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就是个种了一辈子稻子的农民

2018-04-22陈启文

老年世界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试验田稻子袁隆平

陈启文

这条通往稻田的路,在长沙东郊马坡岭的树木与田野间蜿蜒曲折,89岁的袁隆平在这条路上走了大半辈子了。“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带着特有的袁隆平式幽默,却也透出一股倔强的认真劲儿。

偌大一片稻田,在一座省城已经十分鲜见了。

这是杂交水稻的试验田,又何尝不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1978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注定是亿万中国人要铭刻在心坎上的一年,一个依然年轻的共和国迈进了一个黄金时代,而此时已年近天命之年的袁隆平也进入了春秋鼎盛的岁月。这年早春,那被冬日的阴云长久笼罩的北京,云开日出,而那让人们期待已久的春风,也给在春寒料峭中匆匆行走的人们吹来了丝丝暖意。袁隆平也从他南方的稻田里匆匆赶来了,赶来参加他绝对不能缺席的一次划时代的盛会——全国科学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那充满震撼力和穿透力的讲话,成为开启一个伟大时代的宣言,他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再次明确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就这几句话,让一向不关心政治的袁隆平猛然间感觉到,长期束缚着自己的无形的绳子终于松绑了,那长期禁锢着自己的桎梏也应声而解了。

大会闭幕式上,袁隆平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这也是袁隆平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奖项。在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那篇《科学的春天》充满激情与诗意的呼唤中,“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后来有人评说,“全国科学大会是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先声,由此开启了一个大国从颓败到中兴的不朽神话。”

就在这一年,袁隆平晋升为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试验田,从此,这位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就在试验田里年复一年地耕耘、播种,把杂交水稻的种子播撒到九州大地甚至全世界。

袁隆平弯着腰,把头长久地栽在禾丛里,古铜色的脸上绿光摇曳。这模样让我蓦地想起我最熟悉的一个老农,我那种了一辈子稻子的父亲。他老人家就是这样说的,“其实我就是一个在田里种了一辈子稻子的农民!”

诚然,他又绝非我父亲那样的普通农民,这样一位依然健在的人,早已提前进入了民间信仰,在无数吃饱了肚子的老百姓心中,他就是当代神农,一个活生生的“米菩萨”。这可让他犯难了,他一听这话就连连摆手说:“不敢当,实在不敢当啊,菩萨在老百姓心中是能救苦救难的,我又何德何能,我不过是中国稻田里的一介农民而已。”

袁隆平一直把自己当作亿万农民中的一个,他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农民和亿万个农民的故事。有许多素昧平生的农民慕名而来找他。他的门永远是向农民敞开的,他也没有关门的习惯。可他实在太忙了,身边的工作人员只能替他挡挡驾。有一次,几个来找他的农民在袁隆平办公楼的门口被挡住了,袁隆平听见楼下的动静,赶忙下楼,把那几个鞋子上直掉泥渣子的农民迎进自己的办公室,又是让座,又是倒茶。几个农民开始还有些紧张拘谨,一看袁隆平这样平易近人,模样也跟自己差不多,一个个都放开了手脚,有的还跷起二郎腿,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每次送走了这些农民朋友,他办公室的地板就会落下许多带着泥土的脚板印。袁隆平却笑着对那些脸色有些难看的工作人员说:“这就是接地气啊,我们这些搞农业科研的,不能关起门来搞试验,要多与农民打交道,农民比我们更清楚种子好不好,我们不但要按照农民的需求来培育种子,还要知道农村粮食生产方面最新、最真实的情况啊!”

由于长年累月与农民打交道,农民心里想啥,袁隆平很清楚,用农民的话说,“饿肚子的时候想吃饱,吃饱了肚子想发家”。心思对路了,才会聊到一块儿。农民说,杂交水稻可以吃饱肚子却挣不来票子,由于种粮食不挣钱,很多粮田都种上烟叶了,还有些好端端的田地都抛荒了。这也是袁隆平最大的担忧,一方面,谷贱伤农,如果粮食减产就是致命的问题,长了嘴的都是要吃饭的,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能少。另一方面,光靠种粮确实很难致富,为此,他多年来琢磨出了一个法子,就是让农民“曲线致富”,譬如说他发明的“种三产四”工程,三亩田的水稻就能打出四亩田的稻子,以前一亩田也养活不了一个人,如今三分地就能养活一个人。这样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田地和劳动力用来搞多种经营,种蔬菜、水果、茶叶等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这样农民不就富起来了吗?

一个心里装着农民的人,也被农民装在心中。2012年秋收过后,几个农民从远在湘西溆浦县的乡下赶到长沙,他们就像进城里走亲戚一样,给袁隆平送来了土鸡和土鸡蛋。袁隆平待这些农民也像亲戚一样,他们这么远送来的东西,他也会收下,但都会折算成钱给他们,这不是买卖和交易,而是亲人间的人情往来。不过,这些农民还不只是给他来送土特产,他们是特意来给袁隆平颁奖的。原来,这年,袁隆平选择他们村为超级稻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突破900公斤大关。这次来送匾的唐老倌,惊喜地告诉袁隆平:“我活到六十四岁了,还从没见过这么好的稻子,别说我,我们村里一些八九十岁的老人,也都说从来没见过!”老乡们说,“不但产量高,煮出来的饭也特别好呷,那个香啊!”唐老倌乐得跟小孩似的,说到那大米饭时还连连咂着嘴,一忘形,口水都流出来了,他有些不好意思,急忙用手遮住了嘴巴。几个老乡一下乐了,袁隆平也乐了。他郑重地接受了这个由农民颁发的奖牌,笑呵呵地说:“我领到过很多奖,农民给我颁奖还是头一次,在我看来,这个奖比诺贝尔奖的价值更高,更荣耀!

猜你喜欢

试验田稻子袁隆平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稻子黄了
众说港大深圳医院“试验田”
稻子熟了
思埠康尔 微商+直销的试验田
最高法巡回法庭实实在在搞改革——司法改革“试验田”精耕一年硕果累累
上城区:打造可持续发展试验田
向袁隆平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