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教育理念下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高校的运用
2018-04-21罗鹏
罗鹏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系统的一次改革,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根据现代教学倡导的十大理念,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评价标准都发生了改变,特别强调学生作为教育主体所发挥的作用。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在研究性学习五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存在的问題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教育主体;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现代教学倡导的十大新理念是:1.以人为本的理念;2.全面发展的理念;3.素质教育的理念;4.创造性理念;5.主体性理念;6.个性化理念;7.开放性理念;8.多样化理念;9.生态和谐理念;10.系统性理念。
结合上述的现代教育理念,我们可以把研究性学习从五个维度加以设计:
从上面的五个设计维度可以看出,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学生、评价标准都发生了改变。老师不再扮演教育中绝对权威的角色,转变为“指点者”、“询问者”;学生也摆脱了被动听课的状况,转变为教学过程中互动交流的主要角色;对教师教学任务完成质量的评价从学生成绩这一唯一标准转换为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科知识的根本理解和运用、对课堂氛围的感受与参与等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评价标准。在这些转变过程中,学生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的社会价值也得到了彰显。这种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教育系统的一次改革,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本身的价值,其侧重点与以往的强调学习成绩有所不同,侧重的是通过学习过程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问题的看法、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学习过程的感受以及对于结果的评估。教学主题的设定由老师和同学共同商议后最终加以确定,因而会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选择,充分融合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教师的诉求。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将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方法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要广泛涉猎与学科相关的各类知识,掌握全新的知识构架,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验,才能够胜任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任。
二、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在如下五个方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
1.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尽管研究性学习活动无法等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但其组织形式和探究过程非常相似,能够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相关体验。
2.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研究性学习具有多元目标,包括激发创造精神,增强主体意识,陶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会收集与处理信息,学习体验科学研究,学会人际交往,养成合作精神,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等。
3.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注重研究结果,而是让每个学生经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4.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能够对学习过程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必要时为学生提供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等方面的支持。
5.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同学之间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同时,在社会调查访谈、外出收集资料、向专家请教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合作伙伴的同心协力,而且要独立运用社交技能与对方进行沟通。因此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通常要经过以下五个基本阶段:
1.问题分析阶段:按兴趣或特长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规模适中且允许人员流动,小组及小组之间开展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然后通过调查、学习、讨论等方法制订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2.信息收集阶段:这是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阶段。学生开始收集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教师要在获取资料信息的基本方法、如何筛选资料信息并作价值判断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避免学生产生过强的挫折感。学生可以通过图书目录、统计年鉴、书籍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学习专业知识,查找数据,逐步建立起解决该领域问题的知识体系,并形成自主思维的能力与习惯。
3.综合研究阶段:经过信息收集阶段之后,学生重新回到学习小组中,利用所学到的新知识重新对问题做出评估。学生通过设疑、质疑、交流、合作、研讨等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本阶段,学生要应用所学到的新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生通过对现实中问题的解决,将所学知识进行外化,新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得到巩固与应用,从而牢固地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4.成果展示阶段:各小组利用小论文、图表、模型、影像等不同形式来展示和汇报自己的研究结论,展示得出结论的过程。成果展示既要依据一定的课题内容,也要依据自己的特长和客观条件的许可程度来决定。
5.反思阶段:一旦问题得到解决,学生需要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对自己或他人的表现做出评价。指导教师应适当作一些关键环节上的点评,帮助学生归纳与总结。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以及对新知识的反思,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元认知能力。
四、研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核心问题及对策
1.研究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全过程。有三种解决办法:一是对课题的评价实行过程性评价导向,明确项目结题的基本要求;二是加强教师对课题的指导和监督,保持与课题组的经常性沟通,了解课题的最新进展,并要求课题组定期提交阶段研究报告;三是不断激励。在检查学生进度的同时,要适时地对学生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肯定,鼓励其继续下一步的研究。
2.研究工作呈随意性。指导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这种情况,可以从两方面加以解决:一方面要强调科学研究的严肃性,不允许有任何不严谨或虚假的结论;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科研方法的指导,把课题研究逐步引向深入。
3.组长单独做,缺乏团队合作。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做好组长的工作,弄清楚问题出现的环节,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其次要帮助组长理清小组内部各成员的关系,避免不良情绪的蔓延;最后要审核小组的分工是否合理,明确各个组员的责任,强调要“在其位,思其职”。
4.遇到挫折不能迎难而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加强指导,培训学生社交和沟通技巧,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和设计,同时尽量为学生的研究创设良好的外部条件。
5.研究方法不规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定期举办培训讲座,对学生进行常用的研究方法的培训,并做好课题研究的跟踪和答疑,指导学生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规范学生的研究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