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创新就业扶贫“五大模式”开辟贫困群众家门口增收脱贫新路径
2018-04-22丁柱功杨志文巫溪县委宣传部提供
◇ 文 |丁柱功 杨志文 图 |巫溪县委宣传部提供
近年来,巫溪县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以贫困为重点,以贫困人员为中心,做实民生为本,务实恵民之基,构建发展之调,持续推动“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出台《巫溪县扶持建卡贫困户就近就业的实施意见》《巫溪县“百企帮百村”行动方案》,引导和支持县内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在贫困乡村建立扶贫车间、扶贫超市、扶贫农庄、扶贫基地、扶贫工程队195个(支),吸纳当地5100多名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红池绣娘就业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带贫模式
"Anti-poverty Workshop" Poverty Alleviation Driven Mode
利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契机和本地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优势,积极探索“送岗上门、就近就业、集体持股、企业经营”新模式,通过财政扶贫资金的牵引,鼓励本土返乡创业人员领办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为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巫溪首家“扶贫车间”鸿驰鞋业,优先招录贫困户和留守妇女67人,实行免费技术培训后即安排上岗,人均月工资收入2200元以上。目前,该厂正筹集资金6000万元,进行二期厂房及“扶贫车间”建设,全部建成后预计新增就业岗位200个,将为更多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增收脱贫。
“扶贫超市”带贫模式
"Anti-poverty Supermarket" Poverty Alleviation Driven Mode
制定企业用工及订单补贴政策,引导县内商贸企业下乡,在贫困乡村发展“扶贫超市”。“我的家”商贸企业在文峰、塘坊等乡镇建设“扶贫超市”12个,提供就业岗位126个,其中安排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45人,人均年收入达1.8万元。实施“农超订单”,组织县内“扶贫超市”与贫困户签订生态猪、家禽、土豆、蔬菜等农副产品直供协议2400万元,参与农户1900余户,户均年增收1万余元。开设“扶贫网店”,通过“扶贫超市”销售包括蜂蜜、土鸡蛋、茶叶、魔芋、中药材、手工艺品等在内的50余种农副产品,实现特色农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破解贫困老百姓产品滞销难题。
“我的家”就业扶贫超市
鸿驰鞋业就业扶贫车间
“扶贫农庄”带贫模式
"Anti-poverty Farmstead" Poverty Alleviation Driven Mode
深度挖掘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将旅游与扶贫有机结合,鼓励县内企业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农庄”,吸纳当地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实现增收脱贫。整合乡村旅游产业扶贫资金250万元,扶持建立巴渝民宿、农旅观光园等“扶贫农庄”65个,通过“土地分租金、分红享股金、务工得薪金”方式,带动1360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8000元。投入资金300万元,发展通城夏布坪、徐家一线天、胜利洪仙岩、花台鲤鱼山等景点“扶贫农庄”30余家,采取“专业合作社+乡村旅游接待户+贫困户”方式,吸纳460户贫困户就近务工,并扩大农家乐周边产品及旅游纪念品营销途径,为贫困群众提供多渠道收入,户均年增收达1.2万元。
“扶贫基地”带贫模式
"Anti-poverty Base" Poverty Alleviation Driven Mode
整合财政扶贫资金800万元,扶持县内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围绕脱毒马铃薯、中药材、构树种植、肉牛养殖等特色种养业建立“扶贫基地”,引导贫困户参与产业项目务工当“工人”领取薪金,并以土地、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做“股东”领取租金和股金。依托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5个马铃薯“扶贫基地”,吸纳860名贫困群众就近务工实现人均年增收1.6万元。抢抓构树扶贫试点县契机,引进贵州海铭巍公司发展构树“扶贫基地”1000亩,拟饲养构树羊5000只、构树猪5000头,带动100余户贫困户从事田间管理、采摘分类做“工人”,每年户均可增收5000元以上。整合财政扶贫资金114万元,建立肉牛养殖“扶贫基地”,引导古路镇82户贫困户每户出资500元,为每户购买2头肉牛“入托”寄养到黄阳坝肉牛养殖公司,由公司集中统一养殖,年底按比例分红,通过入股分红和就近务工带动贫困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
“扶贫工程队”带贫模式
"Anti-poverty Engineering Team" Poverty Alleviation Driven Mode
制定建筑企业用工补贴办法,并对有意愿、有劳动能力的建卡贫困户实行“点穴式”免费建筑技能培训,扶持发展县级“扶贫工程队”3支。巫溪圣贤建司“扶贫工程队”通过孵化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群众提高施工技能,带动39名贫困群众常年在工地务工,人均年收入3.6万元。探索创建村级“扶贫工程队”,鼓励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组建农民工程队,采取“一事一议”“委托代建”等方式,承接实施本村投资30万元以下的小型扶贫项目,利润归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古路镇观峰村通过创建“扶贫工程队”,每年为村集体创收10万元左右,并带动本村10余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达3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