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道理论的重工业城区景观重构策略
——以上海宝山区为例

2018-04-21诚,严

陕西林业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宝山区宝山绿道

张 诚,严 军

(1.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2.南京林业大学,南京 210037)

绿道(greenway)是包含线形元素的绿色土地网络,具有生态、游憩、文化、审美等多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开敞空间。该思想最早来源于1880年美国设计师奥姆斯特德的波士顿公园体系,以带状绿化的形式突破了传统城市方格网的限制[1]。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在的绿道与城市规划布局紧密串联,进行多元学科的交融发展,涉及诸如城市规划、生态保护、风景园林、观赏园艺等方面的前沿与热点。早在1990年,查尔斯·利特尔在《美国绿道》中,从选线、功能分区、服务对象、特征性质等方面将绿道定义为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2]。近年来我国绿道主要以上位规划为背景,各主城区进行分片,结合城区内部道路、产业节点、风景资源、人口密度等进行绿地系统规划,现有规划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功能利用范围也较小,导致城区快速扩张的同时绿地面积未能持续扩大,影响城区小环境质量状况[3]。绿道规划应对现有经济发展、社会政策与民生必须通盘考虑,不同城市及其不同功能分区的城市绿道系统规划模式研究迫在眉睫。

重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密不可分,我国重工业城区以工业经济带为中心广泛分布。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与突出,在众多重工业城区提出良好生态与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建设背景下,如何利用当地现有绿量资源与人文要素,对工矿厂区较为集中的生态脆弱区域景观进行合理重构,是整个重工业城区未来人居环境和谐发展,城郊一体的重要衡量标准。我国的重工业主要依据资源、交通等,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这些地区城市长期工业产业分布和增量增长模式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带来严峻的生态危机和社会经济发展矛盾。面临环境污染、交通拥挤、景观破碎化、生物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同时城区人口密度较大,对户外绿色开敞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本文以重工业城区上海市宝山区为例,基于绿道理论分析该地区范围内的景观空间重构策略,并得出相应合理性结论。

2 重工业城区绿道空间现状

2.1 区域背景

宝山区是上海的北大门,位于长江、黄浦江、蕰藻浜三江交汇之处,新中国钢铁产业发展,带动了宝山区综合实力和城市面貌的跨越。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宝山区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后,宝钢项目上马,以钢铁业为代表的工业在宝山区得到快速发展,一批重要的部市属企业也纷纷落户宝山,港口物流、集装箱储运、加工贸易等产业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业特强、多业并存”的产业发展格局,带来了城市面貌的更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宝山区的城乡架构也在这个阶段基本形成。上海首份绿道规划《上海外环林带绿道建设实施规划》提出,2020 年之前建设总长 120 km的绿道,让市民能够在绿道里散步、骑车或者进行其他休闲娱乐活动,其中外环林带绿道宝山段建设总长约 16.6 km。本研究基于绿道理论,以宝山区2016绿道专项计划为例,分析研究重工业城区内部景观环境重构问题。

2.2 空间特点

2.2.1 城郊结合 重工业城区由于自身产业性质,选址相对偏离城市中心区,与城市郊区接壤形成环形、楔形空间,周围遍布田野乡村,可充分利用自然本底进行改造;或临近铁路、水路、陆路,方便进行货物产品运输,与主城区有一定的隔离防范,交通选线较为便利,增加绿色空间时,可尽可能扩大绿地服务半径,强化多元景观联系。

2.2.2 水陆交错带绵长 河岸带是江河生态,绿地环境中物质输移、能量转化最为活跃的区域。重工业区域内的水陆带主要有交通航运需求,有丰富绵长的岸线,分布大量水生动植物,形成内部自然生态群落。但长期重工业产业集聚与污水废水排放,大量交通运输港口码头的修建,对水陆交错带的围垦、筑堤、除植等,破坏了自然本底原生水陆景观。

2.2.3 工业遗迹众 多近年来,重工业发展面临发展瓶颈,一方面国家强调去产能,解决目前市场工矿企业产能过剩问题,另一方面加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面貌与环境质量。伴随工矿产业生态化的发展,大量城市空间向外拓展。同时受产业结构转型、本地资源型开采枯竭等因素不断影响,一些厂房逐步搬离,遗存了较为完整的码头、船坞、矿井、吊机、铁轨、高炉等工业遗址。在重工业景观重构过程中,可以加以利用,通过绿道进行串联开发,展现独特的后工业景观[4]。

2.3 空间现状

现有宝山区生态绿道的建设始于2005年,主要由环区生态步道、公园步道和居住区绿道构成。环区生态步道是宝山区域总体规划中 “一环五园”大型公园绿地中的一环,贯穿宝山区全境,封闭成环,步道宽2 m,两侧绿带宽至少20 m以上,是集休闲、漫步、运动功能于一体的绿色长廊。公园步道涉及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顾村公园、祁连公园等新建公园,同时在友谊公园、月浦公园等老公园开辟有健身步道。居住区绿道包括罗店大居绿道、顾村拓展区及其他居住社区绿道。罗店大居绿道根据罗店大居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利用大居丰富的水系和滨河绿地,营建长约6 km的环水绿道,同时将美兰湖中央公园和东南西北四个小游园串联起来,体现“慢行、慢游、慢活”的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理念,成为居民健身休闲的“绿色生活环”。顾村拓展区绿环围绕、绿道成网、绿园点缀,形成“绿环+绿道+绿园”的结构体系,规划绿色湿地、丛林步道、都市农庄和运动公园四大主题。

宝山区现有生态绿道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所处居住区环境较差,城市环境有待提高:宝山是钢铁工业区,整体环境长期受到污染,给大气等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②绿道利用率不高:部分绿道地处农村偏僻区域,很少有行人或骑车者在绿道内行走,利用率偏低,新一轮绿道选线则应避免这一弊端;③绿道养护管理薄弱:由于养护体制问题,建成后的绿道养护管理比较薄弱,绿道内出现绿化空秃、道路破损、公共设施遭到破坏等现象,部分绿道内的景观小品由于年久失修破损严重;④绿道用地身份未明:由于绿道建设时未征地,随着宝山区域规划的不断调整,绿道与之矛盾不断显现,部分已建成绿道由于规划调整,部分改道,还有部分则由于规划调整新项目建设则消失。

3 景观重构

3.1 景观重构目标

基于绿道基础上的景观重构是一项生态环保公益性项目。它的建设符合宝山区“十三五”规划对地区整治和经济转型的总体要求。在重工业城区背景下,具有长远的建设指导意义。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形态与生态的有机统一,以构建环境舒适、功能完善、使用便捷的网状绿道系统为目标。

(1)满足“人”的需求。强化城市居住、休憩、娱乐的属性,“慢”生活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2)满足“城”的需求。绿道将成为宝山区的带状公共开放空间,是宝山区的历史人文记忆,服务宝山提升旅游能级需要、宝山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打造宜居城市需要,是宝山滨江新城区的未来。

3.2 总体策略

根据上位规划(上海外环林带绿道建设实施规划)要求(图1),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利用2005年宝山绿道建设基础(图2),结合现状条件分析,以宝山区域全区范围内,一期途经罗店镇、月浦镇、顾村镇、杨行镇、罗泾镇、友谊路街道、吴淞街道等多个街镇,构建环境舒适、功能完善、使用便捷的网状绿道系统。

图1 上海外环林带绿道建设实施规划

3.2.1 明确定位,改善环境 以步行道作为绿道的主要功能,有条件的前提下建设综合性慢行系统。在实现补缺补差、提升完善的基础上,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功能开发,建设符合百姓需求、低碳绿道网系统。

3.2.2 因地制宜,巧于因借 环区绿色步道最为成功和十分精彩的是运用借景手法。环步道依托原有大树、村庄和玫瑰园等。特别是步道融入外环400 m林带;穿过月浦段的“丰水梨园”和“农家乐”,经宝山两大水库等。春日梨花满园,桃红柳绿。夏秋硕果累累,夏花殷红一片。郊野农舍的情景生活丰富了步道的景观特色,达到了成本低、景观好的效果。

路经各个镇段又各具特色。顾村段是以湿地景观为主,有不少河岸、水溪。罗店段有美兰湖热带景观街道绿地。罗泾段内借景宝钢、陈行水库景观。月浦段有丰水梨园和农家乐旅游景点。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多样化的绿色景观。在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以开放的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统筹协调,充分调动街镇、园区积极性,保留利用现有资源,加以提炼和运用,努力打造区域整体生态景观。

图2 2005版宝山区环区绿色步道规划图

3.2.3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环区绿色步道路经河流、民宅、厂房和农田。地形、地貌比较特殊、复杂。总体规划是以自然布局为主,绿带中弯曲自如的游览步道,路边利用植物多样性错落有致配置乔木林和自然生态的河岸景观[5]。四季变化的绿化景观中,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坐椅并建造了小亭、茶馆,质朴的木桥、临河亲水平台等。

绿化种植以林为主,高大速生树种和常绿乔木相结合,以杜英、意杨、水杉、香樟等为骨架树种,突显绿带的纵深感。以榉树、银杏、马褂木、朴树等色叶乔木和樱花、垂丝海棠、红叶李、夹竹桃、紫玉兰、木槿、木芙蓉、桂花等花灌木合理配置,突出春花秋景,并在林下配置各种地被。以合理的生态位形成仿自然植物群落结构。

3.2.4 注重生态,加强管理 绿道建设应突出生态优先原则,减少人工要素叠加;需落实管理团队,保障建管资金,防止出现建设时期热度高、使用维护无保障的现象,确保绿道持续发挥作用。

3.3 重构要素

3.3.1 完善绿道选线 2015年,结合修编《宝山区绿地系统》,进行《绿道规划》,以长远和可持续的眼光进一步完善绿道选线规划,在分析现状步道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加强与区域总体规划以及风景名胜、交通、文化、旅游、水利、林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调,进一步优化规划选线走向,划定用地范围,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用地的稳定性[6]。

步道走向是关键,既要贯穿全区,展示地方风貌;又要合理安排线路,凝聚历史遗留的文化资源和人文景观。在符合宝山区绿地系统规划前提下,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和植物资源。联系周边地块,连接河边堤岸、公园绿带、大型公共绿地、运河和外环线绿带等,形成大型区域生态圈。未来还将形成小型镇域生态圈,以服务全区居民[7]。

3.3.2 利用现有资源 尊重现有生态资源和当地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充分提炼和运用,在提升区域整体生态景观的同时,亦能凸显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在强化沿线景观设计,提升绿道整体的可达性、可视性、可游性的同时,结合各个段落的现有资源布置驿站。

3.3.3完善配套设施 完善绿道指示系统、配套服务点的建设,提高绿道使用过程中的便利程度。如设置自行车租赁系统、停靠、信息指引、观景等内容。凸显地方文化性特色景观。

4 绿道景观空间重构策略

4.1 绿道系统规划

根据步道规划和现场调查,分析评估和建议步道选线。规划至2017 年形成环状步道网络格局,步道网络长度总计约136 km(含连接线),其中东线约14 km、西线约30 km、南线约31 km、北线约61 km(图8)。宝山绿道一期规划总长约75 km,由“东、西、南”三线组成。东线自滨江小沙坝至外环同济路立交,途经滨江公园、临江公园、国际邮轮母港、炮台湾公园、宝杨路、永清路等,长度约14 km;南线主要为上海外环绿道宝山段;自外环同济路立交,途经顾村公园,至大场秦家店烽墩,长度总计31 km;西线起顾村公园,途经顾村大居、罗店大居、罗店新镇至月罗公路,长度总计30 km。

绿道建设原则,尽可能利用现状路并加以改造,根据不同现状道路制定不同建设方案,并注重经济实用性、生态性、美观性、耐久性等。绿道改造类型,根据自行车行道与人行道的关系,路径采用以下二种标准形式:纯人行型(图3)、人与自行车并行型(图4)。

图3 纯人行型绿道

图4 人与自行车并行型绿道

新建绿道:按标准形式,纯人行型宽1.5 m,人与自行车并行型宽度为3.5 m;改建绿道:①道路宽度<3 m:全部确定为纯人行。 ②3 m ≤道路宽度<3.5 m:根据需要确定为纯人行或人与自行车并行(人车并行时参照1.5∶2比例分配宽度)。③道路宽度≥3.5 m:全部确定为人与自行车并行(参照1.5∶2比例分配宽度)(表1)。

表1 现有绿道路径类型归纳路径归纳

4.2 道路路径建设方式

尽可能利用现状路改造,根据不同现状道路制定不同建设方案,并注重经济实用性、生态性、美观性、耐久性等。可分为四种,轻度完善型:非市政道路,约42 km(图5);轻度完善型:市政道路,约20.6 km;、完全新建型:约4.2 km(图6);改建型:约7.8 km(图7)。

图5 轻度完善型热熔马路漆划线

图6 完全新建型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

图7 改建型现状面层或彩色沥青面层

4.3 绿道植物群落

对现有绿化进行梳理、改造和提升。以乡土植物为基调群,以原有的现状乡土植物为整个绿道的特色,根据实际情况并尊重生态规律,按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进行布置,建成符合自然生态群落的景观,道路绿地植物选择应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尽量丰富植物材料,重点选择滞尘、防风、抗污染的树种,在降低成本、提高植物成活率的同时,还满足了观色、观花和观果等不同的功能。强调植物季相的变化 , 增加色叶树与开花植物[8];增加耐阴地被植物,按节约型原则,结合原有地被植物,形成特色地被。将绿地改造程度分为三类。

具体植物种类选择重点强调色叶树、开花植物,如樱花、菊科植物、观赏草、水生植物。主要新增乔木:无患子、胡柚、榉树、香泡、广玉兰等;花灌木和小乔木:红枫、枇杷、日本早樱、日本晚樱、垂丝海棠、红花槭、金桂、黄金槐、四季桂、穗花牡荆、含笑、柑桔、紫薇、花石榴等;小灌木和地被植物:海桐、毛鹃、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红瑞木、茶梅、大吴风草、矮蒲苇、美丽月见草、波斯菊、翠芦莉、小滨菊、千屈菜、石蒜、兰花三七、玉簪、花叶玉簪、火炬花、千屈菜、鸢尾等。

4.3.1 重度改造区域 绿道两侧或一侧8 m现状绿化长势很差,需要大面积补苗或重点景观营造的节点和道路(图8)。需注意:①植物空间变化;②点缀观赏大乔木;③增加色叶、观花植物;④增加观赏地被。

图8 重度改造区域植物群落构建策略示意

4.3.2 中度改造区域 绿道两侧或一侧5 m,现状绿化长势较差,需要少量补苗和改造的道路(图9)。需注意:①适当梳理上木;②适当增加植物层次;③增加观赏地被。

图9 中度改造区域植物群落构建策略示意

4.3.3 轻度改造区域 绿道两侧或一侧0~3 m,现状绿化长势良好、景观效果好的道路和节点。需注意:①保持原有植物景观;②适当增加下木层次。

4.4 连接通道及标识形象设置

过街通道中,市政道路平面式过街是当前主要模式,同时设置交通信号灯、限速设施等。跨河通道中采用木质结构桥廊,保证步行可达并有效驻足观景,与生态环境资源综合规划。

标识标牌,标识系统共有指示类、索引宣传类、安全警示类等三种形式。标识牌宜选用耐久、环保的材料,如混凝土、防腐木等材料;宜采用现代、简洁等风格,采取施工简单、更换指示内容方便快捷的工艺。

细部设计,绿道LOGO是整体绿道风格样式的一种展示,必须凸显生态环境保护与地域文化色彩[9]。具体选型上设计两种造型,设计选型一:宝山滨江临海,作为上海的水上门户,其文化本质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多元化,即海纳百川的气质,这也与宝山地域以港兴商、以港兴市密不可分。标识主要取邮轮为设计元素,宛如行驶中的巨轮,又宛如一个奔跑中的人,突显宝山快速发展、积极进取、以人为本的城市形象(图10)。选型二:标识主要以“宝”字为设计元素,突出宝山的概念。变形的“宝”字构成一个正在奔跑的人,体现了城市绿色步道的主题,表达了城市绿色步道带给人们良好的生态享受和绿色的出行方式(图11)。

图10 宝山绿道LOGO示意1

图11 宝山绿道LOGO示意2

5 结语

重工业城区内的景观重构是在规划背景下,利用整体布局通过廊道把区域内部各类景观本底资源进行有机串联,在策略要求中不仅要服从上位规划要求,强化绿地空间设计,完善工程施工;还需在将来的开发、发展中注意环境内部的生态稳定与人文特征的演变,注重人的有效参与性与场地功能性合二为一,真正达到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体现公共绿地空间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 马骁,齐童,吴明霞.国内外城市绿道的对比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02-108.

[2] 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园林,2001(6):78-83.

[3] 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绿道及其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26(9):3108-3116.

[4] 周威.国内工业绿地发展研究及相关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3(7):24-27.

[5] 熊星,唐晓岚,周明峰.基于绿道理论的江河洲岛滨江景观重构策略—以南京江心洲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3):210-215.

[6] 金云峰,周旭.城市层面绿道系统规划模式初探[J].现代城市研究,2011(3):33-37.

[7] Fabos J G.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the greenway movement,uses and potentials of greenways[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1995(33):1-13.

[8] Fabos J G. Greenway plan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its origins and recent case studies[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4(68):321-342.

[9] 关伟锋,高宁.绿道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3):78-82.

猜你喜欢

宝山区宝山绿道
外婆家
程宝山书法作品选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小淞果”在大学校里幸福成长——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先队活动掠影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宝山区中小燃油燃气锅炉提标改造推进会顺利召开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五彩斑斓
马宝山小小说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