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与广电媒体融合形态刍议
2018-04-21杨涛林琳
杨涛 林琳
2015年,在广电改革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首次提出“广电+”概念,和其他传统行业一样,广电也在探索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路径。经过三年左右的实践摸索,电视媒体融合早已成为全行业共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领导提出建设智慧广电,构建“广电+生态圈”的观点,这一次的战略转型,是一次从节目形态、节目内容到传输覆盖,再到服务手段的全面变革。新发展形态下,网台角力已经被摆到台面上,传统广电媒体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必须迅速向市场化转型。
一、从“人治”出发落地“广电+”战略
田进提出的“广电+”概念,主要有三层意思:第一,所谓“+”,就是原有广电的升级,要打造升级版的广电。第二,所谓“+”同时也是增加的意思,就是广电的扩容,增加非广电的业务、功能。包括增加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其他综合信息服务。第三,所谓“+”,当前最迫切的就是“+互联网”,就是要拥抱互联网、占领主阵地。要通过“+互联网”,尽快实现广电技术、内容、业务、形态、功能等各方面的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广电的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
与此同时,几年来,传统媒体改革论、融合论不绝于耳,但落实到具体行动,总难免困惑。管理机制与新时代媒体传播需求不匹配,采编理念与先进传播技术结合不融洽,种种“无法融合”带来广电媒体拥抱互联网的困难。也有文章指出一些改革路径,如从观念上——把电视频道转变为产品,将每一个独立点电视台视为一款手机APP,所有制作的节目都在该软件上陈列,予以观众按照个人的喜好选择点击;把电视观众转变为用户,将传统固定时间收看的用户转为全天候点击收看的用户,用点击率和收看时长统计取代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把传播转型为运营,对广电单位进行公司化改革,如制播分离等:把渠道转变为平台,主动整合资源,建立更有效的信息到达机制。以及从功能上——由客厅收看转型为移动收看,将电视从客厅解放出来,不再是定时定点的播放,而变成了移动点播:终端从功能转向智能,电视机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输出终端,而要变成一个可以互动,集多种功能的智能平台;传输渠道由专网变为公共互联网……
拥抱互联网、迈向“广电+”,看似方式很多,但落地到湖北广电的现实情况,在如此多需要向外借力的改革步伐中,我们首先需要“+”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视行业,首先要解决的是人员的流失现象。
从懵懂走向成熟的几十年,中国广电媒体实现了拍摄技术的“大跃进”,在诸如摄像机、灯光、音响、舞美等技术层面,基本能做到同级媒体单位无差别,一线广电集团比肩国际一流制作水准的同步。那对于广电媒体而言,真正的“器”便是那些能熟练操作使用这些设备,通晓节目制作流程的人。
一名成熟的电视人,需要经过数年甚至十数年的培养,或历经多种岗位、数个栏目,慢慢成长为多面手,或是在某一门技术上出类拔萃的专精人才。这样的人一旦流失,势必会为剩下的工作人员增加工作压力,也多少会影响到节目的品质。然而,伴随传统媒体经营、创收的日益艰难,广电、报纸等传统媒体原有的职业光环不再,一来难以吸引年轻能力者加入,二来留不住已有的成熟经验者。再者,相较其他行业和媒体,电视台人员管理机制较为特殊,尤其在这几年被大為发扬的制播分离模式,电视节目和电视栏目的制作更多依赖于外聘人员。
以湖北广电为例,很多实习生在工作了一年半载后,发现“转正”不易,便自然选择去其他地方发展。留下来的经过三五年实践,已经能独挡一面,却仍然没能获得合约保障,在变动性如此大的用人模式下,导致广电媒体人员的“出走率”较高,进而形成眼下广电传媒人员构成偏中老年化,采编、制播人员缺乏活力与动力的窘境。
二、优化资源整合与信息整合
近一两年,传统广电向现代视听媒体转型发展、抢占新媒体传播制高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广东广播电视台与聚划算、云图电商携手合作,成功打通了电视端、电商平台,以及农村电商企业的连通渠道;北京电视台推《BTV优选》将电视硬广与移动互联网营销及电商相融合,探索产业链运营;福建广电与湖南、广东、山东广电签订战略合作,加强在智慧城市新业务层面的合作;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正式挂牌成立,推动传统广电向现代视听媒体转型发展。
众多兄弟广电媒体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广电+”,大家尝试的方向、形式各有不同,但可以总结的是,广电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优化资源整合与信息整合。Netflix首席产品官亨特在最近的一次公开演讲中直言,未来将没有电视广告,一种是付费玩法将取代广告,另外一种则是精准广告,用大数据直接推荐。那如何将广告这块大蛋糕依旧紧握在电视手中。首先,不能让已有的观众群流失,这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其次,做出好节目,尽可能多的吸引观众回流,养成新的目标群体的收看习惯。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融媒体”,打造立体的传媒体系。
例如:一档节目或是一则新闻播出后,可以在新媒体上实时开展互动话题,并让大家能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送出礼品(虚拟货币或实物)。又比如,可以打造一个武汉的城市地图,或者是湖北省的城市地图,将最近一段时间的热点,美食推荐,打折活动,断电停水信息等等都标注在地图上。随着新闻和节目的播出来进行每日更新.并可以点开观看对应的节目视频。既然在新媒体时代,我们无法做到比网络更快的时效性,那么作为“广电+”的战略构想,就应该做到资源整合和信息整合,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有效信息的传达性。
如此一来,在互联网大潮下的传统媒体,便能扬长避短,有望在“E”时代寻求长久立足。在适应新的大环境的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将这些优势进行整合和利用;及时引进新鲜血液和保留已有人才,让他们为广电的未来蓝图鞠躬尽瘁,才是为“电视+”模式下的不死法则。
三、湖北经视《一夜惊喜》实践“广电+”
湖北经视《一夜惊喜》是2017年推出的一档综艺大小屏互动的购物节目,是集媒体融合、综艺元素和电视购物为一体的全新节目形态,主打直播过程中大小屏博弈概念。节目初期,为了迅速打响节目的知名度,节目组策划了“爱要大声说出来”系列活动,标志性的红色“说爱亭”走遍武汉三镇,近千人在说爱亭里道出关于爱的呼唤,在《经视一锅鲜》、《经视直播》中展播了20多条温馨的短片,湖北经视微信公众号、一夜惊喜微信公众号、长江云、腾讯新闻、新浪微博等也推广宣传了“说爱亭”,进一步扩散传播这些短视频,提高了《一夜惊喜》节目的认知度。
2017年5月21日,《一夜惊喜》开播当天,“一夜惊喜微信商城”同步上线,首播900多组的销量证明了团队的实力和凝聚力,这一场漂亮仗之后《一夜惊喜》稳妥地步入了正轨,直至今天,一夜惊喜共向观众推荐了上百种实惠好货,平均每期销量都能达到500多组,单期销售额从十几万元到三十万元不等,空调净水器专场更收割了近六十万元的销售额,电话与商城两种销售方式的收入差距也逐步缩小,网络商城的活跃会员数已超过万人。
节目组还联动了“找主播平台”的网红主播,每期节目进行同步网络直播,为节目吸收了大量的年轻粉丝,让更多年龄层的观众知晓《一夜惊喜》。节目满足观众对综艺娱乐节目需求的同时,增加互动性和节目广告吸附力。电视购物版“非诚勿扰”,男神团站台推荐,观众手机投票选择,现场游戏定价,商城、热线同步售卖。大小屏互动、博弈,使节目不仅具有综艺娱乐节目的观赏性,还能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全面互动。除了完成观众粘性和收视的目标,更多精力放在产业道路的拓展上,研发的TV+销售的模式初见成效,将以往传统媒体年纪老化、无购买力、无广告价值的概念得以转变,单期节目最高线上销量破50万,为地面频道广告吸附方式创新提供了新的载体。该节目也荣获“2017中国广告长城奖·广告主奖之媒企合作案例奖”创新营销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