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有尽而意无穷

2018-04-19夏威林

东方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

夏威林

摘要:诗歌翻译历来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难点。由于中西方在文化、语言、思维等各方面的差异,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总存在着许多问题。历来,有不少的专家、学者、诗人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研究。王宏印教授潜心翻译理论研究,对我国的译论建设特别是中外文化典籍翻译与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尝试分析王宏印教授汉诗英译中的艺术特点,具体包括:忠实了原作意图,选词恰到好处,译文生动有趣,言有尽而意无穷。

关键词:王宏印教授;汉诗英译;艺术特点

引言:

王宏印(笔名朱墨)陕西华阴人,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①。王教授长期从事中外文化典籍翻译实践以及中西翻译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多年的翻译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理论和一套系统的翻译原则并有突出的成就与贡献,《诗与翻译:双向互动与多维阐释》为“诗歌翻译系列讲座”系列,是王宏印教授继《意象的萌发:新诗话语释读》之后的又一新作,分为上下两编,分别讨论英诗汉译和汉诗英译的全过程,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总结多年研究成果,经过多次润色加工,精选古今中外著名诗人和词曲作者(华兹华斯、拜伦、雪莱、迪金森、艾略特、叶芝、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鲁迅、舒婷、徐志摩、穆旦、李清照、辛弃疾、毛泽东等)的代表作数百首,配以富有创新思想和探索精神的原译、重译、回译、今译等对照文本阅读,并融汇各种诗歌理论、创作观念和翻译技巧,给出批注和总结,是集诗歌史、诗歌选本、专题研究、翻译批评与理论探讨于一体的综合尝试,是献给高校的文学翻译教学事业以及广大诗歌翻译爱好者的一部力作。笔者从《诗与翻译:双向互动与多维阐释》中选取4篇诗作和与之对应的王宏印教授的英译作品,并尝试分析王教授英译汉诗时为保留汉诗味道所用方法和英文译文产生效果。笔者愚见,把王教授译诗艺术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得意忘形:忠实于原作意图

“形似”一般指译文和原文在字面或形式上相似;“神似”是指译文或原文在内容或形式上不一样,但在内容上或精神上非常相似。形似是翻译的最低层次,神似是翻译的的最高层次。如果内容和形式有矛盾,那就要得“译”忘“形”,得其精而忘其粗,那就成了“神似”,也就是“三似”的最高层次。(许渊冲 2016:76)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意图,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来再现原作。王宏印教授英譯的一首中国最早的两言诗歌展示了“神似”译文的创作过程。

例如:原作: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英译:Cut the bamboo; Make a bow; Shoot the ball; Drive the beasts. 诗与歌本是密不可分的,这在中国最早的诗歌理论《尚书·虞书·舜典》(古本《尚书》在《尧典》内)中所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中已体现。据说此文是中国最早的而且是最简单的一首民歌,是两言。中国的诗具有先天的简约,而简约之风是历代文人所刻意追求的。从世界上最早的诗集《诗经》中的第一首《关雎》便可看出中国诗的简约了,而上古的《弹歌》仅用八个字,便叙述从制作弹弓到捕获猎物的整个劳动过程。这里,译文也为四行,全文用动宾语结构译成英语诗歌,除了冠词外,没有任何连接动词,这种极为简单的英语语法结构恰到好处表现出原文形式的简洁、紧凑。诗歌起源于劳动的节奏,为充分表现原作的意图,译者取驱赶动物和与保护尸体两意。舍弃了作为乐器的意思。原文叙述制作弹弓过程的前四个字,分为两行,其节奏都是仄平;描述打猎过程的后四个字又分为两行,其节奏都是平仄。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也有一部分双音节词,三个以上音节的词极少见。因此诗歌的节奏以两个字为一顿(或称节,有人又称音步)是非常适宜的。(程毅中,2013:83)于是就有“断竹、续竹”这样的两字节奏。这首诗虽然古朴,却很符合韵律。译文分四行,第一行三个音节,后三行每行两个音节,采用扬抑格给人的联想是“迅速、猛烈”爆破音“b”也有“迅猛”、“猛烈”的联想,译者舍弃了行末的韵脚,用冷静、沉着之笔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可谓简约之至了。表达出从有条不紊的沉着到突飞猛进的激烈的动态过程,画面清晰,形象生动,传达出该诗的意图和风格。

二、一针见血:选词恰到好处

唐代诗人卢廷让用“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诗句来说明作诗的炼字之苦;而相传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更是在他的《送无可上人》一诗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王宏印教授的诗歌译作,选词精辟独特,很能体现诗味。这里,选王宏印教授英译《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唱词来说明译文选词的妙笔所在。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看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译文为“Oh, Endless tears of love and longing come, these little red beans, Like drops of blood shed, showing our devotion and separation. And endless weeping willows wakening in the morn outside the window, And endless hours of weeping passing through rains to the evening And I keep on thinking of you and of the sorrows new and old; And I choked with tears and I cant eat and drink anything, And I cant bear to look into the mirror and see my waning looks, And I think of you (also waned and pale?) far into the night, And through the midnight, hearing the watchman passing with time. —So blue am I, I feel, and my whole life is just so blue that I see the blue distant hills through mist at dawn and the river flow, I see you through my endless tears, and my love and longing grow.” 译文标题用“Tears of Love and Longing”来解释“红豆”的隐含义即表“思念”。开篇用三个“endless”来译原作开篇的铺陈叙述,原作的“红豆”、“春柳”、“春花”、“风雨”、“黄昏”这类整日萦绕在作者眼前、心头的事物传递出思念的愁苦。译文打破原文的字面束缚,重复“endless”译出对当下生活的烦闷,而原文铺陈的气势也同样跃然纸上。第二行用“devotion”和“separation”表达感情的忠贞,也传达原作的中心思想。第七行用一个“waning”说明面无血色,憔悴苍白,衬托出思念之苦。第十行用“blue”来形容心情低落,内心忧伤。情景交融,达到意境的高度统一,同时显示出英文诗歌的味道。

三、趣味横生:妙语生得乐趣

早在严复提出翻译的三原则,“信达雅”就对文学翻译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信”可以使读者“知之”;“达”可以使读者“好之”;“雅”或者“文采”,可以使读者“乐之”,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感到乐趣,那就达到了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许渊冲,2016:67)译者对原文的主题思想和语言风格要有透彻的理解,翻译也应该怡性悦情,使人得到乐趣。王宏印教授英译白居易的诗《问刘十九》妙的把原文的风趣展现了出来。

原作:“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 “You see Ive newly-brewed wine, On the brown-clayedstove, aha! And would you come over for a cup Before the evening snows arrival?” 译文标题“《问刘十九》”不能直译,因为西方读者不了解刘十九是谁,而且这人物今天的读者意义也不大。標题表示的意思是我想请人喝杯酒。(王宏印 2015:247)原诗中“绿蚁”是指新酿的酒,酒面上有浮渣,略带绿色。“醅”:指未过滤的酒②。译文第一行交代酒是“newly-brewed”即可,无需逐字译出酒的层色,译文的主旨在译出邀酒的诗趣。第二行一个“aha!”收束前文对饮酒的环境描写,一个主人公新得美酒,喜不自胜,迫不及待想邀好友前来品酒的形象活灵活现的展现在眼前,同时,这个语气助词恰到好处的渲染了饮酒条件,很有诱惑力。试想,对方能不欣然前往吗?:“And would you come over for a cup” “Before the evening snows arrival?”最后两行就水到渠成了,译语自然平实,流露出邀友共饮的热情。《问刘十九》是件很平常的生活小事,如果发生在现在,一则简讯或是隆重的邀请都能解释《问刘十九》中所讲述的故事。恰在这首诗中,译文也译出了原文的轻快与风趣,充满人情味,耐人寻味,读来回味无穷。

结语:

诗歌翻译,特别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可以说是一门再创作性的艺术行为,译者需要有非常深厚的中英文语言文化知识。翻译中国古典诗词,诗词的神韵、意境、味道都要通过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构成诗的原料是文字,诗是表现得最集中、最精炼的文字。王教授的译文忠实了原作意图,意境细腻悠远,选词恰到好处,译文生动有趣,言有尽而意无穷。《诗与翻译:双向互动与多维阐释》一书,饱涵了王教授的深厚修养和丰富阅历,值得读者欣赏、珍藏。

参考文献:

[1]程毅中.中国诗体流变[M].上海:中华书局,2013.

[2]王宏印. 诗与翻译:双向互动与多维阐释[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

[3]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注释:

①见《中华民族典籍翻译研究概论——朝向人类翻译诗学的努力(上、下卷)》一书封底,王宏印著,2016年1月第1版,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②见《白居易集》,严杰选编,2006年11月第1版,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浅析李清照词的语言艺术特点
河南筝曲《汉江韵》的艺术特点与演奏
浅谈微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播机制
“出世”“入世”中的徐渭
现代舞的艺术特点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