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教育的职业思考
2018-04-21魏一峰
魏一峰
摘要:军人的本质特征以及军人职业的角色期待,导致了军校教育与普通院校的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将重点从军事教育学核心是社会学的角度来简要的分析军人的职业教育内涵以及外延,并且探究军人的职业意识对于军校教育定位的实际影响,对于军事院校的特殊与人功能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
关键词:军校教育 职业教育 教育思考
军校教育的改革是当前热议的话题,如何进行军校教育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实现军事教育与普通院校的素质教育相结合,是当前我国军事院校改革的主要特点。也是时代赋予军事教育的新要求,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才能够促使军校教育进一步地走出封闭的区间,更加积极,更加努力的探索与国民教育接轨的途径,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所以在教育改革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尝试将军校教育与国民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探索军校教育与国民教育相接轨的途径,这是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的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之上,军校教育要与国民教育接轨,这并非素食军校教育的教育特征消失,恰恰相反,是军校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和历史趋势所在。
一、军校教育的职业思考
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军人的职业和军人的义务是统一的,军事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军人的职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尤其是当前军队当中的一些军官和士官在职业层面的规划尤其如此。一般来说,军官和士官都必须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具备相应的技能以及专业的素质。而正是由于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确定性,促使了军人的职业意识都已形成,这是军校教育理念的职业意识所在。
(一)从教育对象的角度
从教育对象的角度来看,军事教育与国民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我们将于更加重视对于学员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学生个人对于职业的期待存在着多元化的特点,简单来说,也就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将来会从事不同的职业,所以学生对于职业的期待是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而军事教育则有明显的差别,教育也是十分的重视专业教育,这样的一种专业教育是以軍事教育为主,会更加重视学员的专业素质,专业技能,而军校学员的职业最终也就是军人,是不存在多元化的职业选择的。当学员进入军校大门开始,学员就是军人,就需要遵守军队的一切规章制度,就需要开始,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产生认同,在角色上实现了由人民群众到士兵的转变。而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促使了军校具有特定的教育内容以及特殊的教育文化。这就决定了教育的对象必须首先要认同军人的职业意识。国民教育的对象,在职业期待上就存在着多元化的特点,同一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选择当中可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但是在军队院校却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军队院校学员培养的最终目的也就是培养军事化人才,其职业路径是单一的,并不是多元化的,所以军队院校的学员对于自身职业的预期也没有多元化的必要,这就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二)从社会意义的角度
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来看,所谓的职业意识,包括对于所从事职业的价值评估,心理预期经济收入以及社会地位等等方面的认同。而对于军队院校的教育来说,职业的特殊性,是区别于士兵和平民的客观存在,因此也就决定了军事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这样的特殊性,才能够促使军校学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以及人生观,在所有的职业当中,只有军人这一行业是承担着神圣的社会职能的,在人民群众当中竟然具有十分崇高的社会地位,军人是用鲜血和生命来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的。尤其是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之下,国际范围内的地震有信心的国际冲突时有发生,军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所扮演的角色也开始发生变化,我想稳定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执行特殊任务的使命,为当兵就要打仗,就要打胜仗,士兵随时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士兵的专业能力关系到战争能否取得胜利,而战争的胜利与否则关系着国家的休憩存亡。所以对于军人价值评估以及其他的职业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如果军队院校的教育工作离开了军人这一职业本质来谈教育,那么只能够是纸上谈兵。
在此基础之上,首先就需要明确,今天的军校学员,就是明天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的战士,军人身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社会使命极其复杂,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就需要培养军校学员的职业认同感,培养军校学员的荣誉感,在军校的学习训练过程中,促使学员逐步养成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严格的遵守纪律规章,这是新时期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
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无论何种职业都无法剔除职业自身所包含的经济属性,儿童军人的职业层面来看,军事教育如果仅仅只限于经济属性,那么必然有失偏颇,在军校教育的过程当中,要更好的把握学员的职业认同感,还需要兼顾学员正常的心理预期和职业定位,尤其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的情况之下。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关键是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准基点,分清层次,扬长避短,积极的克服狭隘的功利主义的影响,让学员拥有更加更加健全的人格,拥有更加良好的职业形象,对于自身的职业更加认同,只有学员清楚自身的职业角色,才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当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样一来才能够进一步强化军人的素质,充分的了解军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查尔斯·H·科茨, 罗兰·J·佩里格林.军事社会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1996 .
[3]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北京:战士出版社,1978 .
(作者单位: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