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逵,小山村里写“奎章”
——记广西桂林灌阳日升生态特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文逵

2018-04-20谢青夏

农家之友 2018年4期
关键词:瑶族

本刊记者 谢青夏

在灌阳县洞井瑶族乡保良村,大到百岁老人,小到三岁稚儿,无一不认识广西桂林灌阳日升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文逵,只要见到他,远远就会跟他打招呼。是他把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变成了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是他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愿望,是他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他用实际行动,在小山村里用汗水抒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奎章”。

这猕猴桃树今年就可以挂果啦。

偏僻山村成人来人往的生态观光园

在灌阳提起文逵,很多人并不陌生,这位前几年把灌阳雪梨黑李卖出天价的市场流通高手,让很多人熟知。

作为县政协常委,文逵经常研习党的政策精神,特别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农民会成为中国改革与发展最大的收益主体之一。他认为农业不仅是朝阳产业,而且是永恒的产业,从事农业生产流通,将更有前途、更有奔头。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意见指出大力倡导民营企业参与扶贫。2015年9月14日,文逵与洞井瑶族乡保良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同时其公司与保良村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20年,流转土地面积630亩。

洞井瑶族乡保良村包括鲁塘坪、 鱼塘坪等自然村,位于广西著名的太子山原始森林景区脚下,距县城55公里,离桂林市中心60公里。该景区的原始森林覆盖面积8万多亩,山环水绕,古木参天,有珍稀的南方铁杉、银杉等20多个名贵树种和50多种珍禽走兽,景区内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附近村落风俗古朴,极具特色,有美丽动听的民间传说和传统的瑶族风情,是个得天独厚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然而,由于生产落后,交通闭塞,当地农民却是守着这么一个“金饭碗”讨饭吃。“村里原来种植的作物零散,不成规模,很多人为了不丢荒,就干脆在田里种些桂花,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桂花无人问津,农户就只能放地里,很多都种了7~8年,甚至10多年的都有。”

文逵的日升公司进驻后,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农村改造,让村容村貌有了很大变化。村里原来有条400多米的水沟,因多年没清理,雨天一来就会漫灌,臭气熏天,非常影响村民的生活。2017年3月份,日升公司请来了挖掘机对排水沟进行了清淤,同时还修建了排水灌溉沟500多米,并对溪边进行了绿化与亮化。

“从来没见过那么漂亮的公共厕所,三星级的呢,上个厕所就像进宾馆一样,那么豪华。”保良村的公共厕所建设,参照了星级宾馆、商务楼等卫生间标准而建,宽敞、精致,功能齐全。

而村民们家里的厨房卫生间改造更加让村民惊喜连连。“结合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农村改厨改厕工程,每家每户的厨房和洗手间都装修得像城里那么漂亮和实用。”此外,全村道路全部硬化、绿化,同时全村已安装太阳能夜间照明路灯14盏,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夜间出行。

为了充分利用本地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日升公司聘请了相关部门专门规划设计了“灌阳县洞井瑶族乡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按功能规划为:生态特色农业观光服务区、特色优质水果种植观赏区,生态养殖示范区、鱼塘垂钓区、大棚有机蔬菜栽培区、农产品展销贸易区、太子山原始森林观光游览区共7个功能区 。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该项目已经初具规模。记者发现,掩映在青山、绿树、小桥、流水、瑶族民居、水上餐厅之下的特色农业生态区非常漂亮,这里还有一年四季的“百果园”可供游客采摘,偏僻山村成了让人流连忘返的生态景区。

文逵表示,2018年要完成建设从鱼塘坪猕猴桃基地至太子山游览步行道:全长6600米、宽1.8米,相关工程有游客小卖部、餐饮部、解说教育、急救站等建设内容。计划总投资1500万。

灌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黄小雪(左五)县团委何明捷书记(右一)洞井瑶族乡党委书记戴桂兰(左三)以及县创业青年代表一行在日升公司董事长文逵(中)的陪同下来日升公司种植基地参观指导工作。

特色产业成致富保障

“这花太香了,几里以外都能闻到。”近日,保良村的新会柑花开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赏花品茶。

“新会柑可不是普通的柑橘,可以说是神奇果。”文逵兴奋地说,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柑普茶就是拿新会柑与普洱茶制作而成的,这种果外皮比肉还贵,而且不管是大果还是小果,只要表皮不烂,都一样值钱。“新会柑一般第三年就开始正式挂果,4龄树亩产可达4000公斤,2000年以来,新会柑价格逐年上涨,2017年地头收购价为12元/公斤,市场收购价为30元/公斤。一般情况下,种植后第四年,1亩就能达到5万元左右的收入。”

新会柑,又称新会广陈柑或陈皮柑、新会大红柑(学名茶枝柑)。果实成熟时,果皮橙黄,微微带青,柔韧而不易折断,油胞特大,有浓郁的芳香。柑肉多汁,具有甜中带酸的独特风味。地道新会柑全身是宝皮肉兼用,是药食同源的不可多得的优秀品种,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柑饼或果汁,但皮比肉贵,其柑皮是正宗地道新会陈皮的原料。其柑络、柑核均可入药。“新会柑很少病虫害,日常采用黄板或者生物防治就可以了。整个生长过程绿色、环保,深受国际消费者的认可,近年来,价格逐年上涨。”

当地有很多野生古茶树,文逵说下一步将配合新会柑的深加工,做好猪婆岭一带野生茶的管理,以及进一步扩大种植茶树,加工柑普茶,延长新会柑的加工产业链条。

除了新会柑外,猕猴桃是这里要大力发展的水果品种。文逵介绍,日升公司自从进驻保良村后,就综合规划,多条腿走路,一边搞基础设施建设,一边充分利用本地优越的气候、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洞井瑶族乡生态特色农业观光园”,搞产业扶贫开发,目前已经种植优质水果600亩,其中猕猴桃150亩、沃柑150亩、砂糖橘150亩、新会柑150亩,有机蔬菜大棚种植80亩。

“产业是田园综合体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利用当地资源,搞好循环种养业,带动农民致富。”随着田园综合体开发脚步的逐步加快,村民们感受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们这里的田地都比较零散,原来都种桂花树,可是桂花树这几年不得价,但是又舍不得砍掉,就一直放着,做梦也没想到这些桂花树还能卖2万多3万块钱。”鲁塘坪刘永生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家的土地流转出去后,每年可以拿到5000块钱的租金,按照日升公司的待遇,如果他和父母都同时在公司基地干活,三个人每个月一共能拿到7000多元钱的工资,一年就能拿到近10万元工资,在家门口就能脱贫了。

而同是鲁塘坪的陈戴义也开心地说:“原来我们都种有果树,由于没有技术,没有足够的本钱,也不知道做什么好,现在我们把土地承包给日升公司统一种植,一年的租金就有几千元,而且现在在村里做事,一年我们夫妻俩的工资加起来有6万元。”

村民刘乾英则开心地说:“我们夫妻俩原来一直到外面去打工,小孩就留给70多岁的奶奶带,一年到头也没赚到什么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回村里就有事做,一年下来我们俩一起收入也有6万元。”

村民们普遍认为,在日升公司的带领下,只要踏实肯干,在村里上班就能实现脱贫,实现顾家赚钱“两头甜”的美好愿望。

保良村成了当地各部门的培训学习基地。

就中国夫妻结婚而言,通常都是男方去接亲。但是你见过结婚的时候女方去迎亲,男方哭嫁的吗?这种风俗就在洞井瑶族乡有。

“田园综合体建设,除了产业之外,绕不开本地民俗特色、民俗文化,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我们要深度挖掘当地的瑶族文化,用文化来吸引顾客。”文逵在采访中介绍道,当地瑶族先祖于明朝初期来自广东封州,“明初,为灌平寇,屡建功绩,留守要隘,始落业于崇顺堡而家焉”。这些明朝将士的后代,战后就在太子山一带繁衍生息。在长年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俗文化传统。

当很多游客都在津津乐道云南泸沽湖的走婚风俗时,可否知道灌阳瑶乡上门入赘的习俗非常普遍,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入赘夫婿。有些祖孙三代都是上门女婿。“瑶族乡民最传统的文化应该是包容,上门女婿同样具有财产继承权,而且所生子女,长男(或女)随母姓,次男(或女)随父姓,男女很平等,在瑶乡,很少会听见哪家媳妇因为生女儿而受到公婆冷落的。入赘那天,新娘会领着队伍去男方家接亲,男方家里人会依依不舍地“哭嫁”。

“我要把这种瑶乡的典型风俗融入到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上来,到时候男游客可以体验一把被娶的快乐,女游客也可以实现平生第一次把男人娶回家的梦想。”文奎兴奋地介绍,这里的饮食习惯也跟其他地方有诸多不同,比如这里水田少,种糯稻和水稻比较少,常见的是高粱,穇子(即鸭脚粟),每年腊月打糍粑,基本就是高粱糍粑、穇子糍粑,味道非常独特。同时,每年的二月八、六月六,都是灌阳当地特有的节日,要利用传统节庆的习俗,打造特色的瑶乡文化产业。此外,瑶族人在日常的饮食上,每日早中两餐油茶,必不可少。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 “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而这里的瑶族属于盘瑶,老一辈的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我们将征集年纪大懂刺绣的妇女专门教大家刺绣,传承和发扬特色的文化传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到时候游客也可以亲自体验瑶绣的美妙。”

洞井乡洞井村2013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传统古村落名录。距离保良村有12公里,保良村的建筑风格与洞井村一样,目前我们保良村的门楼就是按照桂北岭南水乡徽派建筑风格设计。洞井乡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有舞龙舞狮、扭秧歌,特别是宋宣和年间传下的“牌灯”舞,牌灯舞以骨牌演变而来,该牌灯曾参加了桂林市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代表了灌阳县参加了恭城瑶族自治县二十周年大庆表演,同时还应邀参加了兰田瑶族乡第二届“六月六”尝新节文艺汇演。目前,洞井牌灯舞正在申报广西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洞井牌灯舞已成为瑶乡独特的文化名片。“这些特色的传统文化,都将会在我们田园综合体一一展现。”文逵希望他和他的团队,能与村民一起在瑶乡的田野上,用激情抒写出乡村振兴的好文章。

猜你喜欢

瑶族
粤北瑶族学生文化传承观的调查与研究
瑶族织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瑶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
国内瑶族女童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
岭南苗族瑶族乡规民约述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