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孟超:肝胆相照写春秋

2018-04-22

老年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吴孟超肝胆外科

阿 忠

2012年2月3日晚,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获得2011感动中国人物奖。

他是一位平凡的老人,普通衣食,寻常住行;他又是一位不平凡的老人,肿瘤研究,初心不改。这位中科院院士,在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至今,已亲手完成了16000多台肝脏肿瘤手术,其中肝癌切除手术9300多例,成功率达到98.5%。这一系列成就,使我国肝脏外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他创造了手术台前的不老传奇,96岁高龄依然奋战在肿瘤手术第一线。

初露锋芒

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生于福建省闽清县,5岁时跟随父母前往马来西亚。初中毕业时,校方和家长出资,让毕业生们搞联欢庆祝,身为班长的吴孟超建议将这笔钱捐给祖国正在抗战的前方将士,得到全班同学的拥护,钱被送往抗日根据地延安。不久,学校收到了八路军总部以朱德、毛泽东的名义发来的感谢电,在全校引起了巨大轰动。

1939年,吴孟超决定回到祖国。他辗转来到云南昆明,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到同济大学附属中学读书。1943年,吴孟超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47年师从“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专攻肝胆外科。

1958年,在吴孟超的积极要求下,第二军医大学的长海医院成立攻关小组,开始向一片空白的肝胆外科进军。经过吴孟超等人的艰苦努力,我国第一具结构完整的人体肝脏血管模型灌注成功。此后一年间共制作肝脏标本108个、肝脏固定标本60个。这让吴孟超对肝脏内部构造以及血管走向了如指掌,为日后实施肝脏手术打下了坚实基础。

1960年,长海医院迎来了一例肝癌切除手术。患者是一位中年妇女。医院派出最强大的阵容来完成手术,由外科主任郑宝琦亲自主刀,吴孟超为助手。就在手术开始前的最后一刻,郑宝琦突然把手术刀递到了吴孟超手里。吴孟超迟疑片刻,立刻明白了这份信任与鼓励。他握紧了手术刀,熟练地探查、剥离、切除、冲洗、缝合,只用了3个小时就成功完成手术,郑宝琦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患者3个星期后出院,回到了工作岗位。

这是长海医院第一例成功的肝外科手术,也是全国肝脏外科获得成功的一例手术。

1975年2月,一名中年男子一进医院就说慕名来找“神医”吴孟超。病人是农民,叫陆本海,特意从安徽千里迢迢赶来。8年前,陆本海肝上长了个拳头大小的瘤。当地医生诊断为肝癌,对家属说:“已到晚期,无法救治。”几年过去了,肚子却越来越大。吴孟超仔细检查后,诊断为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这么大的血管瘤,他也从未见过。这例手术能成功吗?

“医生就是要把病人一个个背过河”,裘法祖老师的教诲在吴孟超耳边响起。吴孟超详细制定了手术方案,并做了应急预案,以保万无一失。可手术中,当腹腔完全打开露出巨大的肿瘤时,在场的医生护士还是瞠目结舌。经过12个小时的手术,肿瘤被成功切除。这颗重达18公斤的肿瘤至今保持着世界纪录。

1979年9月,在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上,吴孟超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作演讲,分享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赢得全场的掌声。会议有美、苏、英、法等60多个国家的2000多位著名外科专家参加。在这次大会上,他被增选为国际外科学会会员,这标志着中国的肝胆外科事业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妙手回春

2004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就读的大学生王甜甜,被确诊为肝脏中部血管瘤,快有排球大了,跑遍了大小医院,得出的结论是:要做肝移植手术。可费用30万元,家人一筹莫展。

就在王甜甜走投无路时,好心人告诉她:“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的吴孟超教授,也许能救你。”王甜甜连夜赶到上海,吴孟超看完片子,拉着她的手说:“甜甜,不要怕,咱们一起和病魔斗一斗,相信一定会胜利的。”

吴孟超组织了专家会诊,最后决定:不做肝移植,就用手术切除肿瘤。要进手术室了,父母抓住甜甜的手不肯放下,她想,这恐怕是今生最后一面了。吴孟超轻声说:“不要紧张,你醒来的时候,我们都在你身边。”经过10个小时努力,才将重达9斤的肿瘤切除。两天后,从昏迷中苏醒的王甜甜看到了吴孟超,听到他说“你没事了”。

大学毕业后,王甜甜成为一名外语教师。她动情地说:“在患者心中,吴爷爷是一个可以托付生命的人。”

“能用学到的技术为人民解决痛苦,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也是我毕生的追求。”从拿起手术刀、走上手术台那天起,看到一个个肝癌病人被救治,看到一个个肝病禁区被突破,看到一个个康复者露出久违的笑容,这是吴孟超感到最高兴的事儿。

一个冬夜,吴孟超忙完一天工作回到家,已是晚上11点多。跟随他多年的秘书李捷玮第一次从吴孟超口中听到了一声叹息:“我快支持不住了,我累得腿都抬不起来了……”李捷玮扶着他上了楼,却看见门口守着好几个病人。一问,都是来请吴大夫看片子的,等了半天了。吴孟超说:“大家进屋坐吧。”于是,他一个一个地看片子,定方案,又忙到半夜。

“一个人得了肝癌,整个家庭往往都垮了。跟病人多说句话,跟他握握手,就能给他和他的家人信心。”吴孟超冬天查房,会叮嘱学生先把听诊器焐热了。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他都帮病人把衣服拉好。每年大年初一早上,他会准时出现在病房,握着病人的手,问一声:“新年好!”

对于收红包、拿药品回扣的事,吴孟超深恶痛绝。他给自己定了不少规矩:如果病人带来的片子能诊断清楚,决不让他们做二次检查;能用普通消炎药,决不用高档抗生素;手术缝合尽量用手工,比用机器缝合能省几千元钱。

不过年龄还是不饶人。有一次,手术结束后,护士长程月娥扶着吴孟超坐了下来,看着吴孟超湿透的手术衣和微微颤抖的手,轻声问他:“累了吧?”吴孟超叹口气说:“唉,力气越来越少了。”程月娥说:“累了就少做一点吧!”吴孟超说:“没办法,再累也得做啊!病人等着我们呢。”

最终找到吴孟超的大多是无路可走的重症病人。62岁的费新根在手术时,医生发现肿瘤复杂不敢切割,又给缝上,建议他花40万元做肝移植。找到吴孟超后,仅花了2万元便成功切除了肝癌。福建籍许姓老人为治病一贫如洗,孤身来到上海,吴孟超知道后接收了他,并亲自做了手术。老人的家人得知后带着家里仅有的几只鸡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吴孟超一双白皙、修长的手灵巧有力,在肝脏的方寸之地移动,让数以万计的病人起死回生。

硕果累累

十几年来,吴孟超带领的团队取得了56项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获得64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为了鼓励创新,吴孟超用个人积蓄的30万元和社会各界捐赠的400万元设立了“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如今总额已有1000多万元。吴孟超又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0万元、总后勤部奖励的100万元全部拿出来,用于奖励和资助取得创新成果的学生。

曾任国际肝胆胰协会主席的威廉姆斯评价说:“吴孟超的成就让国际上的所有同行都充满了敬佩。”

2011感动中国人物奖的颁奖词这样说道:“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2013年,纪录片《妙手仁医吴孟超》在全国各大医院热播,向人们展示了这位高龄名医的奉献精神。

2014年,吴孟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受了第九届“中国医师奖”荣誉。他的获奖感言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非常珍惜时间,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能为社会多做点儿工作。”

2017年,由上影集团出品的传记电影《我是医生》在全国公映。影片以吴孟超为原型,讲述了这位传奇医者的仁心仁术。

2018年7月,吴孟超参加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向人们讲述了他从医以来的辛酸与快乐。现年96岁的他每周还要做3台手术。在现场,他向人们展示了那双因常年拿手术刀而弯曲变形的手,这双神奇的手,比其他医生的眼睛都好用。

主持人董卿现场朗读了护士长程月娥写给吴孟超的信,这位与吴孟超合作多年的护士长在信中写到:

“认识您30多年了,在很多人看来,您就是个传奇人物,但是,只有我看你很普通,您手术后靠在椅子上,胸前是湿透了的手术衣。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双手在微微颤抖。”“你叹口气说,力气越来越少了,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记住给我擦干净。不要让别人看见我一脸汗的样子。”

吴孟超说:“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消灭肝癌。”虽然这个工作还做不到,但是,他不会停步,他要培养出更多的接班人继续研究下去。

猜你喜欢

吴孟超肝胆外科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吴孟超越院士简介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吴孟超院士简介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