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2018-04-20黄斌

考试周刊 2018年37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大学体育核心素养

摘 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最主要是指学生应当具备并且能够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大学体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特点分析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从发展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为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性和实践性经验。

关键词:大学体育;核心素养;运动认知;健身实践;社会适应

一、 引言

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大学体育的新课程改革也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新课改近十年很有成效,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还未从根本得到改变,再加上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效果还有待提升。学生持续下降的身体素质是高等体育教学的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 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

(一) 运动认知能力

运动认知能力是指人对健身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基本的理论知识,基本的技术技巧的掌握。在体育教学中教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从根本去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所在,掌握体育科学锻炼方法,提高基本技术技能,为学生身体素质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此外,体育不仅仅是教授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在各项体育运动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项目获得不同的能力增长,在球类项目中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反应能力,准确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时空和运动空间的感知能力等,学生通过体育运动提高自己的智力发展,这些都是体育核心素质发展的重要元素。体育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注重传授知识教会技术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提升,全面发展。

(二) 健身实践能力

健身实践能力是指人根据自身的生长、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进行科学化的健身能力。我们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在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也就是健身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健身实践能力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培养与发展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学习的主导性。大学的体育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堂,还应当延伸至体育课外,体育俱乐部,体育课外训练等,拓展体育教育的空间,提高学生的体育健身能力。此外,通过校园俱乐部和各类健身团体组织拓展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提高体育锻炼能力,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提升健身理念,形成良好的健身方式。

(三) 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与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行为和变化,它是个体与环境因素连续不断地相互作用的过程。学校的体育锻炼对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作用。体育活动具有的社会特性决定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既要与其他学生交往与合作,锻炼自己的沟通和与人合作能力,又要相互之间存在竞争,锻炼自己承受压力,迎接挑战的心理平衡能力,比如说团体项目篮球、排球、足球等。而学生在体育中所产生的这种交往、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和行为会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除此之外,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活动,使得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习了行为规范准则,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明白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是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个体与集体的关系。目前的大学体育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为主的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能力,同时也要通过体育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心理压力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心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 发展体育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 提高体育教师师资队伍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专业素养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体育教师在注重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自身体育素养的培养,比如参加体育教学相关培训,不断学习完善自我,丰富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起到为人师表的重要作用。

(二) 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转变由老师教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进教学方式,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内容,比如体育教学由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变成以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力提升的同时不觉得枯燥无味。

(三)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因素是能否适应社会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学不能只注重教授学生运动技能技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現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适应。教师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过程中注意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科学地控制锻炼的运动负荷,为学生设置相应的上课情景和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进一步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四)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教师除了完成学期或者学年的任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感兴趣的体育活动,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端正态度,真正地了解体育锻炼的科学价值,从而坚持终身体育锻炼。

四、 结语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通过从核心素养的内容,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入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健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核心素养方法为导向,让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潘勤,纪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体育教学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5.

[2]刘剑.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与实践[J].体育科技,2011,(32)4.

[3]王泽军,季浏,褚昕宇.运动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1,(30)30.

[4]杨建平,张秋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8).

[5]于素梅.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6,(7):29-33.

作者简介:黄斌,助教,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桂林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大学体育核心素养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大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渗透与实践
刍议社会退缩幼儿社会适应的状况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