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18-04-21李春荣

考试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对策

摘要:近年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强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倾向,注重知识的学习更加的充满生活化元素的成分,让生物课堂的学习更加贴近学生们日常的生活内容。本文就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想法和教学过程中的思考,期望能为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对策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注重针对学生完成生物相关知识的有效讲解和验证,使得学生对于生物知识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和学习。传统的生物课堂按照课程大纲教学的目标要求,照本宣科的讲解也不在少数,学生大多对于生物知识有距离感,理论性胜过实践性。所以,近些年来提倡关于更为“生活化”的教学新模式,使用生活中的实例,通过更具生活化的讲解,尽可能地通过生活化的方式验证生物现象和解释生物实验过程,从而让生物学习回归生活化的本质,回到现实中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生物科学知识。

一、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强调注重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培养,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赖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将学习的事物能够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

(2)科学性原则。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的门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许多的生物现象和过程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知识才能够得以解释和理解。注重生物学习的科学性原则的把握,始终坚持生物学习的科学性和实践的科学性,在科学的道路上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可以避免走弯路。

(3)活动性原则。生物知识的学习不是对于生硬的死知识的学习,生物知识更多的是现实中遇到的很多活生生的生活现象,比如黄豆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可以发育成黄豆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这些实践活动中都包含着生物生长发育的规律认识,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现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物實验结果,通过这些实际的生活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对于我们生活的环境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提高学生们的生活能力。

二、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策略

1. 教学情境生活化

要想营造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氛围,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等多重手段,使用视频、动画、图片、声音、文字等多种展示手段,通过感官表象的多方位刺激,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现象及知识的兴趣,做到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尽快地进入到对于生物新课程的学习中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热点、焦点现象及问题,创设学习和交流的新的氛围,使原本复杂、难于理解的事物,变得简单,容易理解。例如,高一生物必修一中第一单元《从生物圈到细胞》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并能够准确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缺乏足够的设备让学生近距离细致地感受细胞的结构。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形象的生活案例对抽象的概念进行具象化处理,以便于学生能够以合适的路径接受具有一定难度和高度的新知识。

2. 教学内容生活化,化抽象为具体

学习可以变得轻松和有趣。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过多的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们传授一些复杂、抽象性强的名词和概念之类的,学生们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对于教师讲授的知识觉得没兴趣,对学习的积极性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多的介绍关于处理问题的技巧方法,却忽视了关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培养,这种不接地气、不能把生活中的实例与课本知识学习很好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确实需要进一步改进了。如在讲授“现代生物技术”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和电视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白血病患者需要移植骨髓治疗,但是移植骨髓治疗成功的几率很低,在移植的过程中会产生抗性等不良的反应。你们知道医生是如何获取可以移植的骨髓的吗?这又涉及什么现代生物技术呢?”可以举一个化抽象的现代生物技术为我们可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现代生物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 加强生物生活化的课外实践

为了让学生们养成细心观察生活、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平时能够做到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并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学生实现能够自主的在生活中对于生物知识进行探索,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内知识的延伸、拓展,进行独立有质量的思考,实现生物知识和生活实践的理想结合,通过掌握的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问题的能力。生物教学实践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在生活中对生物知识进行探索,逐渐形成细心观察生活、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应该善于使用课外实践活动,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在此选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问题》作为教学案例,生物教师可以对此课题活动实践进行探究与实验,即:让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自行的阅读与掌握;然后对日常生活进行观察,看生活中的何种现象与教学内容相符合,做好记录,再进行实验;最后在课堂上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对于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有更为深刻的印象,通过与书本内容的联系,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知识是活的知识,不只是静态的存在。

三、 结语

基于生活化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开展,使原本高大上生物技术理论知识,通过与现实生活的沟通链接,学生将会有更为真实的感受,觉得学到的知识是活的知识,活的存在,这种真切的感受可以起到正向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更有兴趣和动力完成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学习也不再是复杂,枯燥的单向知识的灌输,而成为学生们乐于接受、主动找寻生命价值的积极行动。

参考文献:

[1]朱琳.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7(10).

[2]王心仪.如何打好高中生物的基础[J].明日风尚,2017(23).

[3]吴敏芝.“微课”运用于高中生物学科教学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0).

[4]杜红忍,于忠焕,尹璐,等.浅谈如何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建立实验兴趣社团[J].考试周刊,2017(90).

[5]张杰.拆去思维的“墙”点亮探究的“灯”——浅谈高中生物探究教学中困惑的破解[J].中学课程资源,2014(3).

作者简介:

李春荣,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诏安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对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诊错因 知对策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