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浦江板凳龙

2018-04-19洪琳瑜

东方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浦江板凳民俗

洪琳瑜

浦江位于浙江中部,金华市北部,是一个并不显眼的小县城。但是这个小县城以它的水晶,书画以及“仙华山”,“江南第一家”,“上山文化”被大家熟知。它是中国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时器时代遗址,是世界稻作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在这里,我要分析的是浦江板凳龙。

浦江板凳龙,又称长灯,是一种汉族民俗舞蹈。就是一条条用一块块凳板串联而成的游动的龙灯。龙灯由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组成。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信奉的祖先,龙舞是华夏精神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力、奋发开拓的精神面貌,包括了天人和谐、造福人类的文化内涵。因此,板凳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一条板凳龙几乎就是一个艺术综合体。它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等为一体,融体育、杂技、舞蹈为一炉。游动起来兼有粗犷、细腻、奔放、严整,通过这种激情与哲理、娱乐教化合一的舞蹈,人们可以得到感官和心灵的双重满足。浦江板凳龙是地道的百姓文化,广场性、广泛性、惊险性为其主要特征,而它参加人数之多、活动场地之大,在同类形式中也实属罕见。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板凳龙的历史。关于板凳龙的起源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浦江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旱灾。尽管人们多次祈求下雨,但是无济于事。而这一切都被东海的一条水龙看在眼里,它跃出水面为浦江人民降雨。然而因为这个做法触犯了天规,它为人类献出了生命。人们为了纪念它,就将龙体放在板凳上,并将其连接起来,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也就产生了。从这个传说中可以看出,浦江人民对板凳龙有着很深的感情,这也与历代发展相吻合。

东汉建县,西汉时便有“漫衍鱼龙、纸角之戏”的活动兴起。之后的唐代,浦江有了灯节,因此唐代被称为板凳龙的孕育期;宋、元为其成熟期;明、清时期它达到了鼎盛期;改革开放后板凳龙得以进一步发展。从板凳龙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历朝历代,对于民间的习俗文化,中国的统治阶级是大力提倡的。板凳龙作为民间艺术的兴起、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古代中国文化浓郁的氛围以及人们内心对民俗文化的承认和喜爱。

浦江板凳龙保留了中国尤其是浙中和江南沿海一带“龙信仰”的汉族民俗文化传统,融汇了书画、剪纸等民间艺术的民间形态,传承了群众体育和广场舞蹈的艺术形式,具有民俗、历史研究价值和民间工艺传承功能,在浦江和浙中及江南沿海一带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的传统民俗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却面临着灭绝的危机。现在回想板凳龙濒危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譬如时代的动乱、社会的变革,还有影视文化的飞速发展,农村业余文化生活的多元繁华,都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迎灯热情,从而导致板凳龙表演阵式、制灯艺术的失传和制灯艺人的消失。这个状况终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得以改善。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元趋势,迎灯积极性深受影响。鉴于板凳龙的现实状况,浦江县文化部门坚持“抢救就是最好的保护”的原则,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举办活动,开展研讨,采用立体性保护措施,终于使浦江板凳龙雄风重振。2006年,浦江板凳龙更是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接下来,我就板凳龙的历史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板凳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物,它的传承与发展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了传统文化的变化與发展。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久不衰的根基之一,换言之,传统文化在中华历史的发展中没有消逝,反而得到良好的保护,这对今日中国得以屹立于世界之林有着巨大的帮助。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对我们来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因为这笔财富,我们和别人不同。有着历史文化熏陶的炎黄子孙,骨子里透着一股文人雅士的高洁之气,这是其他民族的人无法学会的。

板凳龙从最初的兴起,流传至今,可以肯定的是历朝历代,人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都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然而,事物的发展终究无法完全按照人们脑中预想的发展。甲午战争爆发,随后的几十年中国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这些传统习俗的关注几乎降为零。正如断线的风筝,在无人管理的情况下,板凳龙也遇到了发展进程中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得不说,战争是可怕的。它恰如一直无形的手摧毁着中华传统习俗,值得庆幸的是,改革开放的春风解救了它。虽然,在当代社会,人们对板凳龙的关注大不如前,不过我相信,随着人们对传统的重视度的提高,一切都会好起来。

此外,我认为传统习俗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民俗作为人们生活与文化的传承现象,既是各民族不同政治、经济的反映,又是表现民族传统、心态、生活方式的因素,其形成与民族生活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经济条件、崇拜心理等因素有关。正如板凳龙的兴起与炎黄子孙内心对龙的敬仰有很大关系。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很自然的就将我们的希望寄托于龙。

此外,民俗文化是一种实用文化。民俗信仰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民俗事项有利于人,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起作用。比如舞板凳龙,在一方面可以为节日增添乐趣。其实更重要的是,人们往往借助这个活动来祈祷。有部分人会在舞龙是求子,听起来似乎很荒谬,但是这其实是人们内心的寄托。因此可以说,民俗活动乃是一种所为的活动。由于这中有所为的实用性目的存在,才使民俗事项的约定俗成和世代传承有了积极的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传统民俗和传统文化类似,都对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传统文化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道德和修养,民俗也是如此。第一,它对人们在法律、纪律、道德、行为等方面起着规范作用。民俗对每一个国家来说,正是重要的民心、民情、国情的标志所在。所以,在当代,板凳龙面临着灭绝的危机。而它作为浦江的传统民俗,反映了浦江的地域文化,因此拯救浦江板凳龙势在必行。第二,优秀的传统民俗对人类保存、积累和传承文化成果具有不可忽视的教化作用。观看板凳龙表演,不仅可以使我们增加知识、提高艺术和审美能力,还能培养人们对家乡的热爱。第三,民俗有巩固民族、部落或家庭的认同观念的作用。这与传统文化又不谋而合。同一地区的群众因为相同的民俗,而形成了相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种为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民俗文化,维系着群体的心理,是产生和形成凝聚力及向心力富有源泉性的强大动力。民俗以它独到的群体凝聚力,使得浦江人在公有的习俗纽带的联系中,形成感情的融洽契合,产生了团结和秩序。

下面,我想再就板凳龙当今几乎消失的状况。有着悠久历史的浦江板凳龙,从最初的兴起到之后的繁荣,再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渐渐消逝,无不提醒着人们应当更加注重传统文化和民俗。我认为,如果人们对这一现象视而不见,也许将会影响到华夏子孙的内心归属感。试想,在当代社会,其他文化逐渐涌入中国,大有替代中华本民族文化的趋势。所以,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必须大力弘扬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是我认为,即使如此,这依旧是可以实行的。因为民俗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弘扬民族文化,我们可以从民俗出发。保护好民俗,发展好民俗,作为中国未来的希望的我们有必要做好这个接班人。继承本地区、本民族的民俗,并将其发展、弘扬。我相信,这样我们的文化才会历久弥新,我们中华民族才会屹立于世界之林。

浦江板凳龙是浦江独特的文化,它凭借着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让当今社会的人们无法忽视它。我想这也部分源自它本质的深厚文化。因此,保护、继承、弘扬板凳龙文化,我们肩负重任。

猜你喜欢

浦江板凳民俗
陈毅颂
第三个小板凳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春梅
板凳狗
小板凳
板凳狗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浦江县美术教师新作选