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8-04-19万笑舒

活力 2018年22期
关键词: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万笑舒

【摘要】自媒体是—把双刃剑,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契机也是挑战。自媒体的互动性、个性化、主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来积极影响;自媒体传播信息的碎片化、去中心化、泛娱乐化,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消极影响。同时,自媒体时代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如何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新技术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使之富有时代活力,更好地立德树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应在尊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创新工作内容、教育载体和互动机制,真正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

一、自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巨大挑战

(一)自媒体传播信息的碎片化冲击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

美国著名作家戴维·申克认为,互联网的超链接功能给人们带来许多好处,但是信息的碎片化状态也带给人们碎片化的认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快速发展催生的信息碎片化,满足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需求、心理需求,为其展示自我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但是,网络中信息混杂,“灰色信息”泛滥。信息辨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在各种碎片化信息的冲击、碰撞下,其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深受影响,大学生面临“去意识形态化”的危险。碎片化信息冲击了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异化和“信源”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国的主流价值观。

(二)自媒体传播信息的去中心化挑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

去“中心化”一词是马克·波斯特在其《信息方式》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知名媒体人许维曾说:“我们的世界就像一个剧场,它分成演员和观众,舞台上的人拥有传播权,无论演什么,台下的人都要看着。”教师就好比演员,大学生就好比观众,教师讲,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说教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效果,但大学生的主体性却受到压制。这种形式与自媒体时代点对点的互动式传播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自媒体时代,教师不再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大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再是教师的口口相传,解惑也不必完全依赖于教师。大学生可以通过在MOOC以及相关网站上观看视频、查找资料等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自媒体传播信息的泛娱乐化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美国学者波兹曼认为:“一切公众话语权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所谓“泛娱乐化”,是指以娱乐为标志,将浅薄空洞的内容通过戏剧化的粗鄙庸俗、戏谑恶搞等方式进行表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理念为中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然而,自媒体时代信息的泛娱乐化,使一些学生政治认知能力低下,导致出现政治冷漠现象,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导向性。

(四)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这个移动互联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一大挑战,就是人人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互联网终端选择、接受和发布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者无法再简单命令或要求青年学生收听、收看单向度传播的信息内容。这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会讲故事,而且要会讲身边的真人真事,不断增强教育内容的魅力、吸引力和公信力。为此,既要把先进人物、典型事件讲真切,还要有具体细节,更好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同时,也要善于把身边的小人物、微事件讲鲜活,使其可亲可信、可知可感。平凡人的不平凡人生、平凡岗位的不平凡事迹,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好素材。多宣扬这些人和事,思想政治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

自媒体信息内容具有多样性、丰富性等特点,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互联网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可以对各类信息进行共享,思想政治教育也一样,在信息共享的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丰富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自媒体的优势,将各类教学资源上传至网络空间,从时间和空间上改变大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自媒体打破了时空界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为说教式的口头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受到时间、空间、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极容易造成信息传递的迟滞和衰减。在自媒体介质上,信息的传播摆脱了人物、空间和环境的限制,不仅使信息传播的时间间隔大大缩短,而且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性传播。大学生接受的内容或信息也不会因为时间、空间及环境的变化衰减或消失。这种传播方式不仅迎合了青年大学生的需求,使得大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一种愉悦,而且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大学生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以当今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多了自媒体这样一个新的教育平台。

(三)突出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隐性教育”的实现

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为“填鸭式”的灌输教育,多数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产生抵触心理和情绪,这就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果和效率,甚至得到反面的效果。而自媒体平台从根本上大大提升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他们可以主动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使教育从被动变为主动。通过这种平等对话的方式,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大大减轻,从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机制的优化

要让自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推动作用,就必须要确保自媒体应用的规范性。因此,优化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强化常态管理。思政工作常态管理的管理主体包括学生工作部门、信息部门以及党委、团委部门等。强化常态管理,需要依赖于这些部门对自身职责的严格履行。其中信息部门需要做好校园网络建设与维护;党委、团委部门则应组织一些与大学生思政工作紧密相关的活动,如主题演讲、宣传讲座等,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自媒体,并提升自身的自媒体判断能力与媒体素养。另外,辅导员与学生干部也应当开设微信、微博等,与其他学生沟通交流,对其行为做出引导与规范,从而为自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创新网络监管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自媒体可以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需要认识到的是,自媒体中大量的信息并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有必要通过网络监管来确保信息的准确与健康。因此,高校有必要构建完善的网络监管体制,对校园网网络信息做出有效的监控与管理,包括把握好校园网信息传播源头,保证网络信息的准确性与安全性;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学生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有针对性的处理等。

综上所述,自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推动教育内容的共享、教育方式的创新以及教育成效的提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自媒体优势,同时强化对自媒体与网络的监管,确保自媒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