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研究综述
2018-04-19朱燕李包庚
朱燕 李包庚
摘要: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思想。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和讨论,许多学者都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本文正是对近几年学术界关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研究的观点进行了综述。一是关于马克思“跨越”思想的内涵研究;二是关于马克思“跨越”思想与其早期思想的关系研究;三是关于马克思“跨越”思想实现的条件研究;四是关于马克思“跨越”思想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关系研究。
关键词:卡夫丁峡谷;跨越思想;现实社会主义
自马克思在1881年给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回信草稿中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论断之后,时至今日,其“跨越”思想一直在马克思主義研究中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我国理论界的学者们在分析和研究马克思的“跨越”思想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许多问题的理解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通过对近几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章和出版书籍阅读和分析,将马克思“跨越”思想的内涵、实现条件与其早期思想的关系以及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关系等五个方面的观点,作一简要的综述。
一、关于马克思“跨越”思想的内涵研究——跨越的对象究竟是什么?
马克思“跨越”思想到底跨越的对象是什么?这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话题,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是理解马克思“跨越”思想的关键。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的观点进行综述:
(一)从制度层面来看:
1、制度间的跨越。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跨越“卡夫丁峡谷”是指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即跨越的对象是指整个资本主义历史发展时期,或者说是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制度内的跨越。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跨越“卡夫丁峡谷”是指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向资本主义更高阶段的跨越。也就是说,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完整的发展阶段或者说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就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跨越的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
(二)从生产方式层面来看: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卡夫丁峡谷”和资本主义生产力“卡夫丁峡谷”均可跨越。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的中央控制权后,就可以使国家从原始的土地公有制过渡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也就是说,跨越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阶段,这就跨越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卡夫丁峡谷”。从资本主义发展以来,人们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世界市场快速形成,生产力的国际化,已经打破了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的重复性和单线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卡夫丁峡谷”和资本主义生产力“卡夫丁峡谷”均可跨越。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卡夫丁峡谷”可以跨越,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卡夫丁峡谷”无法跨越。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生产力是人类以往实践活动的产物,是由历史发展积累下来的既得力量。生产力作为一种既得力量,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并不是直接可以跨越的,是需要不断发展得来的结果。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卡夫丁峡谷”可以跨越的原因如上。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卡夫丁峡谷”可以跨越,但资本主义生产力“卡夫丁峡谷”无法跨越。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苦难跨越论”,持这种观点人认为“跨越”的实质是避免资本主义的“灾难”,也就是说,“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目的,是避免在俄国重演西欧资本主义制度在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对社会所造成的“波折”和“灾难”,而不是跨越资本主义的整个社会形态。
二、关于马克思晚年“跨越”思想与其早期思想的关系研究
马克思早期关于东方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晚年“跨越”思想之间的关系,中国的理论界至今看法各不相同。大体说来,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矛盾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马克思早期和晚年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发展道路的设想是截然不同的。可以说,晚年的“跨越”思想是对早期的资本主义道路设想的彻底否定。马克思早期认为,按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本性,一定要不断地开拓世界市场,将自己的势力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迫使一切民族都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按自己的样子,再创造一个世界。认为一切国家、民族,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注定要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然而,到了晚年,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仅限于西欧,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走一条不同于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即直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道路。因此,马克思早年和晚年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发展道路的设想相互矛盾。
(二)非矛盾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马克思“跨越”思想与其早期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设想不是矛盾的。那么不是矛盾的关系又是什么关系呢?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分析,主要有四种观点:
1、并列关系。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马克思早期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设想是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的,主要针对的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带有某种普遍性意义。而“跨越”思想是马克思晚年在对俄国公社和俄国社会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可以看做是针对俄国社会发展的独立的理论。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矛盾的是并列的。
2、继承关系。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马克思的“跨越”思想与早期的设想看似矛盾,其实质是具有完全一致的思路:一种思路是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按其本性要迫使一切民族和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另一条思路是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创造了它走向灭亡的条件。马克思从来没有认为一切国家和民族都要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也没有认为只有一切国家和民族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以后才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马克思晚年“跨越”思想是对早期思想的继续、深化和发展,是合乎逻辑的。因此,二者的关系不是矛盾的是继承发展的。
3、突破关系。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马克思晚年的“跨越”思想具有创新性和独立性,是对早期思想的突破发展。马克思在晚年时将研究的视角由西欧转向了东方落后国家,摆脱了之前的“欧洲中心论”的思维模式,从两个角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殊道路的关系。所以,二者的关系不是矛盾的是后者对前者的突破发展。
4、修正关系。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马克思早期时一直都在专注研究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规律,后来由于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停滞和东方革命的兴起,以及和俄国的民粹派学者接触的过程中,是马克思了解到俄国公社和社会发展更加详细的现实与历史情况。发现自己早期关于东方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设想有误。对这个设想进行了修改,形成了“跨越”思想。因此,二者的关系不是矛盾的是后者对前者的修正关系。
三、关于马克思“跨越”思想实现的条件研究
马克思“跨越”思想实现的条件,理论界现将其划分为两种:先决条件论和一般条件论。
1)先决条件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俄国想要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并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应用到公社中,直接到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先决条件是: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一方面,俄国公社已存在几百年了,在这几百年中公社都没有出现要使自己发展为更高级公有制形式的趋势。那么,想要以公社为基础将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只能来自外力的推动。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在以资产阶级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是绝不会把自己创造的肯定成果送给俄国,好让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俄国想要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其先决条件是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一般条件论。持这种观点的人大多将马克思的“跨越”思想与他的东方国家社会发展理论联系起来。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想要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走一条非欧化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既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一切可怕波折又可以吸收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有人将这些条件归纳为一下三点:一是国际条件。无产阶级能够借鉴和吸收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现代化水平。二是国内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三是历史条件。具有包含新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萌芽的村社土地公有制(例如俄国的农村公社)。
四、关于马克思“跨越”思想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关系研究
现实社会主义主要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现代社会主义建设。那么,现实社会主义是否是马克思跨越思想的验证呢?现代中国取得的成就是否代表中国已跨越了“卡夫丁峡谷”?
(一)马克思“跨越”思想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1、赞同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和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与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也就是说,俄国的十月革命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胜利都是使马克思的跨越思想进一步的由抽象上升到具体,它们二者的指导思想都含有马克思跨越思想成分在内。例如,《东方社会之路》的作者就认为,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了落后国家是能够跨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为广大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个阶段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和实践證明”。“继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完整的发展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和被证实”。
2、否定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俄国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并不能作为是对马克思“跨越”思想的现实验证。但每个人给出的理由都各有不同。有人认为,在1924年以前,马克思的“跨越”思想始终没有面世,俄国学者也没有看到马克思致查苏利奇的正是复信和三份草稿,也就是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并不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或影响下进行。“跨越”思想传入中国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此时距离中国革命胜利已有三十多年,中国革命也不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取得胜利的。有人认为,俄国的十月革命是在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指导下取得胜利,而中国的革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指导下成功的,也就是说,中俄两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都不是在马克思“跨越”思想指导实现的。还有人认为,俄国和中国通过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顺序和步骤与马克思跨越思想所设想的并不相同。根据马克思“跨越”思想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顺序和步骤应该是:首先,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率先取得胜利,这是先决条件;其次在西方无产阶级的帮助下,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最后,在此基础上吸收西方资产阶级的一切肯定成果顺利过渡到共产主义。但实际情况却是: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并没有取得胜利,俄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依靠本国的力量取得胜利的。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西方无产阶级的帮助,相反,还遭受到了来自西欧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所运用的指导思想、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实现条件以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顺序和步骤都与马克思“跨越”思想所设想的毫不相同。
(二)马克思“跨越”思想与现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现代中国是否已经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对于这个问题,国内理论界出现三种不同的观点:
(1)不可能跨越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首先,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没有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其次,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只不过是打着社会主义的幌子进行资本主义建设。认为现在的中国正在经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同时认为中国没有也不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这种观点目前在国内支持的人越来越少了。
(2)完全跨越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后,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得中国避免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表明中国已经完全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并在此基础之上,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十分重视吸收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与马克思“跨越”思想相吻合。
(3)非完全跨越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中国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目前中国还存在者资本主义经济的成分,而且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目前,我国还实行着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还不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也就是说,目前我国所达到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所描绘的社会主义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因此,现代中国还没有完全跨域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相比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性著作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和对世界历史的总体把握,他晚年对俄国问题的论述并未形成系统的和科学的理论体系。由于马克思的“跨越”思想欠缺系统性和完整性,才会使得后面的学者对其研究出现如此多的分歧。有关“跨越”思想的研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争议和难点,但这一思想毕竟是马克思多年探索的理论成果,其中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很高的理论价值。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重视对马克思“跨越”思想的研究,更会使我们觉得其中意味深长。
参考文献:
[1]侯云灏. 也谈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论述[J].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Z1):6-11
[2]郭榛树. 一个跨世纪的难题:“跨越卡夫丁峡谷”——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研究综述[J]. 社会科学动态,1997,(03):1-4.
[3]赵家祥. 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商榷意见[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1): 10-18.
[4]倪 薇. 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认识[J]. 探索,2001,(04):79-81.
[5]洪韻珊. 也谈“卡夫丁峡谷”[J]. 社会科学研究,1996,(01):8-13+22.
[6]孙勇. 对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重新认识[J]. 理论月刊,2003,(04):30-32.
[7]高茹. 关于“卡夫丁峡谷”的三个问题[J]. 理论月刊,2009,(06):49-52.
[8]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63.
[9]刘启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M].学林出版社.1994.
[10]王继荣.卡夫丁峡谷”理论与东方社会道路问题再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4.
[11]王宪东.晚年马克思“跨越”思想研究[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12]张云飞.跨越“峡谷”---马克思晚年思想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理论[M].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朱燕:(1992.7—),女,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研究生,研究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李包庚:(1969.3—),男,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