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樟颈曼盲蝽危害与防治
2018-04-21王晓东郭敦荣段少为孙丙寅
马 原,刘 均,王晓东,郭敦荣,段少为,孙丙寅
(1.镇坪县农林科技局,陕西 镇坪 725600;2.陕西省宁西林业局, 西安 710300;3.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
樟树是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及西南地区城乡绿化的主要乡土绿化树种,树形优美、四季常绿,常用于行道树、小区绿化、公共绿地绿化中,近年来在陕西省安康市园林绿化中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樟颈曼盲蝽Mansoniellacinnamomi属半翅目盲蝽科害虫,只危害樟树,对香樟叶片危害尤为严重[1]。该虫最早于1987年在湖南发现,2008在上海市发现部分为害[2]。截至目前,湖南、浙江、上海、安徽等地也有发生为害的报道[3-4],陕西省未见发生报道。2015年我们在进行安康市林业有害生物调查时发现,镇坪、平利、汉阴、宁陕、汉滨区等城区行道树香樟上不同程度发生和为害,为防止其危害范围和程度在我省进一步的扩大,我们对樟颈曼盲蝽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及在安康市的发生范围、危害程度等进行了调查,现简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以安康市各区县城市绿地香樟行道树为对象进行调查。安康市地处内陆腹地,南依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陕西省东南部,居川、陕、鄂、渝交接部,位于E 108°00′58″~110°12′,N 31°42′24″~33°50′34″之间,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少雨,夏季多雨多有伏旱,春暖干燥,秋凉湿润并多连阴雨。年平均气温15~17 ℃,极端最低气温-16.4 ℃,极端最高气温42.6 ℃,垂直地域性气候明显,气温的地理分布差异大。无霜期年平均253 d,年平均降水量1 050 mm,集中在6-9月,7月最多。主要行道树为香樟、桂花、白蜡、杨树、石楠、水杉等。
1.2 调查方法
2015年5-9月全面普查,采用线路调查与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5-6]。
1.2.1 调查株被害率 对全市以香樟为行道树的路段进行线路调查,采用随机方法选取有代表性地段的香樟树100株[3],根据香樟叶片上不规则黑褐色危害斑,逐株调查是否受樟颈曼盲蝽为害。
表1 樟颈曼盲蝽为害香樟褐色斑症状调查分级标准
1.3 发生与危害指标
以有虫株率和为害指数分别反映安康市香樟树上樟颈曼盲蝽发生和危害的状况。
危害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樟颈曼盲蝽虫态特征
2.1.1 成虫 长椭圆形,翅及身体具有明显的油漆光泽。成虫雌、雄非常相似,体长,雌虫6.2 mm,雄虫5.4 mm。头黄褐色,头顶中部有1隐约的浅红色横带,前端中央有一近圆形黑色大斑,头侧缘及唇基黑色,后缘侧面黑色。复眼黑色,长椭圆形,颈黑褐色;喙淡黄褐色,末端黑褐色。触角4节,第1节淡黄色显著加粗,2~4节红褐色。前胸背板光滑无毛,领片前半部分淡黄白色,后半部褐色,中间被1红色细弧纹分开;中胸盾片露出部分淡黄褐色,小盾片淡黄色,爪片红褐色。革片基半向外斜向后方3/4 处黄白色,其余部分黑褐,此黑褐区域中段色淡,约成1褐色斜带状,革片外侧刻点列外方端部1/4 处红色。楔片淡黄色,淡黄白,仅末端1/5~1/4的边缘红色。膜片前半部灰色,中部后加宽的纵带及内缘处色加深,翅脉深红色。足乳白色,腿节端部及胫节末端淡橙褐色,具浅色毛。胸部侧板及腹板橙红,臭腺沟缘淡黄白色,腹部黄褐色至红褐色。雌成虫腹部较雄虫圆钝,雄虫腹部较小[7]。
2.1.2 卵 卵长茄状,略弯。产于叶柄、叶主脉及嫩梢皮层内[7]。
2.1.3 若虫 5龄,体色明亮。初孵若虫长约1.3~1.8 mm,体色半透明,头暗红色,复眼黑色;触角4节,第 1~3节端部淡肉黄色,第4节颜色较深,珊瑚红色,两端白色,被半直立毛,腹部圆隆半球形,腹背有淡红色横纹,腹部末端、翅芽基部明亮珊瑚红色。5龄若虫长约4.5 mm,半透明,光亮,浅绿,长型。头部黄褐色,中部有1隐约的浅红色横带,前端中央大斑乳白,唇基黄褐色,头颈背部2侧褐色,有翠绿色斑纹,翅芽均为珊瑚红色,复眼黑色。前胸背板乳白玉色,翅芽布红珊瑚色斑纹。腹背部圆形稍隆起,在第5~6节中背线上着生臭腺孔1个,臭腺沟缘处有一珊瑚红色的横斑,臭腺孔处中背线珊瑚红色。足乳白色,腿节端部及胫节末端淡褐色,具有淡色毛[7]。
2.2 生物学特性
樟颈曼盲蝽在上海1年发生4 代,以卵在叶柄、叶主脉及嫩梢皮层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5月中下旬为孵化高峰期,5月末孵化结束,老熟若虫在5月中旬开始蜕皮羽化为成虫。6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在 6月上旬开始出现第1代卵。各世代明显重叠,第3代成虫于10月中旬开始产卵,11月上旬产卵结束,卵大多产于叶柄背面,每叶柄产1~10粒[1,4]。
在写生过程中的不断追问和质疑,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绘画的兴趣。突破以往教学中常见的“由浅入深”的渐进式的基础训练模式,直接启发学生对“看”的研究。鼓励提倡学生走出画室,到街头、广场、公交车上、公园,到现实生活中去放眼体验,在视觉和意识的不断感知和流变的过程中把握对象,直指事物存在的真实状态。实际上采用具象表现绘画基本方法所呈现的出来的画面不仅是作品内容、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教会学生在面对物象时如何观察、思考,如何重新看待世界的一整套完善的方法论。
2.3 发生及危害
2.3.1 发生状况 根据调查,安康市镇坪、平利、汉阴、宁陕、汉滨等所有栽植香樟行道树的区县都有樟颈曼盲蝽发生,有虫株率为100%(表2),发生区域与行道树的分布区域一致,孤植或数株小团块片植的香樟树未发现有樟颈曼盲蝽。
2.3.2 危害状况 表2显示,安康市不同区县樟颈曼盲蝽危害指数为41.94%~66.94%,平均52.87%,其中平利县大贵镇危害指数最高、受害最严重,汉阴县城危害指数最低、受害相对最轻,安康市香樟行道树受害程度总体较为严重。
表2 樟颈曼盲蝽发生与危害状况
3 防治对策
3.1 加强植物检疫与预测预报
严格检疫执法,加强对樟颈曼盲蝽虫害的检疫工作,严禁有虫害的苗木、树木调入、调出,减少樟颈曼盲蝽危害的扩展与蔓延,发现疫情就地采取除害处理措施。建议安康市各县区对樟颈曼盲蝽发生、危害情况进行设点监测,及时预报,为综合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2 利用林业技术措施和天敌
及时清除病虫枝叶和杂草,集中烧毁,减少虫源;增强树势提高林木的抗病虫能力。如遇8—10月天气干旱,应加强肥水管理,对行道树和绿地零星栽植的树,进行整枝疏叶,使其保持通风透光,创造不利于害虫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增强树势,提高抗虫力,降低危害。樟颈曼盲蝽自然界天敌较多,有螳螂、花蝽、瓢虫、草蛉等,应加以保护和利用,以发挥自然控制作用。
3.3 物理防治
樟颈曼盲蝽成虫具有趋黄性,利用黄色的频振式杀虫灯或黄色诱虫板可进行诱杀,4月下旬开始,每隔50 m左右可挂一频振式杀虫灯,可诱杀樟颈曼盲蝽,有效控制其危害。
3.4 化学防治
在樟颈曼盲蝽疫情爆发区,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压低虫口密度,坚决扑灭疫情,控制其扩散蔓延。
樟颈曼盲蝽因世代重叠,卵体在樟树树组织内,防治不易彻底,因此重点防治应在第一、二代若虫期和成虫期,采用25 g·L-1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22.5 g·L-1氯氰·毒死蜱乳油、10%高渗敌敌畏乳油1 500倍液或10% 氯噻啉乳油1 500倍液喷雾对樟颈曼盲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控制樟颈曼盲蝽的发生与危害。另外1.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2.25%的敌杀死(溴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3.05%的苦参碱水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获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包春泉,张敏,余雪棋,等.樟树新害虫——樟颈曼盲蝽[J]. 浙江林业科学, 2009, 29 (3) : 94-97.
[2] 石慧芬.樟颈曼盲蝽发生情况初步调查[J].植物保护,2010,36(5):186-188.
[3] 杨振,张万娜,丁英娜,等.樟颈曼盲蝽的生活史生物学习性及若虫的形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 41(1):112-115.
[4] 朱志建,潘国良.樟颈曼盲蝽生物学特性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2,32 (5) : 42-45.
[5] 宁海龙.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6] 牟吉元. 昆虫生态与农业害虫预测预报[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7.
[7] 孙海娜,崔瀚文,胡春林. 南京危害樟树的2种新害虫[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5):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