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德育活动的实施与价值讨论
2018-04-20黄广新��
黄广新��
摘 要:本文从农村初中德育活动价值入手,分析当前农村初中德育活动现状,简要介绍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德育活动实施策略,旨在解决现阶段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增强德育活动效果,使德育活动更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关键词:农村初中;德育活动;实施
在基础教育体系之中,德育是最为重要的教育环节,为了转变当前农村初中德育现状,学校应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品德素养,营造良好的初中德育活动体系,并在活动中加入生活化因素,将德育活动与学生生活相互联系,切实转变学生的言行举止,从而优化农村初中德育效果。
一、 农村初中德育活动的价值
(一) 德育活动转变农村初中学生品德素质现状
初中阶段是人生中的关键时期,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其思想和心理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形成一系列的学生道德问题,影响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质。农村初中学生与城市相比,其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及人格教育相对缺失,品德素质问题不容忽视。诸如,学生意志力较低,容易出现猎奇及从众心理,致使学生难以抵制不良诱惑;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较弱,法律意识不强,学生易走上歧途;学生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家庭教育效果不足,导致学生无法认识教育的重要性,辍学比例较高;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诱导,被其中色情、暴力等内容的腐蚀;农村家长进城务工现象普遍,留守儿童极易出现心理问题等等。通过有效的德育活动,能够转变农村初中学生品德素质现状,从而凸显出农村初中德育的效果。
(二) 德育活动改善农村初中德育低效化的困境
农村初中德育体系相对较为滞后,其创新发展现状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无法积极主动进行德育创新,固守于课堂的德育形式比较普遍,学生对德育的积极性较低,在灌输式的德育中难以体验活动情感,学生的主体性受到严重剥夺,从而影响了农村初中德育效果。另外,德育与学生生活、社会相互脱节,呈现出极强的孤立性和封闭性,此种形式的德育实效性较差。因此,农村初中学校应转变德育观念,构建与学生生活、社会紧密联系的德育活动体系,进而转变德育现状,提高农村初中德育效率。
二、 农村初中德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 健全农村初中德育活动组织机构
德育活动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组织运作基础之上,因此,为了保障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德育活动顺利的实施,学校应建立健全德育活动组织结构,从而确保各项活动得以贯彻和落实。笔者针对多所农村初中学校德育情况加以调查,发现仅有50%的农村初中学校具有德育处部门,20%的学校由德育处主要负责学生各项德育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初中学校德育活动的组织和发展。因此,农村初中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条件,构建完善的德育组织部门,并由德育处部门牵头组织和实施各项德育活动,将活动中各项责任划分到各个教师及班级之上,从而确保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活动及课程开展、德育活动评价等各项工作。根据当前农村学校组织现状及德育活动情况,笔者认为德育处应由初中校长作为责任人,并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主持日常活动,下属各年级德育干事、主任及班主任管理学生德育课程及活动。通过建设妥善的组织结构,在宏观上确保农村初中学校德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为农村德育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及管理。与此同时,德育处还应肩负起教师培训教育工作,要求各学科教师协同合作,共同为学生德育活动提供助力,使农村初中德育活动有效实施。
(二) 转变农村初中德育活动实施观念
传统农村初中德育活动一般多局限在课堂范围之中,由思想品德教师、班主任开展小型班级内部德育活动,这种活动时长较短、内容简单、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较少,其效果难以保障。鉴于此,农村初中学校应积极转变德育活动实施观念,扭转当前以教材、课堂及教师为中心的德育活动,开发德育活动组织及构建途径,积极引入现代学生德育管理新观念,建立以学生、活动、情境为中心的德育活动观念,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置于德育活动的首要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活动之中,为德育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在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活动组织與实施过程中,德育处为活动的主导者和发起者,班主任作为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二者共同为学生德育活动保驾护航,而整个活动的主人为学生,德育处与班主任协助学生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受到启迪,从而在根源上转变以往德育活动低效化的现状。另外需注意的是,德育与文化息息相关,为了凸显学生德育活动的成效,在德育活动组织和实施过程之中,应与当地农村风俗文化相结合,在活动中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优秀品质,从学生的身边入手,转变以往德育活动与学生距离过远的现状,使学生认识到道德品质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有效提升农村德育活动的实效性。
(三) 深化农村初中德育活动主旨内涵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对世界探索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所以初中阶段是德育教育最为重要的阶段,通过完善的德育,促使学生由他律向自律过渡,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对学生的一生均有重大影响。因此,在初中学生德育活动组织及实施时,需重视活动的主旨,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初中学生兴趣爱好及年龄特点,将德育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并在活动中深化主旨思想,促使学生在德育活动中不断思考与总结,最终将活动组织内化为自身经验,影响学生的行为。上述过程是德育效果显现的主要步骤,也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实施方向。在农村初中德育活动具体实施及安排上,学校德育处及班主任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促使学生在生动且充满趣味的情境中进行活动,增强学生对德育活动的认可。同时,德育活动的主题思想还必须与农村实际生活特点相互融合,以形成具有层次性、生活化的德育活动形式,重视学生的感受,才能在根本上影响学生的心灵和思想。例如,在“热爱劳动”相关德育活动之中,学校可组织学生开展“绿园计划”活动,以年级为活动主体,将学生划分成为若干小组,每一小组成员数量在6至10人左右,学生小组可自行选择种植农作物种类,在校园附近开垦一定数量的农田,学生在其中进行活动体验,在学期结束前,学校可针对学生小组的实际活动情况,对种植成果较好的小组予以嘉奖。通过上述形式,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的艰辛,了解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情感,使学生充分体验收获的愉悦与幸福。
(四) 开发农村初中德育活动优质资源
众所周知,与城市相比,农村学校的各项资源较为匮乏,在实施初中学校德育活动时,学校与教师必须重点开发各项教育资源,进而充实农村初中德育活动内容,丰富德育活动形式。笔者就当前农村德育活动资源加以分析,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开发:其一,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由于农村学生物质基础薄弱,在德育活动实施和组织方面,学校应认识到人力资源在德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重点挖掘相应的人力资源。例如,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德育活动之中,学校可要求当地乡镇警务人员到学校为学生演讲及现场展示,并为学生播放青少年犯罪案例视频,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从而凸显出法制德育活动的效果。其二,物质资源方面。虽然农村学校物质条件较差,但其具备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学校应加强对农村自然资源、民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帮助农村学生了解家乡山水风光,提升学生的家乡自豪感。例如,在“环境保护”相关活动之中,初中学校可组织学生到田野中采集土壤、水体及空气标本,对其加以检测,使学生了解加强自然环境保护情况,并为学生展示环境保护问题的严峻性,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活动是德育体系中的重要形式,也是确保学生德育效果的主导因素,因此,农村初中学校及教师应正确认识德育活动的重要性,转变以往德育活动组织及实施理念,以学生为活动组织主体,加强德育活动的适用性,充分利用广大农村地区的各项活动资源,从而形成全面性、綜合性的德育活动体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栖.九个一:创建德育活动生活化新模式——学校德育活动生活化系列论文之三[J].学周刊,2017,10(10):198-199.
[2]高焕若,王栖.实践活动:农村德育生活化的主途径[J].文学教育(上),2017(2):156-157.
[3]黄杰章.关于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文信息,2015(4):103.
[4]关健强.浅谈“活动体验式主题班会”提高农村初中德育实效性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7(7):6.
作者简介:黄广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广西百色市西林县那佐苗族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