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桃夹综合征的CT诊断

2018-04-20罗新民李强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8年13期
关键词:胡桃横径放射学

罗新民 李强(通讯作者)

(四川岳池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广安638300)

胡桃夹综合征(NCS)也叫做左肾静脉受压,指的是左肾静脉回流进入下腔静脉期间,穿过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形成的夹角受到挤压,或者穿过腹主动脉和脊柱间隙受到挤压,伴有左肾静脉血流速率降低与远端静脉扩张等表现,前述现象导致血尿、左腰腹痛、蛋白尿等,则称之为胡桃夹综合征。胡桃夹综合征虽然发病年龄不限,但好发于4~40岁之间[1],以血尿、蛋白尿及左侧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2],需尽早诊断与治疗。影像学诊断在本病中有不错的价值,有文献指出在仰卧位时,影像学显示左肾静脉肾门段扩张横径约为夹角段横径2倍时可疑诊,≥3倍则可确诊[3]。也有学者提出可采取测量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的方案来诊断[4]。CT属于比较常用的影像学技术,为了探讨其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收治的30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与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胡桃夹综合征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纳入对象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均有完整的CT诊断资料(包括CT后处理资料),同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蛋白尿与血尿患者、泌尿系疾病、肿瘤、感染、手术等患者。将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愿意采取CT腹部扫查。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4.0±12.3岁(14~68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3.2±11.8岁(10~55岁)。两组对象在前述资料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两组对象均进行CT检查,同时根据情况加用后处理技术处理。检查仪器为Siemens二代双源CT机,实施上腹部或全腹CT平扫及增强扫描,选用碘普罗胺注射液为对比剂,利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3.0ml/s注射速率注入。CT扫描层厚设定为1.25mm。扫描完成后,于静脉期实施冠状位与矢状位多平面重建,其中冠状位时测定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及中横径,矢状位时测定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及中面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对象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夹角前横径、左肾静脉夹角中横径、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左肾静脉夹角前/中面积比进行测定与计算及记录,实施组间统计学分析,同时分析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和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面积比之间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9.0分析,其中技术资料用百分比%、卡方(χ2)检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s)、t检验处理,相关性分析采取Pearson分析,将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比较分析两组相关指标情况

两组对象在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夹角前横径、左肾静脉夹角中横径、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左肾静脉夹角前/中面积比等指标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分析两组相关指标情况(±s)

表1 比较分析两组相关指标情况(±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指标 观察组(30) 对照组(50)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22.38±6.8961.29±22.15左肾静脉夹角前横径(mm)10.33±1.278.29±2.12左肾静脉夹角中横径(mm)2.27±0.966.84±2.13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5.17±1.651.29±0.45左肾静脉夹角前/中面积比4.01±2.131.22±0.47

2.2 比较分析两组相关性情况

观察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和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呈弱负相关,而面积比无相关性,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和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面积比均呈弱负相关,见表2。

表2 比较分析两组相关性情况

3.讨论

胡桃夹综合征属于先天或后天形体变化等导致左肾静脉被挤压而诱发反复血尿与蛋白尿的一种现象,部分患者会出现肾功能损伤与贫血等并发症[5]。下腔静脉在腹主动脉右侧,二者并列在后腹腔,右肾静脉可直接注入下腔静脉,但左肾静脉需穿经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夹角,跨越腹主动脉前方后才能注入到下腔静脉中[6]。基于这样的机理,导致左肾静脉更容易出现胡桃夹现象。青春期时期因身高增高快速,椎体伸展过度,体型也出现急剧变化,导致内脏下垂,直立活动时腹腔脏器如肠系膜上动脉受到重力的牵拉,淋巴结肿大与肿瘤压迫等,容易导致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的夹角变得狭窄[7]。胡桃夹综合征早期症状并不典型,而发病后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学习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为此需尽早诊断。影像学技术在本病诊断中有不错的价值,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测定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正常情况下约为53±17°,若夹角<35°时更容易出现左肾静脉受压,从而出现胡桃夹现象[8]。

本次研究将收治的30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CT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对象在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夹角前横径、左肾静脉夹角中横径、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左肾静脉夹角前/中面积比等指标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和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呈弱负相关,而面积比无相关性,对照组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和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面积比均呈弱负相关。在同类研究中有相似效果,甚至指出左肾静脉在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受压,常有横径变小与纵径增大现象,左肾静脉压力和其截面积平方之间有反比可能,按照常规来看,左肾静脉截面积平方和左肾静脉压力呈现反比,更能直观反映左肾静脉压力变化情况。此外,在同类研究中针对CT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调查,在其研究中显示左肾静脉横径对胡桃夹综合征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均较高[9],分析原因在于左肾静脉横径变小和纵径增大是有一定的比例进行的,左肾静脉纵径增大后,使得左肾静脉面积增加,为此左肾静脉压力变化对左肾静脉横径变化更敏感,同时左肾静脉的走行并非完全水平。从矢状位CT诊断结果来看,左肾静脉截面积也并不是垂直的截面积,在不同的患者中,因倾斜角度的不同,也存在明显的误差[10],这些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重视。

综上所述,CT诊断应用在胡桃夹综合征中测定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夹角、左肾静脉夹角前横径、左肾静脉夹角中横径、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比、左肾静脉夹角前/中面积比均有意义,从而为诊断NCS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郝培培,杨学华,张永高,等.多排螺旋CT诊断非夹角原因引起胡桃夹综合征的临床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19(4):631-634.

[2]陈亮,吴红珍,陈立鹏,等.320排CT血管成像诊断胡桃夹综合征的影像评价[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12(4):635-637.

[3]唐雪娣,冯浩,巫恒平,等.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胡桃夹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5):109-111.

[4]郑建兵,王振,钟建国,等.胡桃夹综合征640层容积CT灌注成像初步经验[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8):1293-1296,1306.

[5]卢道延,黄伟,冯宇,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胡桃夹综合征的判别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6):427-429.

[6]吴爽,周长圣,张龙江,等.70kV低剂量CT血管成像在儿童胡桃夹综合征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4,17(6):606-609.

[7]崔林刚,孟庆军,徐全全,等.彩超及CTA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2,17(4):371-373,386.

[8]周海伟,严金岗,乐嘉杰,等.胡桃夹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检查和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4):558-561.

[9]罗朝峰,刘晶哲,张晓玮,等.后胡桃夹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18(7):1240-1241,1242.

[10]李亚英,王荣品,廖昂,等.双源CT血管成像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1):1871-1873.

猜你喜欢

胡桃横径放射学
更正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介入放射学杂志》投稿须知
《介入放射学杂志》投稿须知
胡桃夹子和四个王国
灰枣果实体积与单果质量的估算方法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研究
胡桃夹子
胡桃夹子
胡桃夹子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