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2018-04-20陈立国

医药前沿 2018年13期
关键词:鲍曼克雷伯葡萄球菌

陈立国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汤头街道葛沟卫生院 山东 临沂276300)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几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男性患者,占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首位。治疗肺癌患者肺部感染临床上主要以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但因广谱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情况出现,导致肺部感染病原菌发生变迁。而对肺癌患者肺部感染及时进行痰细菌检查及药敏实验,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肺部感染的情况[1]。为此,本次研究将探讨肺癌患者肺部感染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后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的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68例肺癌患者肺部感染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16±3.27)岁;病史7d~120个月,平均病史(65.27±5.49)个月;住院时间7~31d,平均住院时间(19.35±4.16)d;基础疾病中,患有高血压有12例,糖尿病17例,冠心病15例,脑梗死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组织类型中,腺癌有16例,鳞癌18例,腺鳞癌12例,小细胞癌8例,大细胞癌9例,未分型5例。68例患者均符合肺部感染标准。

1.2 检测方法

痰标本采集:患者清晨起床后用生理盐水反复漱口清洗咽喉,并用力咳出深部痰留到一次性无菌痰盒内,唾液及鼻部分泌物不可留取到无菌痰盒内,并在1h内送检。细菌鉴定均采用ATB微生物检定仪(法国梅里埃公司)进行检测,药敏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细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及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真菌鉴定及药敏实验均采用API20C和ATBFUNGUS3进行。

1.3 评价标准

药敏试验结果的解释采用美国临床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实验标准[2]。

2.结果

2.1 患者病原菌种类及分布情况

68例肺癌患者痰培养中分离的株致病菌共有72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居多,占81.94%(59/72),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分布占8.33%(6/72),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9.72%(7/72),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而患者痰培养中,单纯细菌感染为73.53%(50/68);混合细菌感染为13.24%(9/68);单纯真菌感染为5.88%(4/68);细菌合并真菌为7.35%(5/68)。详见表1。

表1 72株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分布(%)

2.2 患者4主要种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敏感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多种耐药菌为鲍曼不动杆菌,但对替加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左氧氟沙星耐药性较低,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MSSA)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及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详见表2。

表2 主要4种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3.讨论

由于肺癌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且因进行手术、放疗等措施后患者呼吸系统受到损害,极易导致患者感染情况的出现[3]。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痰标本采集,发现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分离率最高。同时,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均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耐药性较低的有左氧氟沙星、替加环素及头孢哌酮,若肺癌患者感染情况较重,而痰培养致病菌未检测出时,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替加环素及头孢哌酮进行经验治疗。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较高,表明此类药物不可作为经验治疗的首选。

因此,在肺癌患者进行治疗期间,要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及时做好致病菌及耐药性的检测,以提供临床治疗依据,合理采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1]朱国飞.肺癌并发院内肺部感染90例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06):65-66.

[2]刘建民.鲍曼不动杆菌致老年肺癌患者肺炎耐药性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7,32(08):1387-1387.

[3]郭阳,孙玉玲,王海英.肺癌化疗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05):813-815.

猜你喜欢

鲍曼克雷伯葡萄球菌
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CT特征对比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如何防治兔葡萄球菌病
肉鸡葡萄球菌病诊疗
连翘等中草药对肺炎克雷伯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噬菌体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综述
一例水牛疥螨继发感染葡萄球菌病的诊治
影响肺炎克雷伯菌粘附上皮细胞作用的研究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