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地税重点税源企业视角分析天津市保税区税源结构优化路径

2018-04-20杨宝琪刘杏歧

天津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税源非公经济税收收入

◎文/杨宝琪 刘杏歧 徐 扬 董 睿

近年来,天津保税区作为我国拥有开放形态最多、政策功能优势最为明显的综合经济区,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整体经济仍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保税区中的重点税源企业更是支撑国地税收入增长的强力“推进器”。

一、国地税重点税源企业总体情况

(一)税收规模与比重

1.国税重点税源企业。2017年保税区国税重点税源企业共255户,2016年度在国税入库税款为74.28亿元,占国税税收收入的82.4%。国税重点税源企业中税收1亿元以上的企业11户,1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134户,5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83户,500万元以下的企业27户,税源分布明显呈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平均规模为0.29亿元,单个企业税收收入最大是8.35亿元,最小为169万元。

2.地税重点税源企业。2017年保税区地税重点税源企业共370户,2016年度在地税入库税款为43.37亿元,占地税税收收入的85.8%。地税重点税源企业中税收1亿元以上的企业6户,1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84户,5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75户,500万元以下的企业205户,税源分布较为显著地呈现为 “阶梯型”。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平均规模为0.12亿元,单个企业税收收入最大是1.43亿元,最小为156万元。

3.国地税核心税源企业。2017年国地税重点税源企业名单中,共有165户企业被国地税同时列为重点税源,2016年在国地税分别实现税收收入66.15亿元和23.64亿元,占国地税重点税源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89.1%和54.5%,属于该区域的核心税源。

图1 2017年国税重点税源企业分布结构图

图2 2017年地税重点税源企业分布结构图

(二)行业结构

1.国税重点税源企业以传统行业为主。国税重点税源企业中,制造业和批零业等传统行业占绝大多数,其中:工业企业90户(其中采矿业1户,制造业86户,能源供应业 3户),2016年入库税收收入21.02亿元,占国税重点税源企业总收入的28.3%;批发及零售企业80户,2016年入库税收收入17.57亿元,占国税重点税源企业总收入的23.7%。其他服务业85户(其中,交通运输业10户、房地产业9户、商务服务业7户、金融业6户),税收占国税重点税源企业总收入的48%。

2.地税重点税源企业以新兴服务业为主。地税重点税源企业中,除批发零售业外的各类服务业共计201户,其中金融、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居前三位,企业分别为 57户、30户和 24户,2016年入库税收收入31.80亿元,税收收入占地税重点税源企业总收入的73.3%。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分别为67户和84户,税收占地税重点税源企业总收入的9.9%和12.7%。

(三)所有制结构

1.国税重点税源企业内外资并重。国税重点税源企业中,内资企业132户,2016年国税收入40.35亿元,占国税重点税源企业总收入的54.3%;其中非公经济占绝大多数,共117户,2016年国税收入37.05亿元,占内资重点税源企业总收入的91.8%。外资企业123户,国税收入33.93亿元,占国税重点税源企业总收入的45.7%。

2.地税重点税源企业内资企业占主导地位。地税重点税源企业中,内资企业257户,2016年地税收入35.55亿元,占地税重点税源企业总收入的81.9%,其中非公经济221户,2016年地税收入29.57亿元,占内资重点税源企业总收入的83.2%。外资企业112户,地税收入6.97亿元,占地税重点税源企业总收入的18.1%。

3.非公经济行业分布。117户非公经济国税重点税源企业中,批零业33户、制造业31户,这64户企业2016年国税收入占国税重点税源企业总收入的16.2%;221户非公经济地税重点税源企业中,金融业有53户、批零业43户、商务服务业23户,这119户企业2016年地税收入占地税重点税源企业总收入的39.2%。

二、国地税重点税源分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点税源产业发展不均衡

当前,国税重点税源产业集中分布在制造业和批零业,地税重点税源产业集中分布在服务业,虽然该种税源分布受制于征管体制、营改增后税源转移等多重因素,但过度依赖某类行业的税源结构会极大加剧组织收入的不稳定性,近年来由于保税区汽车批零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相对集中而对国地税收入产生较大幅度影响的情况时有发生。另外,传统产业过于集中、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服务业对税收贡献仍然偏小,也是制约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重点税源收入级距结构不合理

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收入级距是判别重点税源企业发展规模的重要指标。当前国税重点税源分布主要呈“橄榄型”,地税重点税源分布主要呈“阶梯型”,但国地税都缺少带动强、规模大的龙头产品和大型骨干企业,对税收收入的拉动作用有限。而地税重点税源企业更多集中在中小企业则可能导致征管成本和税收贡献的不匹配等问题。

(三)非公经济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从所有制结构分析来看,非公经济的税源增长潜力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仍然集中在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的批零业。尽管金融业也集中了一批非公所有制企业,但深入到单户企业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企业多以有限合伙的形式组成股权基金管理公司,税收收入具有一次性、突击性的特点,长期来看不利于税收收入的进一步增长。

(四)区位优势在重点税源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保税区的区域优势和定位是打造国际贸易、国际物流、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等的综合经济区,但一些产业布局在重点税源上的体现并不强,先进制造、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重点税源企业数量和税收规模仍然较小。

三、优化税源结构的对策建议

(一)稳固传统优势行业,提速新旧动能转换

从当前国地税重点税源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批零等传统优势行业作为税源的主要基础,未来仍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坚定不移做大做强优势行业,深挖增收潜力。服务业作为税收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发展升级,做好承接和配套。同时,要大力发展培育附加值高、税收贡献大的高新技术企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比重,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升级。

(二)调整税源级距结构,培育核心优质税源

从国税重点税源企业名单的变动情况看,2017年有51户企业为新增重点税源,但剔除营改增造成的税源转移因素后,新增税源仅30户为自身新增,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在2017年前三季度呈现出税收萎缩态势。因此从稳固税收收入、扩大税收增量的角度看,保税区要立足实际,重点培育年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加快提高企业向亿元税收企业转化的速度,提升亿元税收企业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另外,还需加快对核心优质税源的培育,挖掘能够持续发展的稳定税源。

(三)完善区域资源优势,发挥非公经济活力

继续有效利用保税区科技、人才、资金、服务、政策等柔性资源优势,继续清除不平等的差别性准入条件,全面放开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为非公经济打造投资便利、服务完善、监管透明高效的市场经济体系。建立多方参与平台,支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参与基础性、能源类、垄断性行业建设;鼓励和支持民企与国企合作,增强企业活力,打造既符合民营经济自身特点,又能提升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层级、优化产业布局、创造就业岗位、扩大市场需求的非公经济体。

猜你喜欢

税源非公经济税收收入
区县级税收预测方法的探索
试论如何加强乡镇税源管理
China
改革创新 营造环境 推动鹤壁非公经济发展提升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贵州国税收入首次过千亿
上半年陕西省非公经济占全省GDP比重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