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研究与对策

2018-04-21董家延

科学与财富 2018年5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金融服务农村

董家延

摘 要: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跟城市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并就如何解决在农村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服务;经济发展

一、农村金融服务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一是能够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量的资金,解决部分农民的生存问题,同时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丰富的金融服务产品能够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带动生产要素的流动;三是有利于控制农村的金融风险。当前,农村的民间借贷十分活跃,这也是因为农民向银行贷款难,但是又有切实的需求造成的。民间借贷的风险较高,如果政府能够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村产生金融风险的概率。

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欠缺

一般来说,农业生产具有天然的弱质性,而金融资本逐利本性注定其对服务对象的要求较为严格,不愿意满足高风险的农业融资诉求。农业生产的弱质性与金融资本逐利性的背离,在资金流动客观规律的作用下发生“虹吸现象”,绝大多数农村不但无法吸纳外来金融资本,本土资本也会被抽离。可见,大部分金融企业不愿将大量资金投放到农业生产领域,导致农村金融基础薄弱,阻碍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康发展的步伐。总体看,我国农村金融风险防范机制较为欠缺。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1. 农村征信系统建设缓慢。在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征信主体模糊,职责定位不清; 信息采集标准不一,真实性、准确性难以确定; 缺乏统一的农业企业和农户个人信用信息承载平台; 缺乏农村信用信息评价体系和共享机制等。

2. 农村社会信用文化缺失,容易滋生金融风险。我国农民信用意识淡薄,对信用管理缺乏认识; 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建设在少数发达的农业地区刚刚起步,农村的逃债、躲债和赖债现象比较严重,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涉农金融机构普遍“惧贷、“惜贷”。

(三)农村信贷担保标的匮乏,担保机制不健全

1. 可供抵押的不动产和准不动产匮乏。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财产主要有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生产性固定资产和耐用消费品等,这些财产在构成担保物的要素上均存在一定缺陷。农民缺乏可供抵押的不动产,不利于其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2. 缺乏可供質押的动产和质权。农民财产性收入较少,农村居民不但很少涉足贵重物品的购买和收藏,也很少有人拥有股票、票据、提单、知识产权等权利,致使农民享有的可供质押的动产和质权严重不足。

三、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对策

(一)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管控机制

1. 多元化发展农业保险主体。目前,我国从事农业保险业务的企业有安华、安信、国元等专业的农业保险公司,也有中国大地财险、中华联合财险等兼营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还有像法国安盟这样的外资公司。这样多元化发展最大的好处是可快速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缺点是商业化运作离不开逐利本质,对承保对象和业务类型的筛选比较挑剔,最终可能没有将最需要救济的对象纳入保险范围。所以,政府应加大助农保险服务力度,尤其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这样可较大程度减少保险补偿机制中寻租行为的发生。

2. 建立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农业保险持续稳健发展至少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大规模参保农户,二是对大灾、巨灾有较强的风险化解能力。对前者除大力宣传农业保险的意义、引导农户积极参保外,还可设定保费补偿制度,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对那些需缴保费额度较大或低收入参保家庭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化解农民参保难问题; 对后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包括大灾风险准备金、财政风险补偿或购买农业再保险等。

(二)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1. 促进农村征信业快速发展。征信体系建设是建立有效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也要从强化农村征信业开始。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农户信用信息采集制度,明确信息采集主体、内容和方法。科学设计信用信息档案标准样式,由政府、金融机构、专业征信机构多方联动,采取入户调查、走访等方式,全面、详尽、客观地采集农户信用信息。其次,建立标准的农户信用信息评价机制,依据农户的收入、房产、林权、种养殖情况、贷款担保情况及其他资产负债等指标,确定农户信用等级,以此作为对农户贷款授信的基本依据。

2.建立守信奖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积极开展征信知识宣传,培育农村信用文化,培养农民和农业组织守信习惯。同时,建立严明的守信奖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一方面,对信用记录良好、信用评价高的农户给予一定优惠和便利,如简化手续、利率优惠、财政贴息、有关补助等。另一方面,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农户予以惩戒和限制,如限制授信额度公示失信人不良信息记录等,对严重失信农户采取限制金融业务等方式予以制裁。以此对守信行为予以奖励、对失信行为形成震慑,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三) 建立健全抵押担保机制

1. 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扩大抵押担保物的范畴。一方面,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和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设计,使农民拥有的房屋和土地使用权与城市居民一样可用来抵押融资。加强制度创新,主要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草场、水面和林地经营权的抵押。另一方面,利用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和自身资源优势,创新动产浮动抵押担保制度。目前,我国农产品的浮动抵押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探索。

2.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其质押担保能力。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现代农民正在逐渐改变靠天吃饭、躬耕垄亩的财产创收模式。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使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土地,渗透到城市和工业化生产领域。他们也可像城市居民一样从事多种经营,获得多重属性的财产权利。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本身更多融入了商业化经营理念,也会衍生多种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 胡逸海.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考[J].现代金融,2011(3).

[2] 梁丹丹. 大力发展小额贷款融资,破解三农融资瓶颈[J].财会月刊,2013( 6).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金融服务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