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

2018-04-19张健

活力 2018年22期
关键词:社会职业能力大学生

张健

【摘要】当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每年的高校毕业生都在日渐增多。如果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想要快速有所作为,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当代部分大学生的实际现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能力:社会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据最新调查资料统计分析,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达到了795万,而2018年的毕业生人数将要创造史上之最,达到前所未有的820万。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2017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2018年待就业的大学生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700万。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切实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训练,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意义

职业能力,从定义上看它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由此我们也不难得出结论,大学生职业能力就是大学生将来走进职场在自己的职业岗位上所要具备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将其定义为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

如果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继续进行细分的话,我们可以将它划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是指大学生自身所具备的原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从事某一职业时所必备的基础能力,也就是必须处理好自己的职业、胜任自己的岗位的能力;综合能力,通常情况下我们将它理解为除了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之外个体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例如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这三种能力在构成大学生职业能力时相辅相成,都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二、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现状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筹划职业和尝试创业的黄金期,也是大学生步人社会的重要准备期。然而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往往都忽视了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绝大多数高校还是一如既往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这给学生们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在毕业时学习到真正有用的职业能力,也无法胜任自己将来要面临的岗位,一味地纸上谈兵最终造成的后果只能是被社会淘汰,甚至面临失业。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能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自身定位不够清晰

很多人都说大学是人生的象牙塔,因为它是很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地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我国新的教育制度已经实施多年,但仍然有很多在校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缺乏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考虑。从某种层次上来说,让这些大学生苦恼的是他们对于自己到底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在大学几年里怎样加强学习做好就业准备,社会以及不同的组织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它们又能为自己提供什么样的发展空间等这些问题。然而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这些问题产生的源头都是因为这些大学生从来就没有对自己进行过一个正确的定位分析,正是因为他们未曾考虑过自身的实际需求以及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大环境中,所以当他们真正面对职场时,除了茫然,就只剩下日益紧迫的“选择困难”。这样一来,也就根本得不到提升职业能力的机会。

(二)教师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

作为职业准备阶段的大学教育,是决定一个大学生走向社会能否立足的关键;而一个大学老师是否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则是决定大学生能否提高职业能力的根本。目前,我国高校教育还是以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真正带领学生走向实践提升职业能力的少之又少。这也是因为我国高校的教师团队普遍缺乏一定的职业素养,很多教师自身并没有去企业挂职锻炼过,也并没有承担过科研项目,参与过技术的革新与改造。高等教育阶段的很多课程如果按照企业的要求来设置,由企业经济、工程技术人员来承担这部分教学任务会更加合适,这也是因为他们具备足够的职业素养。所以,培养出真正的具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热爱学生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大学生提升职业能力的关键保障。

(三)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理论培养

众所周知,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仅能够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提高自身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认识,更多的是实现书本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更好结合,在实际的社会经历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然而纵观全国,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这也让很多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得不到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此外,在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资金投入、教育理念等影响,教学硬件设施,如学习工具、实操场地等条件无法一一满足,这也造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缺乏有力支持,无法转化为教学成果。

(四)高校资金的投入不足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政府在近些年来明显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然而在所公布的经费使用占比中,绝大多数高校的经费使用都花在了基础研究工作上,少部分经费用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在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上的投入不到1%,这足以表明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不够重视。不管是受传统思想与理念的限制,还是得不到有效的政策支持,在这一点上都急需改善。

三、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对策与研究

在中国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大环境下,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并非易事。当今社会的大学生逐年增多,毕业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虽然高校毕业生是当今社会上的重要人才资源,但与此同时逐渐趋于饱和的工作环境也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造成了很大困扰,所以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说法。在这种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如何提升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也成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加强自身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从前人的经验来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让他围绕着这个方向,不断地挖掘潜能突破自我,使自己走向成功,它也是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高校应该加强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课程,从理论上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懂得如何去规划和发展自身的职业生涯。

(二)打造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教师作为带领大学生走向职业道路的引路人,提升其职业素养,不但可以表现出高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也是高校建设职业化教育的根本所在,更是教师踏上自我成长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对高等教育必然追求的一种满足。首先,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务必要夯实自己的职业能力,优化知识结构,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弄清专业学科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去教大学生们具体应该如何做;其次,高校教师在发展自身个性、创新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应当将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融为一体传授给学生,这样可以形成师生之间的呼应,达到共同进步甚至双赢的效果;最后,一名职业教育教师应当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务必要关心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学到真正的专业知识,又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三)优化教学模式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才是教学的根基,所以我们要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务必要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改革教学手段,完善课程体系,開办校企合作。改革教学手段,我们要做的就是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即将专业理论课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动手参与实践,这是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完善课程体系,主要是针对目前高校日常教学中的课程培养方案,在所有的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往往占据了很高的比例,而职业发展指导课程与创业课程则相对较少,这些足以表明现有的课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开办校企合作,可以说是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一条必经之路。校企合作通常以市场需求和产业结构调整为需要,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企业技术发展相结合,形成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如果在高校日常教学环节中,能够带着企业的需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那么一定会取得绝佳的效果。

(四)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说是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试金石,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完善自我、锻炼毅力、培养品格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运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职业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可通过开设一些走进户外或者课外培养的课程来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并通过布置相关任务让学生们认真去完成。在寒暑假期间或者平常的节假日里,加大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宣传力度,鼓励他们走进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企业单位或者直接走向实习岗位,并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通过越来越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会在此过程中磨炼意志、培养品格,学会如何正确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政府部门加大资金的投入

要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需要各大高校加大对这方面的投资,也离不开各级政府与有关部门的积极参与。据相关资料统计分析,在过去的10余年间,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总投入增长了约1.7倍,其中用于提升大学生专项技能的资金投入增长了约2.5倍,在过去的5年间教育经费的总投入更是达到了17亿之多。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在各大高校内部这些经费大多数都花在了科研工作上,并没有用于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相关政府部门首先应该立足于根本,从实际问题出发,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和制度支持,对出现过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而不是继续花大代价做一些无意义的科研工作。高校可联合一些知名企业共同投资创办综合实践基地,并出台相应的企业激励制度,鼓励它们担起职业教育的责任,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就业创业的平台,以此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

结语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在急剧地转变。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也日渐突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职业能力成了关键因素之一。虽然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现状不够理想,但是,只要能够加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能够打造一支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并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能够丰富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政府部门再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就业难的问题也就一定会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社会职业能力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