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建筑60秒

2018-04-21栏目主持叶扬

世界建筑 2018年4期
关键词:建筑师博士建筑

栏目主持:叶扬

我们仿效BBC的广播节目“60秒改进世界”(Sixty Second Idea to Improve the World)推出了“改进建筑60秒”栏目,每期将在世界范围内采访两位人物,请他们就建筑、城市、景观、技术等相关问题在60秒的时间里讲出一个或两个有启发性、批判性甚至有争议性的观点。本栏目如实记录了他们的话,采访所拍摄的视频将会出现在我们的相关网页上。所述观点只代表嘉宾本人,与本杂志立场无关。□

张大玉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教授ZHANG DayuVice President, Professor,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新时代的建筑教育

新的时代,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为我们的建筑教育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需要我们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更新教学内容。这中间绝对不是简单的增加或者减少一门课程,而应该是对整体培养方案的优化,其中,要特别注重各个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和衔接;对于课程教学内容,由学生自己通过信息网络等途径可以很容易获取的知识,课堂上就可以不讲,这样教师的作用主要就是答疑解惑、主持课堂研讨,同时,也可以给学生留出更多自由支配时间。

第二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在大学期间,我们到底应该教学生什么?也就是说什么才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筑师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要会用我们自己特有的语言,即“图示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意图。因此,我们建筑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并用自己的图示语言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是我们的建筑设计方案。

总之,新时代,需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握建筑教育的方向,明确建筑教育的目标,更好的培养适应并引领新时代的建筑人才。□

夏海山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教授XIA HaishanDean, Professo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建筑改进的真正推手是公众

建筑师喜欢在自己的圈内自娱自乐,不屑与圈子外面的人谈论建筑、也不屑在媒体上曝光聊建筑。建筑师这个群体本身也是很值得关注和关心的。中国自古重到轻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事建筑的是匠人,即便是能工巧匠社会地位也高不了。如今建筑师要争取自我价值和实现,要把自己作为文化人,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不管怎样,如今的建筑师还是幸运的,赶上最好的时代,给了我们足够的实践机会;无论是让城市更美好还是让乡村更美丽,都让决策者和投资者注意到了这个群体的价值。

但是,建筑的真正改进,需要公众的加入,他们是建筑的使用者、拥有者和鉴赏者,公众对建筑多重价值的认知、公众对建筑品鉴力的提升、公众对建筑期望值的提升,是最终推动建筑改进的源动力。就像大家对衣服的要求,从穿暖到穿好、穿得有面子、穿得自己舒适自在,公众对建筑的形象、建筑的材质、建筑的性能、建筑的舒适度有足够的要求和认知的时候,建筑的品质才会普遍提升。

因此,我觉得,建筑特别需要科普。需要建筑师为孩子和大众写建筑、需要建筑师在百姓栏目聊建筑、需要建筑师与公众一起选拔中国好建筑。让更多的公众喜爱建筑、让更多的市民理解建筑、让更多的管理者思考建筑,我们的建筑会有大大的改进。□

城市/City

作者:[意] 亚历山德罗·巴瑞科/Alessandro Baricco

译者:倪安宇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

建筑防热设计

作者:华南工学院亚热带建筑研究室

出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8

《城市》并非建筑专业类书籍,而是一本小说。

如果鸟瞰这本《城市》,我们会发现书中几个主要人物像是在城市的街区中分别移动的散点。他们各有风格,偶尔相遇,但交谈的内容也无非是打岔。而整本书没有任何需要奔向结局的情节,如同城市的整体只是无目的的存在。

而如果我们考察《城市》的剖面,把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在一个坐标系里精确定位画成一条曲线,横轴是页码,纵轴是阅读的愉悦感,那会非常像一次心跳的心电图。

全书中译本一共291页,前173页基本是小颤线组成的杂音,然后174页到191页,“扑通”跳了一下,之后又回归杂乱的颤线。

174页,一切突然睡醒了似的清晰起来,进入了这篇文中之文——蒙德里安教授写的论文:《论知识分子的正直》。此后的17页中的6个论点像交响乐一般展开:

“论点一:人有想法”——想法的产生;

“论点二:人表达想法”——想法如何被表达;

“论点三:人表达的想法不是他们自己的”——想法如何从客体变为主体;

“论点四:想法本是灵光,现在却成为武器”——想法与其“拥有者”知识分子的关系;

“论点五:人拿想法当武器,如此一来则永远拒想法于千里之外”——想法如何伴随知识分子的人生演化;

“论点六:正直的知识分子自相矛盾”——知识分子的人生悖论。

每次在读《论知识分子的正直》的时候,我的眼前都会出现一个建筑师云集的讨论会:可能是为了体现项目组内民主精神的工作坊、又好像某次知名建筑师报告会后的问答环节、或者就是大学时的一次教学评图……

如果我们回放这些讨论,冷静地放大观察每一个人,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在自己职业生涯中不同阶段的建筑师们是如何在讨论中和想法并肩作战的:夸张困境然后让想法拯救局面,步步设伏直到用想法一击致命,引导讨论最终把想法据为己有……

作为小说中的论文,它注定是描述性和探寻性的。论文残缺不全,在书中第191页停止,蒙德里安教授最后写下一句附注:“下辈子,我们会做个正直的人,懂得缄默。”

空间性的阅读体验和这篇《论知识分子的正直》,是我推荐这本书的两个原因。□(撰文:汪铮,空间站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

1978年出版的《建筑防热设计》的确是一本其貌不扬的小册子,32开大小,厚度仅5mm左右。根据以往经验来判断,这本书不会在“重要著作”之列,因它没有显赫的作者、理论,绚烂的图解。署名仅是一家单位——华南工学院亚热带建筑研究室(现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国家实验室的前身),图示也朴实无华。但在深入阅读之后,我却发现它有可能在中国建筑热工学发展脉络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因为它系统梳理并总结了建国后多地学者对我国南方炎热地区建筑降温专题的廿多年研究之成果。而且,在日益强调建筑环境调控的今天,此书对于建筑设计师及设计专业学生有效理解防热设计原理与手段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它比如今的建筑物理教科书更易理解。这或许可从内容,标题、作者等方面可窥一斑。

从文章标题和内容架构来看,作者开宗明义地将“建筑防热”一词作为应对南方气候的建筑设计策略。此书的5个章节首先简述了中国南方炎热地区气候的特点、夏季室内过热的原理、防热设计的必要性,其后依次介绍了4个解决途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隔热、自然通风、遮阳和绿化, 及实测数据。它是后来国内 《建筑物理》教科书内“建筑防热”部分的蓝本,不过原理、解决手段的阐述更为清晰,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也更为连贯。这种清晰性是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介绍了建筑热工原理,实现了中国建工出版社“建筑设计基本知识丛书”的目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第26、27页的两幅插图:一幅插图是两个瓶子,瓶身等宽、但开口一大一小;一幅是三个瓶子,开口一样、瓶宽不同。这两幅插图用不同瓶子在相同时间内接雨水而获得水量多少的例子,极其形象地说明了建筑围护结构材料中最重要的两个热工参数——“热阻”“蓄熱系数”在建筑热工设计中的作用,即“阻碍”传热和“存储”热量。不过令我遗憾的是,这两幅重要的插图在后来的国内建筑物理书籍中似乎再也没有出现。是它太过肤浅(“更适合工农兵初学者的需要”),还是其他原因,目前还不得而知。

经调查,此书的核心作者是华南理工大学的林其标先生。他1952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建筑系,曾受教于陈伯齐、夏昌世等先生。林先生是中国建筑热工领域发展史上的重要学者,对亚热带建筑国家实验室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他之前,学界对于南方炎热地区建筑的热舒适性设计策略具有一定共识却缺乏规范术语,例如陈伯齐先生在1958年的论文中使用“防热”一词,而同时夏昌世先生则使用“降温”一词。林先生是将“建筑防热”一词规范为建筑科技专业术语的不懈推动者。从他1964年提出这一词条到1986年被正式列入《中国大百科全书》,历时廿多年。

最后,我想稍提参考文献。因书末没有列出参考文献及图片来源(仅在一些实测图表中表明了数据来源),这给试图深入研究此书成果的研究者造成了一定困难。

谨以此短文纪念已于12年前仙逝的林先生,以及老一辈的建筑热工研究学者。□(撰文:夏珩,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坂茂

Shigeru Ban

B.1957,东京,日本

库伯联盟学士

坂茂建筑设计主持建筑师

B.1957, Tokyo, Japan

BArch., Cooper Union

Principal Architect, Shigeru Ban Architects

扬·本特姆

Jan Benthem

B.1952,阿姆斯特丹,荷兰

毕业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本特姆-克劳韦尔建筑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B.1952,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Graduated from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ounding Partner, Benthem Crouwel

Architects

梅尔斯·克劳韦尔

Mels Crouwel

B.1953,阿姆斯特丹,荷兰

毕业于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本特姆-克劳韦尔建筑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B.1953,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Graduated from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ounding Partner, Benthem Crouwel

Architects

本·范贝克尔

Ben van Berkel

B.1957,乌得勒支,荷兰

建筑联盟学院荣誉学位

UNStudio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B.1957, Utrecht, the Netherlands

AA Diploma with Honours,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Founder and Principal Architect, UNStudio

程晓青

CHENG Xiaoqing

B.1969,北京,中国

清华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副教授,建筑系副系主任

B.1969, Beijing, China

PHD., Tsinghua University

Deputy Director, Associate Professo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尹思谨

YIN Sijin

B.1968,昆明,中国

清华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副教授

B.1968, Kunming, China

PHD., Tsinghua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Tsinghua University

王辉

WANG Hui

B.1978,徐州,中国

清华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副教授

B.1978, Xuzhou, China

PHD., Tsinghua University

Associate professor, Tsinghua University

古谷诚章

Nobuaki Furuya

B.1955,东京,日本

早稻田大学硕士

NASCA创始合伙人

B.1955, Tokyo, Japan

MArch., Waseda University Founding Partner, NASCA

迈因哈德·冯-格康

Meinhard von Gerkan

B.1935,里加,拉脱维亚

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B.1935, Riga, Latvia

Founding Partner, gmp · Architekten von Gerkan, Marg und Partner

于尔根·希尔默

Jürgen Hillmer

B.1956,门兴格拉德巴赫,德国

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建筑学学位

希尔默和里希特建筑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B.1956, Mönchengladbach, Germany

Diplom, TU Braunschweig

Founding Partner, Hillmer und Richter Architekten GmbH

郭建祥

GUO Jianxiang

B.1962,上海,中国

天津大学硕士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B.1962, Shanghai, China

MArch., Tianjin University

Vice President, Chief Architect, East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

阳旭

YANG Xu

B.1988,重庆,中国

同济大学-夏威夷大学联培博士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建筑师B.1988, Chongqing, China

PHD., Tongji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Hawaii at Manoa

Architect, East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

市川纮司

Koji Ichikawa

B.1985,东京,日本

(日本)东北大学博士

明治大学助教

B.1985, Tokyo, Japan

PHD., Tohoku University

Assistant Professor, Meiji University

刘玉龙

LIU Yulong

B.1968,河南,中国

清华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副院长、副总建筑师

B.1968, Henan, China

PHD., Tsinghua University

Vice President, Deputy Chief Architec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马英

MA Ying

B.1972,沈阳,中国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

B.1972, Shenyang, China

PHD.,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ofessor,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维尼·马斯

Winy Maas

B.1959,斯海恩德尔,荷兰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双硕士

MVRDV主持建筑师、主管

B.1959, Schijndel, the Netherlands Two masters,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ncipal Architect, Director, MVRDV

雅各布·范里斯

Jacob van Rijs

B.1964,阿姆斯特丹,荷兰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荣誉硕士

MVRDV主持建筑师、主管

B.1964,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Master of Architecture with Honours,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ncipal Architect, Director, MVRDV

娜塔莉·德佛里斯

Nathalie de Vries

B.1965,阿平厄丹,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荣誉硕士MVRDV主持建筑师、主管

B.1965, Appingedam, the Netherlands

Master of Architecture with Honours,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ncipal Architect, Director, MVRDV

高浦敬之

Yoshiyuki Takaura

B.1954,大阪,日本

京都大学建筑学硕士

京都站大楼开发株式会社管理部长

B.1954, Osaka, Japan

MArch., Kyoto University

Managing Director, Kyoto Station Building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山本博史

Hiroshi Yamamoto

B.1968,大阪,日本

普瑞特艺术学院建筑学学士

关西学院大学经济学学士

京都站大楼开发株式会社副经理

B.1968, Osaka, Japan

BArch., Pratt Institute

Bechlor of Economics, Kwansei Gakuin

University

Assistant Manager, Kyoto Station Building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武井诚

Makoto Takei

B.1974,东京,日本

东京工业大学硕士

TNA创始合伙人

B.1974, Tokyo, Japan

MArch.,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ounding Partner, TNA

锅岛千惠

Chie Nabeshima

B.1975,神奈川,日本日本大学学士

TNA创始合伙人

B.1975, Kanagawa, Japan BArch., Nihon University Founding Partner, TNA

王江燕

WANG Jiangyan

B.1963,张家口,中国

怀俄明大学博士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主任

B.1963, Zhangjiakou, China

PHD., University of Wyoming

Executive Director, China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Center

王睦

WANG Mu

B.1967,北京,中国

天津大学学士

CCDI 悉地国际设计副总裁B.1967, Beijing, China

BArch., Tianjin University Vice President, CCDI Group

夏海山

XIA Haishan

B.1969,北京,中国

同济大学博士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教

B.1969, Beijing, China

PHD., Tongji University

Dean, Professor,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刘晓彤

LIU Xiaotong

B.1993,北京,中国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

B.1993, Beijing, China

PHD. Candidate,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张纯

ZHANG Chun

B.1983,北京,中国

北京大学博士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

B.1983, Beijing, China

PHD., Beijing University

Deputy Director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Departmen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熊涛

XIONG Tao

B.1987,广州,中国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

B.1987, Guangzhou, China

PHD. Candidat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汤朝晖

TANG Zhaohui

B.1967,广州,中国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

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员

TYStudio主持建筑师

B.1967, Guangzhou, China

PHD.,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ellow,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ncipal, TYStudio

猜你喜欢

建筑师博士建筑
胖胖的“建筑师”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制冷博士来帮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神奇博士感冒了
当建筑师
博士蚊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