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养空巢老人,下岗女工帮退休“高官”找回久违的亲情

2018-04-20海戈

妇女生活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官领养孙女

海戈

空巢老人登报求领养,下岗女工应聘通过试用期

2015年3月的一天,江苏常州市民吴梅被当地晚报刊登的一则空巢老人求领养的消息吸引了。登报老人名叫郇崎,77岁,是常州市某区的一名退休干部。因为儿子、孙女不具备扶养条件,老伴又去世早,老人通过报纸寻求有条件的家庭领养,酬劳是他每月6000多元的退休金以及百年之后的丧葬费。

吴梅时年47岁,离异后单独居住,几年前从单位下了岗,平时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看到那则求领养的消息后,她对郇崎老人的现状十分同情。巧合的是,郇崎住在戚墅堰西街,和吴梅的父母住在同一个小区。吴梅善良、勤快,对照料老人有丰富的经验。于是,她有了试一试的想法。

随后,吴梅敲响了郇崎老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头发浓密、戴宽边眼镜的老人,不用说,他就是登报求领养的郇崎。吴梅说明来意,郇崎把她让进屋。这是一套两室一厅的老房子,几乎没什么装修,家具也没有几件。交谈中,郇崎告诉吴梅,自从老伴1999年去世后,曾有一个保姆陪了他6年。2005年,保姆回老家结婚了。从那时起,他就一个人独居生活。

大概是很少见人的缘故,郇崎倾诉欲很强。他说,促使他做出登报求领养决定的是这样两件事:2016年夏天,有人砸他的房门,他心惊胆战地跑过去开门,砸门的竟是小舅子和一个开锁匠。小舅子和开锁匠看到他也愣住了,小舅子说:“姐夫,你怎么没……你没事吧?”郇崎知道,小舅子原本想说,你怎么没死。他忙解释,自己的手机坏了,还没顾得上拿去修,所以打不通。小舅子松了口气,说:“我说呢,打你一天手机都没有通,我以为出什么事了!”

郇崎讲的另一件事是,他的老友兼邻居任工程师的去世。1988年,任工孤身一人搬到戚墅堰西街,和郇崎住同一幢楼,隔壁单元。自从保姆走后,两位孤寂的老人成了知心老友。任工较为清高,有事情只愿意和郇崎講,他们还约定都不找老伴。让郇崎痛心的是,去年春节过后的一天上午,任工家来了很多人,其中有警察、社区工作人员,还有两名记者。他跑下楼一打听,原来是任工出事了,过年在家中突然发病去世,没人知道。保姆过节回来,打不通任工的电话,报警求助,才发现老人已经在家中去世。正是这件事,让郇崎深感悲凉。一天,他突然冒出一个想法:福利院的儿童有人领养,空巢老人咋没人领养呢?于是,他产生了登报求领养的想法。

听了老人的讲述,吴梅对郇崎更加同情。她又问了老人一个问题:“你有一个儿子和孙女,他们同意你登报找领养家庭吗?”郇崎说,41岁的儿子虽然也在常州,但他住的是单位宿舍,不能把他接过去同住,儿子的单位离戚墅堰较远,也不能住到他家里。孙女已经出嫁,有了孩子,只能不定期地来看看他。在郇崎看来,儿子和孙女都不具备居家养老的条件。他在登报求领养之前,已经征求了儿子和孙女的意见,两人都表示同意。

郇崎看到吴梅干净利落,温婉大方,对她有了好感。吴梅向老人介绍了自己的情况,表示自己有意做他的领养人。郇崎说,自从他在报纸上刊登领养启事后,应征的人不少,但他和领养人签协议之前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得通过一个月的试用期,双方都觉得满意后,再签协议。郇崎说,他脾气有些大,如果对方适应不了,签协议也没什么意义。前来应征的人听到这个条件,都退却了。吴梅觉得老人提的要求比较合理,就答应试用一个月。两人谈完话,吴梅就进入了角色,帮老人收拾起房间来。

郇崎一个人很少做饭,平时都是在楼下小饭馆里填饱肚子,或者让饭店服务员把饭菜送到家里。吴梅觉得,要使家里的氛围温馨起来,首先得有烟火味儿。老人的厨房很少使用,灶台上一层油污,炊具摆放凌乱,更缺乏各种调味品。吴梅花了一天时间,才把厨房收拾利落。

郇崎是山东人,喜欢吃面食,吴梅给他做的第一顿午饭,是阳春面配烙油饼,老人吃得胃口大开。晚上,吴梅熬的是小米稀饭,小菜是醋熘豆芽、凉拌黄瓜,既开胃又清淡可口。

一个月的试用期,吴梅把郇崎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家里也添了不少生气,郇崎非常满意。随后,两人签订了正式的《遗赠领养协议》。协议大致内容为:郇崎每月6000多元退休金由吴梅安排开支,其百年后的丧葬费归吴梅所有,房产由郇崎儿子继承;领养人吴梅承诺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郇崎,承担老人生养死葬的责任;本协议一式两份,于2015年4月10日双方签字生效。

老人自杀计划让她心惊,同一屋檐下艰难磨合

就这样,吴梅住进了郇崎家里。本以为照顾起郇崎来应该得心应手,没想到一个月不到,她就被这样一件事吓坏了。

那天,吴梅整理房间,看到郇崎卧室桌子上放着几页稿纸,郇崎有写东西的习惯,有时吴梅也会读一读。吴梅看了老人那天写的东西,其中有这样的话:“……多病缠身,觉也睡不好,无法自由走动,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倦了,厌了,累了,该去找老伴了。磨得锋利的尖刀、那一小罐煤气,都在必要时帮助我离开……”这些话让吴梅胆战心惊,她瞒着郇崎四处搜寻,在抽屉一角发现了一把带鞘的匕首,已磨得锋利无比。吴梅悄悄把匕首藏进了墙洞里,又处理了煤气罐,心里这才踏实点。

接下来,吴梅和郇崎谈心,探询他不想活下去的原因。郇崎吐露了实情,说老年常见病他身上几乎都有,这些病虽然不足以致命,却时时折磨着他。由于身体不好,他特别烦躁,看谁都不顺眼,有时还不自觉地把杯子摔到地上,听着那声响心里才痛快些。

吴梅了解到,郇崎患了这么多种病,却基本没去医院看过。他生性倔强,不愿给儿子、孙女张口。吴梅清楚,郇崎做过区委组织部长,也算是个风云人物,现在,他行动迟缓,疾病缠身,内心很失落,这才产生了自杀念头。于是,吴梅带郇崎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每一种病都做了针对性治疗。郇崎从坐车到看病,再到拿药,除了向医生口述病情外,其余的事都由吴梅代劳。看到吴梅忙前忙后,对自己照顾得细致入微,郇崎非常感动。

从医院回来后,吴梅根据医嘱,对郇崎的病进行药物控制、饮食调理,使得老人的大多数病症得到了缓解。只有一种病让郇崎非常苦恼,而且无法摆脱,那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犯病时他站着腰都痛。为减轻郇崎的痛苦,吴梅想了很多办法,夏天给他垫了4公斤多重的棉垫,冬天铺上电褥子,除了让老人坚持保暖外,吴梅还监督郇崎经常运动。

随着身体状况逐渐好转,郇崎打消了自杀的念头。但吴梅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她面前。郇崎退休前当了多年领导,性格强势,只要他想做的事,无论合不合适,别人都难以阻止。

2016年7月的一天晚上,郇崎突然来了兴致,对吴梅说,明天他要去红梅公园转转。红梅公园离郇崎家十多公里,要坐六七站公交车,那几天每天气温都接近40℃。吴梅怕出意外,劝郇崎天气热还是在家避暑吧!哪知郇崎发了脾气:“你不去我去,就是瘸着腿也要去!”阻止不了郇崎,吴梅只得同意。

第二天一大早,郇崎兴致勃勃地为出门做着准备。虽然担心老人的身体,吴梅也只能配合。怕老人中暑,她准备了湿毛巾、绿豆水,以及一些急救药物,然后陪老人上了公交车。

来到红梅公园已是上午9点左右,公交车到达公园南门,还没停车,湿热的天气已经让郇崎叫苦不迭。看他气色不好,捂住胸口直喘气,而且大汗淋漓,吴梅明白这是中暑的症状。担心郇崎撑不下来,吴梅劝他返回,郇崎仍坚持到公园走一圈。从公园南门进去,郇崎走了十多分钟就走不动了,体力明显透支。吴梅怕他身体出问题,劝他回去。这次郇崎不坚持了,在吴梅的搀扶下出了公园,打的回到了家。

相处时间久了,郇崎强势的性格让吴梅很难忍受。平时做家务,郇崎总指责她做事抓不住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吴梅不服气,说:“我照顾父母也是这样做的,也没见他们说什么,只要把事情做成就行了,你不要鸡蛋里挑骨头了。”看到吴梅不服气,郇崎火了,指责她嘴硬不认错,不是个好同志。

吴梅性格内向,但也是个倔脾气,看到郇崎话说得很重,再也无法忍受,气呼呼地将围裙扔到地上,说:“你这大领导我伺候不了,你再找个更顺眼的人照顾你吧!”说完就要走。看到吴梅生气了,郇崎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过分,可他又拉不下面子说软话,一气之下对吴梅喊道:“你走吧,你走了我抹脖子算了!”老人的这句話让吴梅停住了脚步,她怕自己走后,老人想不开会出事,便又折返回来,忍着怒气,说:“算了,你要真有个三长两短,我还不得愧疚死!”看到吴梅不走了,郇崎给她切了块西瓜,用行动给她道了歉,两人这才算和解。

用心帮老人找回亲情, 谱写一段别样“父女情”

相处久了,吴梅对郇崎了解得越来越深。郇崎以前在政府部门工作,多年担任单位一把手,性格耿直,争强好胜,如今光辉岁月已成过往,他的性格却未有丝毫改变,这种性格容易得罪人。老伴病逝后,因为他的坏脾气,儿子和孙女以及亲戚都很少来看他。随着年事渐高,孤独充斥着郇崎的心,平时他常翻看相册,回忆当年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吴梅知道,虽然郇崎性格清高孤傲,却越来越老迈无助,他的内心其实是渴望亲情的。于是,吴梅悄悄联系了郇崎在常州的亲戚,邀请他们有空来家里做客。

从2017年春节开始,郇崎家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亲戚登门看望,郇崎很是开心,和亲戚们谈天说地,话题一打开就收不住。有亲戚来家里做客,吴梅都热情招待,饭桌上大家其乐融融,好不热闹。每次亲戚来看郇崎,郇崎都会高兴一两天,他激动地对吴梅说:“没想到我这快死的人了,还有人惦记着。”有一个远房亲戚,当年因为找郇崎办事,郇崎不留情面地给拒绝了,那个亲戚从此对郇崎敬而远之。有一次,郇崎和吴梅聊天时,说出了多年前的那件事,并说自己当初坚持原则是对的,但做得太没人情味,以至于伤害了亲戚,不知道临死前还能不能和那个亲戚解开疙瘩。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吴梅决定想法帮郇崎打开心结。随后,吴梅背着郇崎找到了那个亲戚,把郇崎的愧疚说给那个亲戚听,希望他能去看看郇崎。没想到那个远房亲戚冷冷地说:“当年他高高在上,现在老了,没权力了,才想起我,对不起,我不愿见他!”

那个亲戚不愿来看郇崎,吴梅没有灰心。过后,她听说那个亲戚生病住院,便以郇崎的名义买了礼物去看他。那个亲戚病好后,对郇崎的气也渐渐消了,主动登门看望了郇崎。郇崎意外而又激动,拉着亲戚的手问长问短,饭桌上还主动说起当年的事,向亲戚表达了歉意。亲戚摆摆手说:“过去的事情不要提了,谁让咱们是亲戚呢!”解开了多年的心结,郇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人老了更顾念亲情,郇崎晚年最牵挂的是孙女。当年因为工作忙,孙女小时候他没怎么亲近,总觉得亏欠孙女的。孙女可能对当年那个做官的爷爷有些敬畏,结婚有了孩子后,对他的探望也多是礼节性的。毕竟血浓于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郇崎对孙女十分牵挂,尤其渴望经常看到孙女的孩子。

为了让老人享受到天伦之乐,每逢双休日或节假日,吴梅都会做一桌拿手菜,邀请郇崎的孙女一家前来聚一聚。看到孙女带着孩子前来,郇崎高兴得眉开眼笑,和重外孙玩游戏、猜谜语,像个老顽童。这也让孙女看到了爷爷可爱的一面,之后携全家来看望爷爷的次数越来越多。

亲情的回归以及身体的好转,让郇崎体会到了生活的美好,他的心情也一天比一天好。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郇崎的眼睛又出了问题,他的双眼患了严重的白内障。吴梅带他到大医院看病,医生说恐怕医治不好了。郇崎的眼前越来越模糊,电视不能看了,只能听新闻,无法看书、写字,他的心情很不好,整天唉声叹气,说:“连书都不能看了,难道就这样等死吗?”

看到郇崎这么热爱读书,吴梅每天上午定时读书给他听。吴梅高中毕业,普通话标准,郇崎听得很入迷。随后,吴梅还给他买来收音机和电脑,让他按时听新闻,从电脑上“听”电视剧。渐渐地,郇崎适应了新的生活模式。

一晃1000多个日夜过去了,在吴梅的精心照顾下,郇崎神清气爽,觉得活着是件美好的事情。有一天,他动情地对吴梅说:“小梅,有你的陪伴,我真想再活300年!”生活中,郇崎对吴梅精神上越来越依赖,有时吴梅去买菜,或去看望父母,郇崎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直到吴梅出现在他面前,他才孩子一般地欢欣起来。

吴梅的付出,郇崎都记在心里,他也想办法回报吴梅。有一次,吴梅感冒了,郇崎忙着去找感冒药,因为视力不好,他摸索了很久才找到,然后兑好温开水,叮嘱吴梅赶紧吃药,那种口吻就像父亲对女儿一样,让吴梅非常感动。

与老人相处近3年,吴梅与郇崎的关系早已超越那一纸领养协议,在她心里,早已把郇崎当成了亲人。虽然生活中仍会吵吵闹闹,但吴梅会信守承诺,用她最大的努力让老人晚年每一天都过得快乐舒心!

〔编辑:刘波〕

猜你喜欢

高官领养孙女
老的定义
老的定义
被领养出的人生赢家?
为谁吃饭
有什么比我重要
为啥呀?
本期导读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
大家族de兔子
以色列逮捕10名哈马斯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