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阅读交流课常态化的有效尝试

2018-04-21王水招

考试周刊 2018年38期

摘要:课外阅读兴趣的最重要的引导者还是老师。教师需要长远眼光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通过各种形式来检测评比学生的阅读收获,使学生爱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使阅读交流课是一种常态。

关键词:课外阅读的意义;交流课的常态化;交流课的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素养的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专家和课标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应该养成专心阅读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但是,社会和家庭注重娱乐,学校注重分数,在这个歌舞升平的好时代里,人们却活在文化沙漠中。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家长认为课外读物是闲书,宁可花大把时间在补课和购买教辅资料上。老师为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评比,大搞题海战术,对明知课外阅读意义重大却无力落实,学生自然是受害者,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压力下,看书的作业形同虚设,阅读的兴趣渐渐消损。

其实,课外阅读兴趣的最重要的引导者还是老师。教师需要长远眼光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通过各种形式来检测评比学生的阅读收获,使学生爱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举行阅读交流课是一种常态。人是爱分享的动物,读书心得学生更爱分享,只要给他们平台。同时,分享中,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织,心灵的启迪,这些东西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内心留下痕迹,慢慢沉淀下来,日积月累的影响就形成了叫素养的东西。作者从2012年开始,尝试通过阅读交流课来促进阅读,提升语文素养。经过5年的坚持和实践,所教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显著提升。下面,就课外阅读交流课的常态化形式谈谈作者的做法。

一、 课外阅读交流会的课程常态化

(一) 时间固定

课外阅读搬进课堂内,每周的星期一固定为课外阅读课,每月的前2周是看书,后两周为交流。在课堂上给他们固有的时间阅读,他们是热烈欢迎的,而且成为习惯之后,他们常担心这阅读课会被放假的时间给冲掉,如果要占课外阅读课为课内文章教学课,他们会非常失望或者抗议,老师给他们时间的保证也成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坚持。

(二) 内容统一

每月全班同读一本书,统一网购或者自由购买。每学期共买4本课外作品。现在已经是不缺钱买书的时代,人手一本自己购买的课外书籍,在统一的时间阅读,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沉浸在文学作品中,时间在全班静静的阅读中流淌。书目的选择和确定时间在开学第一周。由学生推荐,组长开会讨论出8本书,再由老师和组长确定4本。也可以每月由老师推荐一本书,由班长统一网购。

(三) 分组与考评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喜欢阅读,有动力,把学生分组进行竞争考评。作者尝试的分组的形式有两种:一是根据座位就近的原则,三桌6人为一组,全班48人就分为8组。每学期评比出一个冠军小组,每个成员奖励一本书和奖状。每学期还会在全班范围评选出阅读之星的冠军,亚军和季军,获得奖品和奖状。

二、 多种形式的交流课探究

常态化后的阅读交流课,对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起到了很有效的促进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心理素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辨别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交流和辩论中,锻炼了自己的口才,提升了对作品的认识,有时,交流的收获会大于阅读本身。

每月后两周星期一的语文课为交流会,交流疑问,分享读书心得,辩论不同认识,答辩别人的提问……交流会的形式多种多样,不管哪种方式,学生通过阅读、分享、思考、讨论、辩论、博采……使得原来的认识有了扩展、提升、沉淀、内化,丰富了见识,加强了积累,训练了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学生对阅读课和交流会充满期待,每次交流都热闹非凡,有时候思想激烈碰撞,就争得脸红耳赤!2015年入学的这届学生,七年级至八年级下学期,阅读了《草房子》《城南旧事》《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平凡的世界》《摆渡人》《了不起的盖茨比》《繁星·春水》《好吗好的》《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他们最幸福》!

作者尝试过的交流会形式有:答辩式、分享式、申论式、辩论式。

(一) 答辩式

读完《摆渡人》,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交流的:

1. 每个学生提出一个自己的疑问,或者用来考别人的问题;

2. 8个小组长收集本组学生问题,选出一个问题上交,作为答辩论题;

3. 老师收集答辩论题,并抽签决定上台答辩的学生;

4. 被抽到的学生在台上抽取一个问题作答,老师做评委,打分(1~5分的等级);

5. 如果台上学生的这个问题答不好,台下的同学可以抢答补充,并获得抢答的机会。

(二) 分享式

读完80后作家大冰的4部系列作品《他们最幸福》《乖,摸摸头》《阿弥陀佛么么哒》《好吗好的》之后,因为内容都是中篇小说或人物随笔,因此采用上台分享“最喜欢的故事”的方式。分为主动分享和被动分享!主动分享分值较高,被动抽签分享分值较低!因为人人都有一套书,这套书深受学生欢迎,分享复述故事也积极主动,气氛活跃,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是主动抢着上台分享的。

(三) 申论式

寒假看完《平凡的世界》一书之后,老师引导学生罗列出书中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的人物线索,选择一组恋爱关系分析他的爱情基础是什么?谈谈你对爱情的含义认识以及你未来向往哪种爱情方式?写一篇不限字数的文章!学生写的爱情观点非常有趣,有的幼稚,有的长篇大论,有的成熟有见地,我把他们收集汇编成了《爱情宝典》,学生欣喜万分。

课标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交流课就是让学生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获得审美乐趣和分享的愉悦。课外阅读交流课促进学生由被动阅读过渡到主动阅读,提高了语文素养,是值得尝试和受学生欢迎的。

参考文献:

[1]劉文军,倪刚.借评价促阅读:课外阅读有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学研究,2015(9).

[2]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3]黄丽雯.以比带读,较出深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8).

作者简介:

王水招,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