000倍液、百分之七十的甲基托布津WP1000倍液以及百分之二十的富士一號WP1000倍液来浸泡种子,同时配合三环唑750倍液进行浸泡,整体来看,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及以上的防治效果,避免了大量的越冬菌的存留。所以选种以及种子的消毒处理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还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的方式,合理进行施肥,来改良土壤;割除田埂边的杂草,避免给病毒营造生长环境。

2.2 稻曲病的防治

在稻曲病的防治过程之中,应该注重对于品种的选择,一般来说长粒型水稻抗病能力较强,所以要加强其田间管理行为,在收割之后再进行深翻,深埋菌核。注重肥料的施用。为了避免稻曲病的产生,应该加强肥料的合理配比,正确施用P肥和K肥。

要根据病害易发时期进行针对性防治,在水稻出穗前的七天到十天之内,进行药剂的喷用,比如三唑酮、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敌力脱等药剂。也可以选择一次防效较高的药剂如井冈霉素等。

苗期主要的病害有恶苗病、苗瘟、白叶枯病;移栽到返青期常发纹枯病、稻瘟病;拔节期常发纹枯病、节瘟病;孕穗抽穗期常发穗颈瘟、稻曲病;而灌浆成熟期则高发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只有正确认识防治时期的重要性,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2.3 纹枯病的防治

纹枯病的防治重点在于肥水管理,利用良好的水稻栽培技术,细化不同种植阶段的防治任务,如在水稻的分蘖末期要进行晒田,而在分蘖末期与孕穗抽穗期这一阶段,则要加强药剂使用,提升田间的药剂防治率。

(作者单位:237131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镇农业管理服务站)

猜你喜欢

稻曲病纹枯病稻瘟病
基于Meta-QTL和RNA-seq的整合分析挖掘水稻抗稻瘟病候选基因
籼粳杂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苗稻瘟病、叶稻瘟病效果试验研究
四川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的评价
生物绿肥在稻瘟病防治中的应用与示范
小麦纹枯病大田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水稻纹枯病防治药剂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
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硅对水稻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纹枯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