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关问题及对策
2018-04-21李娜
李娜
摘 要: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分为农业信息化相关方、硬件建设、软件建设三个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农业信息化应紧紧围绕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方--政府、农民及其中间环节,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同步展开,制定相应具有可行性的对策方案,以更强的实效性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问题;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由此可见党和政府建设农业信息化的坚强决心。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农业信息化建设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根据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将我国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农业信息化的相关方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足。
从农民层面来看,农民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最主要的参与者和主体,农民信息意识和参与意识不强,农业信息网络传播必然受。从政府的层面看,政府投入不足,部分地方政府对农业信息化意识不高,严重影响了农业信息化产品的供给,也使农民无法分享农业信息化的。在目前政府尚未能够向服务型政府完全转变的情况下,政府的导向作用往往是进行建设的前提条件。
农村信息化市场的市场配置效率低,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对信息化成果的敏感性和需求渴望。农村信息化市场的市场配置低效率主要表现在市场在农村信息化的相关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这种配置的不合理性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市场垄断以及信息不对称等,为了保证市场对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就必须有较充分的市场竞争以及较充分的市场信息作为前提条件。
2. 农村信息化的硬件建设落后
尽管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和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农业信息化技术实用性不高,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整体上来看,当前的农业信息技术很难满足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3.农村信息化的软件建设不足
农村信息化的软件建设既包括狭义上的软件建设,也包括广义上的软件建设。狭义上的软件建设是指与农业信息技术的硬件相对的软件配套开发。当前我国农业软件建设严重落后于硬件建设,导致农业信息资源不能集成扩散,信息技术硬件的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业软件发行量少、开发难度大、公益性强、利润率低,导致专业软件企业少,部分农业科研单位的软件开发也多注重科研先进性,轻视实用性和应用性; 另一方面,缺乏统一的农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农业软件开发缺乏统一规划,技术标准不统一,投资方少,导致农业软件产品十分稀缺。
通过对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总结,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依旧面临许多阻碍,无论是农业信息化的主体,还是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较多问题需要克服。因此,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对策研究时,不仅需要从政府角度进行分析,其他方面如农民、市场和技术等也应加以关注; 既要从全国范围内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实施对策研究,也需结合各地实际进行因地制宜的对策探讨,并实地进行考察和可行性分析,提高对策实用性。
一、政府角色: 主导者和引导着
各级政府应根据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扮演好前期的主导者和后期的引导者角色。在农业信息化早期建设过程中,政府有必要担当好主导者的角色,引导企业农民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并对农业信息化进行适当有效的投资。开发培育农业信息化的市场,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在后期农业信息化发展中,政府要注意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防止出现盲目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为此,各级政府需要做好和加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各级政府都应当提升农业信息化的意识,对农业信息化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有清晰的认识,按照中央的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有条不紊地推进当地农业信息化建设。第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进行有效监管,防止部分地方有农业信息化建设之名,而无农业信息化建设之实,并打击以农业信息化建设为借口进行的贪污腐败以及坑害农民利益的事件。第三,对农业信息化教育进行投入,为农业信息化建立足够的人才储备,支持农业信息化科研的开发与投入。农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有效支撑,政府作为教育的引导者,有必要对农业信息化的教育方向、人才培养制定合理的规划。
二、农民主体: 参与者和受益者
农民既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是农业信息化的主要受体,农民素质和意识事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教育,帮助农民提升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应当运用各种媒介提升农民信息化的科学素养,如利用电视、网络、电话进行宣传普及信息化知识,以及开办农民图书室,农民培训班等; 另一方面则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从供给需求的角度刺激农民的信息需求,同时降低信息利用成本,提升信息资源的实用性,提高农民参与信息化的热情。
三、中间组织: 维系者和推动者
如果我们将政府的主导者和引导者作用视为宏观考量,将农民的参与主体角色视为微观考量,則中间环节就是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和纽带。农业信息化的中间环节,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既是宏观战略分解和实施必然经过的环节,也是将信息化成果集成扩散给广大农民的重要途径。农业信息化的中间环节,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既是宏观战略分解和实施必然经过的环节,也是将信息化成果集成扩散给广大农民的重要途径。
总之,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业信息化道路,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农业信息化作为一个综合性、政策性、实用性较强的课题,许多学者基于自己的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基础信息设施和信息资源不断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以及高新技术不断走向应用。但依然还存在着相关方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足、农业信息化硬件建设落后、农业信息化软件建设不足等问题。为更好的解决以上问题,一方面需要宏观的建设指导,另一方面具体细化的对策方案不可或缺。国家战略的规划、农民意识的自觉与中间环节的发展应互为辅助,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依据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实际,制定出相应具有可行性的细化的对策方案,加强国家、农民与中间环节之间的功能维系,以更强的实效性推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成效与展望[J]. 郭永田.电子政务. 2012(Z1).
[2]资本下乡需防止“公司替代农户”[J]. 长子中.红旗文稿.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