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供电所管理中有效降低线损的探讨
2018-04-21郑日琪
郑日琪
摘 要:线损作为农村供电所核心技术指标,是维持其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前提。但是,如何在此过程中加强线损管理工作,提升农村供电所管理水平,是目前电力工作者首要探讨的焦点。对此,本文借助对线损概念及类别的思考,明确其制约因素,以此制定有效的线损管理或强化措施。
关键词:农村供电所;经营管理;线损
线损管理是衡量供电所经营状况的关键指标,特别是农村供电所,线损管理不仅和供电所经济利益存在关联,更是对自身管理水平的客观反映。
一、农村供电所管理中线损问题的主要成因
引起线损问题的成因相对较多,具体可从以下几点予以说明:
首先,自身因素。即由线路自身电阻引起的电能消耗问题。
其次,未对电器设备消耗的电能予以计入。即电能表线圈耗能:如单相感应式电能表,耗能1kw·h/月,单相电子式电能表,耗能0.3-0.4kw·h/月;配电室、配电箱耗能,每台月耗能约为10kw·h,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也存在耗能现象;熔断器接触不良引起的耗能;线路处未安装有线电视放大器引起的耗能;电能表故障,经处理后尚未补回的电能。
1.线路导线(含接户线)流过电流时在导线电阻上消耗的电能
2.未计入售电能量的电器设备消耗的电能
1)用户电能表线圈消耗的电能,单相感应式电能表每月每只约1kW·h,单相电子式电能表每月每只约0.3~0.4 kW·h;
2)配电室或配电箱中交流接触器消耗的电能,每月每只20多kW·h;
3)配电室或配电箱中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消耗的电能;
4)配电室或配电箱中熔断器接触不良消耗的电能;
5)线路上未装表计量的有线电视放大器消耗的电能;
6).用户电能表故障处理少补回的电能。
3.其他原因引起的电能损耗
1)绝缘子击穿或绝缘子表面污秽等原因导致低压线路漏电或放电;
2)线路通过树木、攀藤植物等对大地的放电;
3)电能表或互感器的误差,包括本身误差、使用环境造成的附加误差和接线错误等造成的差錯等;
4)线路或接户线接头接触不良所耗电能;
5)人为窃电;
6)抄表差错,估抄、漏抄和错抄;
7)个别配电台区存在的电力电缆因线径偏小发热,或三相四线制线路错误使用三相三线铠装电缆外加一根中性线接线,因零序电流在电缆金属保护层中生成涡流造成的电能损耗;
8)三相负荷不平衡,造成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损耗增加;
9)谐波可能对电子式电能表造成干扰少计的电能。
二、农村供电所管理中有效降低线损的措施
1、技术方面
对于农村供电所而言,技术线损问题的把控,是目前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更是保证农村电力水平智能化、科学化的前提,可从以下两点予以阐明:
其一,科学配置电网线路。电网线路布局的不合理性、不科学性等问题,均是引起线损上升的主要因素。即只有在科学且合理的布局下,方可实现对线损率的把控。对此,应在实际电网线路架设期间,对以下事项予以侧重思考:对线路予以精简,以此强化电源点的建设;电源点选择时,应按照运用小、容量多的特点,禁止出现超出供电半径的问题;预防迂回线路的存在,对线损过大的线路予以更换;科学调节线路布局,提高电压质量,降低线损;导线选择时,应以经济利益的角度为衡量点,避免线路接头,用以减少电阻损耗[1]。
其二,提高变压器运行率、使用率。依据农村供电所实际情况,对变压器数量、规格参数予以合理调整,再经负荷变动趋势的思考,对变压器空载问题施以严格控制,利用负荷转移的方式,对满负荷或超负荷变压器进行调整,不仅可起到节约能源、降低线损的效果,还可提高变压器运行率、使用率。
2、管理方面
第一,加强变压器管理。变压器管理不严谨、调整不当等问题,均是引起线损问题的主要成因。农村供电所虽对变压器采用定期检测的方式,以此杜绝故障问题,但却因检测周期相对较长,致使资源大量浪费。对此,笔者建议若要更好实现线损问题的把控,则应加强变压器管理工作,通过系统监测和维护等形式,避免各类问题的出现。即依据供电所实际运行状态,对变压器予以灵活调整,制定间隔时间相对较短的监测周期,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变压器故障问题,再经时间规律的运算,对监测周期施以有效调整。再者,还应在变压器到位后,及时开展维修维护工作,从根源上预防线损问题的出现。
第二,健全相关管理体系。若要做好农村供电所线损问题管理工作,则应借助管理线损队伍的组建,以专门监管且负责线损的方式,加强线损管理作用及必要性的彰显。同时,供电所还应以自身管理现状为依据,拟定较为健全切完善的线损管理制度,再通过相应指标的融合,确保供电所线损管理工作的序性化开展。除此之外,还应强化临时用电管理。对此,笔者建议可通过简化程序、优化服务等形式,加强线损管理工作。再者,借助对供电服务定时或不定期的调查,强化各区域用电管理,使其能够从根源的角度杜绝漏电、跑电和冒电现象[2]。
第三,加强工作人员线损管理意识。对于农村供电所而言,若要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则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使其能够对线损管理予以全新认知。即借助岗位培训、知识讲座、继续教育等手段,在提高其综合能力的同时,从人员的角度杜绝线损问题。再经责任问责制的拟定,将线损管理工作予以分层拨划,加强工作人员对自身岗位责任的认知。另外,还应通过下乡宣传的方式,告知用户违规用电、窃电的危害以及相关的责任,使其能够在加强法律意识的条件下,降低供电所经济损失。
第四,加强不计入电器设备电能损耗的管理。即最大限度上避免对感应式电能表的运用,必要情况下可选择电子式电能表,因该类电能表具有损耗低、防窃电和灵敏度高的特点;彻底消除熔断器、线路接头等部位接触不良问题,且在必要情况下避免低压电缆发热;定期对电能表予以巡视,以便能够及时发现电能表故障,追回应补电能,降低损失。
第五,严格控制导线流过时的电能损耗。若要导线流过时电能损耗问题的控制,则应从以下几点入手:即尽可能保持三项负荷平衡,减小中性线电流,若中性线电流趋近于0,则减少25%以上的电能损失;有效对低压线电流峰值予以控制,使其保持负荷电流均衡状态,原因在于:相同电能下,60min使用完和4h内均衡用完相比,后者线路损耗是前者的1/4;将变压器位置控制在用电负荷中心处,以XX粮食加工厂为例,和变压器间的距离为300m或100m时,电能损耗比为3:1。
结束语:
由此可见,引起农村供电所线损因素相对较多,若未对其加以有效处理,则必将会对供电所经济利益造成影响。对此,笔者建议应在农村供电所实际管理中,加强技术、管理两方面的思考,以期能够在保证线路科学布局的前提下,解决各类管理问题,以此实现供电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杨涛.乡村供电所管理中有效降低线损的方法研究[J].乡村科技,2017(6):91-92.
[2]邱力立.降低农村电网线损的措施分析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17(2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