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社区养老方式的探讨

2018-04-19高宏徐凌忠

活力 2018年22期
关键词:居家养老老年人

高宏 徐凌忠

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10年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我国自1999年起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到2013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为2.02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4.9%,而且这个数字还会逐年上升。预计到21世纪中叶,平均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虽然现在国家已经放开“二胎政策”,但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十分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多年来历史生育问题的影响,使得很多的家庭趋于“四二一”或“四二二”的形态。

一、中国养老模式的现状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老年人赡养模式,在“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文化影响下,作为家庭中坚力量的夫妻面临非常巨大的家庭养老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不断变化,人才流动性和就业地域性跨度增大,女性的就业率越来越高,我们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及其他社会化的养老方式。但我国养老服务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养老机构数量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5张。然而,受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影响,我国大多数老年人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庭和社区,到一个新的环境去养老。因此,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

二、社区养老服务

2017年國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国发[2017]13号)提出,到2020年,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将更加健全。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主要分为社区日托和上门服务两种形式。社区日托指相关机构会在社区里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在白天,子女可以送老人进去享受服务。照料中心内,有相关的养老设施,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就餐服务、学习培训服务等。在晚上,老人可以回到家中与儿女子孙享受天伦之乐。上门服务是通过有专业能力和接受过相关护理培训的专门人员或志愿者人户,给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保健陪护、心理慰藉、物资配送、娱乐学习、法律咨询等养老服务。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不仅能为老人带来方便,而且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还能让老人有认同感、亲切感、归属感和信任感。

三、社区养老服务所面临的问题

(一)观念认识不到位

很多社区和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没有认识到加强社会养老服务对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性,服务意识差。没有能清楚认识到社区居家养老是未富先老国情的需要,对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认识不够,服务意识相对薄弱。

(二)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缺乏

现在社区的养老服务机构中,基本上以医疗、预防为主,康复、护理、保健内容较少,同时护理人员也较少,远远不能满足服务需求。上门服务的专业人员人数少、服务内容单一、执业水平差、服务质量无法保证。

(三)服务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社区的管理资金大部分是民政局投入,资金来源受限,严重缺乏。这些资金对启动社区养老服务,为一部分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若要提供较为全面的居家养老服务,无疑是远远不够的。

(四)社区养老设施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老年服务设施设计不合理、适用性较差、服务设施不齐全,数量少,品种单一。

(五)缺乏配套的监督管理措施

在社区托老机构中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应该是一项硬性建设项目。但由于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制定监督管理措施,结果落实不到位,建设不符合标准的事件时有发生。对养老服务评估措施不健全,如评估标准、评估实施办法、评估结果奖惩条例等。对从业人员没有制定相关岗位责任制、各类人员的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对服务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

四、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分析

养老问题涉及千家万户,解决不好将影响社会稳定,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社区养老服务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社区中开展宣教活动,在特定的节日对老人进行敬老、爱老活动,鼓励社区居民加入其中,对先进个人和事迹进行评比宣传,在社区较明显的地方摆放宣传栏,张贴宣传画等。营造整个社区尊老、敬老、爱老的氛围,把社区养老服务当成社区重要工作任务来抓。

加大服务组织和队伍建设,增强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性。一是配置专职人员,特别是有医疗护理专业经验的执业人员。这部分人员除了现有的从业人员以及有医疗和护理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外,可以从下岗失业群体这个人力资源库中进行选择,定期举办“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班”,做到持证上岗。二是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鼓励更多的中青年加入志愿者队伍,以唯才是用、按能录用的原则进行志愿者的招募,采用职位招募、目标招募、长期招募和短期招募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可以实行积分制,每次志愿者活动通过记录和服务评估拿到相应的积分,通过积分可以兑换自己家老人的养老服务或一些社区其他服务,提高志愿者的积极性。

养老事业属于公共事业范围,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项目,建立专业人员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降低享受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准入门槛,对困难老人进行帮扶,扩大政策惠及面。对于高龄及低收入家庭失能老人给予补助或养老补贴等。二是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兴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推广长期护理保险,为失能老人体面养老提供保障,除了社会保险以外,鼓励社区居民购买商业保险作为补充。建议把以民间资本为投资主体的机构养老纳入社区居家养老生态圈,作为政府认定的公益项目,可享受有关政策及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其养老服务的补充作用。

完善社区养老机构的设施建设,如改善社区医疗康复设施、改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使用功能、完善社区老年文化体育设施等,可以整合街道和社区文化站、卫生服务站、阳光家园、文化室、活动室、老年大学、社区学校等公共服务资源,联合多方力量拓展服务范围,搭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平台。

统一制定社区养老服务内容规范标准及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新建社区养老服务建设项目应纳入属地安居工程项目,并落实到选址、可研、初设、评审、地勘等前期环节。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的各种制度,如社区老人的探望制度、志愿者服务制度、服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服务人员奖惩制度等。在标准化管理方面要制定生活服务标准、养老护理标准、卫生医疗服务标准、服务效果评价标准等。在规范化管理方面,制定各种服务的项目和内容、服务价格等。

引进“互联网+养老服务”的智慧养老模式,运用“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模式,比如“共享服务”项目,以社区为依托、以智能终端App和热线为纽带,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专业服务队伍和社会资源,重点打造以“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务、档案管理”为中心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人提供综合性的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服务这个平台的建设关系国计民生,打通养老服务惠及老年人的“最后一公里”,让社区真正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养的坚强后盾,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居家养老老年人
养老生活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预防老年人跌倒健康核心信息
居家信条
情防控常态化 居家防护不可少
注册养老机构已超2.8万家
养老更无忧了
微生高的往事
初四居家放松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